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體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本文简要谈谈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多媒体 教师
  
  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它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否则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简要谈谈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内容的点拨与多媒体有机结合,避免由“人灌”到“机灌”。过去我们批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如果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点拨的作用,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节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清楚地展示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些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学生将会连“曹操、刘备谁是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更不说“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能打败强大的袁绍而在赤壁之战中却大败于弱小的孙刘联军?”这类问题了;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教学效果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
  2.正确掌握多媒体的需求时机,避免由“接受者”到“观赏者”。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只会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久了就会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长征》一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则背离了教学宗旨,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我们不要把“上历史课”变成了“看电影”。
  “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讲究多媒体的使用效果,避免“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对于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不会有明显增强。如果教师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甚至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比如,老师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不讲究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再加上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特别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使用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恰当的修改,否则,对别人来说是一个好课件,对你及你所教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好课件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存在“为了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用课件”的思想。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要认真研究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意图,还要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并将其和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小节时,教师通过电子地图,配上活动箭头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加以演示,每到重要的地点(如遵义等)附应影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补充一些红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也可讨论分析红军为什么开始失败?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等问题,既能直观形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正确掌握多媒体运用的需求时机,做到内容的点拨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才能达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科,这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在中学语文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我深知:严格执行教研制度,推进教师的教研、科研工作,那不过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培养一支品质高尚、教学技艺高超、综合素质过硬、敢于实践新课程的教师队伍,才是我们最为关切的。因为它关乎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到学生的未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研科研教师培训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search system effectively wit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化阶段。十多年来,语文课改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语文课改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突显了许多问题。审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只重视学生应试知识、应试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研究能力的提高;只重视教学模式,忽视教学创新;只重视学生眼前的利益,忽视学生以后的发展。这些问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很有必要矫治。  【关键词】语文教学 突
期刊
【摘要】《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文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文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前不久聆听我校两个老师《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教学,有感于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使我得益匪浅,特作整理,以自勉。  【关键词】黄鹤楼送别 片断 赏
期刊
【摘要】语感是一种立体的感觉,如语音准不准,用词当不当,句子通不通,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而实质上,语感是心灵的感觉,是社会人的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培养语感必须以人为本,体验生活,勤思多练。具体来说,要在读上下功夫;加强训练,培养语感分析能力;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要重视读写的结合。这样,由语感到语文能力才能水到渠成。  【关键词】教师 语感 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
期刊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和人生教育的永恒内容与最高主题。在历史文化教学中,蕴含着丰富、深厚、具体的爱国主义内容,教学中,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上,包括民族自豪感、文化、民族气节、伦理道德、国情、团结统一等多个方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
期刊
【摘要】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利用语言模因论探索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指出基于重复与类推这两种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写作教学应充分利用背诵与仿写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 英语写作 仿写    The Implication of Linguistic Memetic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Chen Caix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大部分学校“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法仍然流行,因此,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历史教学探索,试图构建初中历史“五导”教学模式。  【关键词】历史 教学模式 导读 导思 导议 导结 导练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历
期刊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星空里,描写男性豪杰的文章可谓繁若星斗,但着力表现巾帼英雄的文章,也确实是寥若晨星,木兰便是这为数不多的晨星中熠熠生辉的一颗。国难当头,木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忠于国家,但她又孝敬父母,可谓忠孝两全。  《木兰诗》中除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将士十年归。”和最后一处吟唱者的
期刊
【摘要】“赏识教育”以充分认识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为前提,以发挥“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心理效应为出发点,帮助孩子自己解放自己,从而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和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赏识教育”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应当像尊重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