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是: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教育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教育对科技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这种贡献表现在基础教育中,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的个性
  我们总想把学生培养成才,可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总让老师感到头疼。平时,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在议论,说某某学生太调皮、好动,学习不认真,很没出息;或说某某学生最乖,老师要求什么,他总能做得好,是好学生。我们有时也可以听到家长在议论,说某某学生家庭教育好,他家孩子最听家长的话;或说谁家孩子没出息,家长说他一句话,他就顶上十句话。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是教师喜欢老实、听话的学生,家长也喜欢听话的孩子。我们总是强调优秀生样样都要好,要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我们总是认为循规蹈矩、百依百顺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长大了才能出人头地。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成才,也只能是守业型人才,而很难成为创造型人才。其实,创造型学生由于具有独立见解,往往也就不太听话,我们应该看到调皮、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太出格,就不要限制太多。而传统观念让我们总是过分严格要求学生,有的学生稍一调皮,教师就不能容忍,往往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学生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的个性。比如,上课时学生说话,教师应适当了解学生到底说了什么,是否对讲课内容有疑问,是否有何独特的见解,而不能简单地用纪律加以约束和制止。又如,学生用不同方法答题,教师应该加以鼓励,而不能限制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解题,要时常告诉学生,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地,道路可以有千万条,就看各人怎样去寻找。例如,在教学应用题“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约跳动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时,我给学生鼓气:“这道题肯定难不倒大家,你想怎样解答?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得到多种解法:①75÷5×(4 5)=135(次);②75×(1 4/5)=135(次);③75×4/5 75=135(次);④75÷4/(4 5 5)-75=135(次)。我深深体会到,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学生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不给,一点自由支配的空间都没有,学生怎么能进行创造呢?
  二、努力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爱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在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心情是愉快的,思维会更活跃,创造力也就会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比如在课堂上,当我们向学生提问时,应给学生以鼓励的眼神。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安慰说:“别着急,你再想想。”“别怕,你能行!”当学生答错时,教师可以鼓励说:“你的这个答案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再努力一下就能得到正确答案了。”教师的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情缓和下来,在教师的鼓励与启发下,思维会活跃起来,遇到的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生硬,只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就怒目相视,大声呵斥,结果往往是学生的思路被打乱了,刚想起的一点知识也被吓跑了,更不用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热爱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欲望,使他们摆脱消极的状态,进入自主发展的开阔天地。而过分的苛求,会使学生创造的勇气受到打击。民主和宽容对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是个很重要的条件,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融洽,有安全感,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建立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没有强制和压力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赏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立思考。例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的同学就提出:梯形面积S=(a b)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上“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这个公式?经过尝试、验证,說明这位学生的新想法是对的。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学生脑子里的框框少,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有时会提出一些在我们看来是幼稚的、离奇的、荒唐的观点。这时,如果觉得学生的思路不合我们的心意就训斥、压制,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教学中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想出别人所想不到的,使自己的想法成为“独创”。例如,我让学生解答应用题:“某厂原计划30天生产工具1200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4,实际几天完成?”多数学生列式为:1200÷[1200÷30×(1 1/4)]=24天。有个学生却提出可用30×4/5解答。他一提出,学生议论纷纷。我让他讲出思路,他说:“由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4,可以得知实际生产时间与原计划时间的比是4:5,即实际生产时间是原计划的4/5。已知原计划30天,求实际天数就是30×4/5。经他一说,大家都信服了,我鼓励他:“你敢试、敢想、敢说,把四步计算简单成了一步计算,这种创新精神值得全班同学学习!”
  总的来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钟振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17).
  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转为过剩,由此引发了我国钢材现货价格的持续下行。当前我国钢材价格以螺纹钢为例跌至2000元/吨下方,实不如白菜价格,在此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提前步
本文针对理论力学经典教材中约束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讨论,表明通过数学方程的特征对物理约束进行定义或分类可能引起误解和混淆,阐述了一种更严格、统一的表示。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是法条竞合关系,从本质上看,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具体的诈骗犯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对于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如何具体区分,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
摘 要: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来自教学的多样化和创新研究,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深挖教材课程资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和引导上。在教学中因以活泼多样的内容形式进行教学,所以要想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就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关键词:创新教学;发现;兴趣;探究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本领
摘 要: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上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循序渐进;教学情境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成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课堂教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要求教师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它需要教师进行角色换位,从课堂的主角变为配角,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和相互沟通完成教师分派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以后的人生道路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着手,重点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效果与运用途径。力求通过努力,找到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其中高层建筑防火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设计建筑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层建筑防火措施存在问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客体,他们对人文关怀的接受水平和程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在今后的社会和生活中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传
摘 要: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广博的知识、别具一格的教学内容、有创造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爱学、乐学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魅力;知识修养;勇于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学科除让学生具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阅读等的能力外,还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广泛吸收人类的文化精华,传承和发扬国语精粹,所以,语文教师的魅力更是不可估量的。那么,怎样才能作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越来越多,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精神需求,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园林景观中的视觉效果主要是通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