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例1,女,31岁.因右上腹隐痛3 d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5℃,白细胞11.8×10 9/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皮肤巩膜黄染,莫非征阳性,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
【机 构】
:
610213,成都市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1,女,31岁.因右上腹隐痛3 d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5℃,白细胞11.8×10 9/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皮肤巩膜黄染,莫非征阳性,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
其他文献
患者男,74岁.间断腹部不适半年,右腹痛加剧3 d入院.查体:右侧锁骨上及左侧颈后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结节,腹部膨隆,左上腹可触及12 cm×10 cm×10 cm包块,无压痛.颈部超声:双侧锁骨上、颈前及颈后可见多个圆形、椭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晰.较大者2.3 cm×2.1 cm×1.9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其内可测及丰富血流信号.腹部超声:胰腺周围、脐周、脾周可见多个圆形、椭圆形
目的 探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冷加压试验评价健康成年人肱动脉应变及应变率储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获得108例健康成年人冷加压试验前后的肱动脉的最大径向应变和应变率,计算径向应变和应变率储备.结果 108例健康成年人肱动脉的最大径向应变和应变率在冷加压试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储备的参考范围为(25.26±6.35)%,应变率储备的参考范围为(30
患者男,7岁.因反复感冒,近1个月加重,偶有呼吸困难人院.查体:心脏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房室内径正常,非标准肺动脉长轴切面及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切面示升主动脉与肺动脉间隔中断,长约16 mm,断端下缘位于主动脉辦上23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切面见缺损处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的蓝色血流信号,分流压差3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肱动脉
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左心室心肌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左心室纵向心肌纤维的舒缩导致了左室长轴的运动,即房室平面的上下运动,在左心室泵血功能中起重要作用~([1])。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辐照时间和微泡剂量与基因转染效率之间的关系,初步摸索适宜转染的参数条件.方法 质粒DNA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超声频率1 MHz.声强0.5 W/cm2,对加入pEGFP和不同剂量微泡的HepG2细胞辐照不同的时间,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转染率,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各实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94例诊断为CHF的患者按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分为3组;12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WI技术测量W1及R-W,间期、W1-W2间期等指标,同时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内径及容积,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最大运动速度(Sm).比较两组
脑胶质瘤约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0%~50%.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多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手术难以彻底切除.如何准确确定肿瘤边界,至今仍是一个难题.为此,本研究采用术前CT灌注成像技术,结合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二者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胶质瘤的手术切除率。
患者女,14岁.恶心、呕吐2月待查,外院超声检查提示肝右叶血管瘤可能,转诊我院.既往史:8年前因上腹包块在我院手术,术后诊断良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内镜超声(EUS)对后纵隔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特殊意义.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能直接取得病理学诊断依据,明确邻近食管周围纵隔占位病变、肿大淋巴结等的性质.本研究应用EUS-FNA诊断2例性质不明的后纵隔占位病变,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无创评价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115例拟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成人行肝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肝病组和健康组之间VTQ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慢性肝病患者不同病理分期间的VTQ值除S0与S1外,其他病理分期间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P=0.0212或P=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