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普通高中普遍存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基础差等问题,并且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课业负担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要靠学生自己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树立目标意识,培养乐学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进而“乐之”的过程,就是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只有“乐之”,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适度的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使其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感。
要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快乐。因此,确定目标既不能太高,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又不能太低,让学生感到唾手可得,而是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但又得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能够达到。可以先帮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一周或更短时间的努力后能取得明显的进步,一个一个小目标地实现。
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逐步对学习产生成就感。
二、树立自控意识,培养自觉习惯
锻炼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顽强的学习毅力和高度的学习自信心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品质保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塑造过程,要经历习惯更新的阵痛、习惯巩固的坚韧和学习失败的考验,这就要求学生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高度的自制力。
农村学生,“空巢家庭”多,监护不到位,抗干扰能力差,自觉性更差。因此,光有明确的目标还不行,还需要有较强的自控意识,通过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及思想行为,最大限度地淡化和消除不利因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学习难度加大,考试不理想,面临外界诱惑等,容易造成注意的分散和兴趣的降低以及学习行为的紊乱。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和调节,如用情绪调控、深呼吸、理性升华、自我暗示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克服学习困难,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
当然,学生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语言行动,不做干扰学习或不利于学习的事。而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可引导学生从小事易事做起,因为小事易成功,给人以自信,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克服大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可用“学而不厌”、“学习,学习再学习”、“业精于勤”等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以此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可要求定期进行自我检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学生间也可以相互监督检查。学生们天天生活在一起,相互间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教师更了解。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生,把表扬肯定、关心爱护、耐心辅导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三、树立方法意识,培养自学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知识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法。在实践中,一方面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常规陛学习方法与习惯的训练。
另一方面开展观察习惯、注意习惯、想象习惯、记忆习惯、思维习惯、自主创新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要靠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制要求和教育诱导相结合的方式使之成为自律和稳定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质疑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最高点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练习题的题型等,都要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质疑习惯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标新立异;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总之,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 蒋德厚.实施班级自主管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学教学参考,2009(03):36-54
[2] 李辉.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增强班级凝聚力[J].甘肃教育,2006(13):37-69
[3] 高新胜.让自主教育之花绽放[J].新课程(教研版),2009(02):75-48
[4] 金翠娟.让学生自主管理[J].成才之路,2009(36):86~74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要靠学生自己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树立目标意识,培养乐学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进而“乐之”的过程,就是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只有“乐之”,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适度的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使其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感。
要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快乐。因此,确定目标既不能太高,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又不能太低,让学生感到唾手可得,而是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但又得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能够达到。可以先帮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一周或更短时间的努力后能取得明显的进步,一个一个小目标地实现。
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逐步对学习产生成就感。
二、树立自控意识,培养自觉习惯
锻炼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顽强的学习毅力和高度的学习自信心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品质保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塑造过程,要经历习惯更新的阵痛、习惯巩固的坚韧和学习失败的考验,这就要求学生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高度的自制力。
农村学生,“空巢家庭”多,监护不到位,抗干扰能力差,自觉性更差。因此,光有明确的目标还不行,还需要有较强的自控意识,通过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及思想行为,最大限度地淡化和消除不利因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学习难度加大,考试不理想,面临外界诱惑等,容易造成注意的分散和兴趣的降低以及学习行为的紊乱。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和调节,如用情绪调控、深呼吸、理性升华、自我暗示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克服学习困难,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
当然,学生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语言行动,不做干扰学习或不利于学习的事。而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可引导学生从小事易事做起,因为小事易成功,给人以自信,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克服大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可用“学而不厌”、“学习,学习再学习”、“业精于勤”等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以此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可要求定期进行自我检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学生间也可以相互监督检查。学生们天天生活在一起,相互间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教师更了解。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生,把表扬肯定、关心爱护、耐心辅导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三、树立方法意识,培养自学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知识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法。在实践中,一方面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常规陛学习方法与习惯的训练。
另一方面开展观察习惯、注意习惯、想象习惯、记忆习惯、思维习惯、自主创新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要靠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制要求和教育诱导相结合的方式使之成为自律和稳定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质疑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最高点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练习题的题型等,都要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质疑习惯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标新立异;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总之,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 蒋德厚.实施班级自主管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学教学参考,2009(03):36-54
[2] 李辉.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增强班级凝聚力[J].甘肃教育,2006(13):37-69
[3] 高新胜.让自主教育之花绽放[J].新课程(教研版),2009(02):75-48
[4] 金翠娟.让学生自主管理[J].成才之路,2009(36):8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