RNA结合蛋白38通过增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诱导乳腺癌BT474细胞对曲妥珠单抗的敏感性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敲除和过表达外源性RNA结合蛋白38(RNPC1)基因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对曲妥珠单抗敏感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法敲除和过表达RNPC1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BT474细胞中RNPC1和HER-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NPC1和HER-2蛋白以及PI3K/AKT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的曲妥珠单抗处理各组BT474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T474细胞的凋亡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生长抑制率。以20 μg/ml曲妥珠单抗处理各组BT474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T474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均显示,RNPC1过表达后,RNPC1和HE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增高;而敲除RNPC1基因后,RNPC1和HE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RNPC1的过表达能减少BT474细胞中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RNPC1的敲除能增加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5、10、15、20和25 μg/ml曲妥珠单抗处理敲除实验组BT474细胞48 h后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7±1.18)%、(21.67±1.23)%、(30.33±1.25)%、(40.33±1.69)%和(53.00±1.63)%,均明显低于相应浓度曲妥珠单抗处理的敲除对照组[分别为(14.00±0.82)%、(27.67±1.25)%、(39.67±1.79)%、(53.67±1.50)%和(63.33±1.52)%,均P<0.05]。5、10、15、20和25 μg/ml曲妥珠单抗处理过表达实验组BT474细胞48 h后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0.33±1.25)%、(35.38±2.05)%、(50.43±2.12)%、(65.35±2.08)%和(76.00±2.16)%,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曲妥珠单抗处理的过表达对照组[分别为(13.67±1.24)%、(27.86±2.05)%、(39.72±1.69)%、(53.33±1.70)%和(62.68±2.07)%,均P<0.05]。10、20和30 μg/ml曲妥珠单抗处理敲除实验组BT474细胞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1.64±0.68)%、(16.60±1.01)%和(25.14±3.12)%,均明显低于相应浓度曲妥珠单抗处理的敲除对照组[分别为(14.71±0.61)%、(22.65±0.96)%和(39.03±0.85)%,均P<0.05]。10、20和30 μg/ml曲妥珠单抗处理过表达实验组BT474细胞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46±1.06)%、(30.87±0.98)%和(50.45±1.13)%,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曲妥珠单抗处理的过表达对照组[分别为(14.38±0.64)%、(21.65±1.24)%和(38.03±0.85),均P<0.05]。RNPC1的过表达能增加BT474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im和Bad的表达,降低抑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RNPC1的敲除能减少Bim和Bad蛋白的表达,增加Bcl-xl蛋白的表达。

结论

RNPC1可以通过增加BT474乳腺癌细胞中HER-2的表达,诱导乳腺癌细胞对曲妥珠单抗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发生过程中的数量及表型变化,并初步鉴定募集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方法联合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C57BL/6小鼠产生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得到从结肠炎到结肠癌的3个不同阶段的小鼠模型(分别命名为AD1、AD2和AD3)。取结肠组织制作成单细胞悬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的百分比及表型。结合细胞因子表达谱芯片数据,初步筛选募集巨噬细胞
目的 研究醛固酮调控WNK4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正常饮食饮水的大鼠为对照组,实验组3组大鼠分别以醛固酮注射1d、3d及高钾饮食诱导大鼠内源醛固酮增高,检测大鼠血清醛固酮水平及血清和24 h尿液中K+、Na+和Cl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肾脏组织WNK4表达,转染WNK4启动子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WNK4-484和pGL3-WNK4-275至肾源细胞系HEK239
2016年8月27日至31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上发布了最新的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可概括为四个“W”:What,Who,How,Where.其对我国基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