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随着社会对未来人才要求的提高,数学教育将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就如何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数学课程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 9 5(2012)02(b)-0069-0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而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随着社会对未来人才要求的提高,数学教育将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什么是有效教学?国内外不同的学者都有不同的界定,其中有观点认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根据這一观点,本文就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措施和意见。
1 把握数学课程的定位,明确数学教育的意义
在职业教育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像数学一类的文化基础课是可有可无的,认为只要把专业学好,将来能就业就行了。这一观点无疑助长了职业教育的短视行为。而现实中,可以看到有一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今年就业,明年待业,而有些是一年要换好几个工作岗位,这体现出了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变性的特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顺应社会的发展,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使其培养的学生不仅是某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也是一个和谐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人。因而在高职课程体系中,文化基础课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数学课程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自身要准确把握数学课程的定位,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高等数学学习的价值,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高等数学课程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赋予人一种特殊的思维品质。总之,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2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教材内容
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因此要想达到在课时少的情况下,发挥课程最大作用的目的,就应结合专业特点,优选教材内容。如在地质、测量等工科专业中除了讲授微积分知识外,还要适量选择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中的基础知识;在计算机类专业中可选择一些向量、逻辑代数等基本知识;而在文科专业中,因为只开设一学期,因此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微积分内容进行取舍,另外注意选择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并且在概念的讲解中可删除过于繁琐的叙述而用简洁准确的描述相替代,如极限的概念等。
3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着较大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这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等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注意遵循数学教学的原则如适应性原则、启发引导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主体性原则等。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基础理论。在备课时,要吃透“两头”:既要备好教材,也要备好学生。同时要钻研教法,熟悉当前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交往教学法等。并根据教学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有效参与。
4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著名学者米山国藏曾经指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的知识只是第二位的”。J,S.布鲁纳也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
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其内容中不仅涵盖了换元法、分类讨论法、抽象概括法、公理化方法、化归方法等这一类基本方法,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普遍联系、运动发展以及实践等。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形成数学素养的一个核心要素。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落实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善于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并对之归纳、总结和运用,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 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种心理倾向性并且伴随着思维的发生。学生如果有了这样一种意识,将有利于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如在极限部分,可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第二个重要极限来计算连续复利,在导数部分,可向学生介绍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和边际利润等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导数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教师通过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数学课程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 9 5(2012)02(b)-0069-0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而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随着社会对未来人才要求的提高,数学教育将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什么是有效教学?国内外不同的学者都有不同的界定,其中有观点认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根据這一观点,本文就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措施和意见。
1 把握数学课程的定位,明确数学教育的意义
在职业教育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像数学一类的文化基础课是可有可无的,认为只要把专业学好,将来能就业就行了。这一观点无疑助长了职业教育的短视行为。而现实中,可以看到有一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今年就业,明年待业,而有些是一年要换好几个工作岗位,这体现出了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变性的特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顺应社会的发展,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使其培养的学生不仅是某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也是一个和谐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人。因而在高职课程体系中,文化基础课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数学课程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自身要准确把握数学课程的定位,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高等数学学习的价值,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高等数学课程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赋予人一种特殊的思维品质。总之,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2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教材内容
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因此要想达到在课时少的情况下,发挥课程最大作用的目的,就应结合专业特点,优选教材内容。如在地质、测量等工科专业中除了讲授微积分知识外,还要适量选择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中的基础知识;在计算机类专业中可选择一些向量、逻辑代数等基本知识;而在文科专业中,因为只开设一学期,因此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微积分内容进行取舍,另外注意选择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并且在概念的讲解中可删除过于繁琐的叙述而用简洁准确的描述相替代,如极限的概念等。
3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着较大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这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等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注意遵循数学教学的原则如适应性原则、启发引导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主体性原则等。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基础理论。在备课时,要吃透“两头”:既要备好教材,也要备好学生。同时要钻研教法,熟悉当前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交往教学法等。并根据教学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有效参与。
4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著名学者米山国藏曾经指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的知识只是第二位的”。J,S.布鲁纳也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
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其内容中不仅涵盖了换元法、分类讨论法、抽象概括法、公理化方法、化归方法等这一类基本方法,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普遍联系、运动发展以及实践等。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形成数学素养的一个核心要素。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落实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善于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并对之归纳、总结和运用,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 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种心理倾向性并且伴随着思维的发生。学生如果有了这样一种意识,将有利于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如在极限部分,可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第二个重要极限来计算连续复利,在导数部分,可向学生介绍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和边际利润等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导数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教师通过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