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被引进我国。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以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一阵教育改革的浪潮,为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再一次发展。现代教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本文将以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正确有效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错误和形式化主义的出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 高职教育 国际贸易专业 教育技术 对策研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1994年将现代教育定义为: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与传统的以学习过程为研究重点的教育技术相比,提出了学习资源也在教育技术领域范畴,这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开启了信息化教育时代。1998年李克东教授在给华南师大电教系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专题讲座中指出,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⑴模拟音像技术;⑵数字音像技术;⑶卫星广播电视技术;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⑸人工智能技术;⑹互联网通讯技术;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不仅仅局限在学习过程,而是新技术应用下的学习资源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2004年正式将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这一定义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单单侧重于多媒体教学模式而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转变。
我国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引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被称为“电化教育”。南国农教授将电化教育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科技不断进步,教学媒体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视频音频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互联网等等。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使得现代教学技术更加实用,也出现教学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不代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将学习过程跟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结合,在利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势下,完成教育目标。只有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融合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最终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效用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这需要现代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中我们具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优势,学生可以充分使用这些教育资源在相关的学习目标指导下,使其合理利用手中教育资源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要依据已有经验和实际问题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间的沟通,能够做到对问题的正确认知和新的意识,在教学中不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束缚,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多种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成果更加明显。比如在贸易术语讲解中,对于刚刚接触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讲,单纯的文字和逐条讲解无法做到让学生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以图示与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则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各个贸易术语所表达的内容,使得贸易的每一个环节都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课堂也能内容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帮助。还可以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建立国际贸易实训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模拟公司运作,模拟公司建立,接到业务后各个部门之间搭配合作,根据流程填写单据,一直到最后收到货款或者货物,再进行利润评估计公司所得,最终通过公司资产来比较每个公司的运营情况。这种仿真的实践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2.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培训期间受到多种客观因素限制,很难获得现实工作机会,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熟悉适应工作,企业也需要对其进行培训等成本投入,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毕业生的竞争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优异的教育资源可以仿真虚拟一定的职业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提前获得职业标准和素质。这些教学资源主要有多媒体素材库、试题案例库及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最大化。
国际贸易需要的人才是要能够掌握大量丰富的国内外信息、产品信息及相关物流、保险、海关等专业知识。然而这些专业的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单从书本上获得,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必要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掌握挖掘这些知识。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与虚拟平台等提前感受工作氛围,做好入职前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
3.有利于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在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相当的职业素质能力,既要获得毕业证也需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符合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双证书”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下培养的学生人才可以称之为“订单式人才”,即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拥有较强的适应工作能力,要求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也具备培养学生职业培训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需要学生不单单要具备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这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恰恰符合这一要求,这就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我国举行的全国高职院校报关大赛,其赛制设计内容十分全面,不仅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还重点考察了学生在具体问题前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中,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并根据进入的角色来进行相应操作,这样的仿真模拟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对每一个程序的了解,这样的角色体验能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关键词】现代教育 高职教育 国际贸易专业 教育技术 对策研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1994年将现代教育定义为: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与传统的以学习过程为研究重点的教育技术相比,提出了学习资源也在教育技术领域范畴,这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开启了信息化教育时代。1998年李克东教授在给华南师大电教系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专题讲座中指出,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⑴模拟音像技术;⑵数字音像技术;⑶卫星广播电视技术;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⑸人工智能技术;⑹互联网通讯技术;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不仅仅局限在学习过程,而是新技术应用下的学习资源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2004年正式将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这一定义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单单侧重于多媒体教学模式而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转变。
我国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引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被称为“电化教育”。南国农教授将电化教育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科技不断进步,教学媒体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视频音频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互联网等等。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使得现代教学技术更加实用,也出现教学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不代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将学习过程跟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结合,在利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势下,完成教育目标。只有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融合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最终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效用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这需要现代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中我们具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优势,学生可以充分使用这些教育资源在相关的学习目标指导下,使其合理利用手中教育资源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要依据已有经验和实际问题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间的沟通,能够做到对问题的正确认知和新的意识,在教学中不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束缚,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多种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成果更加明显。比如在贸易术语讲解中,对于刚刚接触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讲,单纯的文字和逐条讲解无法做到让学生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以图示与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则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各个贸易术语所表达的内容,使得贸易的每一个环节都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课堂也能内容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帮助。还可以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建立国际贸易实训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模拟公司运作,模拟公司建立,接到业务后各个部门之间搭配合作,根据流程填写单据,一直到最后收到货款或者货物,再进行利润评估计公司所得,最终通过公司资产来比较每个公司的运营情况。这种仿真的实践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2.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培训期间受到多种客观因素限制,很难获得现实工作机会,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熟悉适应工作,企业也需要对其进行培训等成本投入,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毕业生的竞争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优异的教育资源可以仿真虚拟一定的职业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提前获得职业标准和素质。这些教学资源主要有多媒体素材库、试题案例库及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最大化。
国际贸易需要的人才是要能够掌握大量丰富的国内外信息、产品信息及相关物流、保险、海关等专业知识。然而这些专业的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单从书本上获得,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必要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掌握挖掘这些知识。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与虚拟平台等提前感受工作氛围,做好入职前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
3.有利于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在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相当的职业素质能力,既要获得毕业证也需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符合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双证书”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下培养的学生人才可以称之为“订单式人才”,即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拥有较强的适应工作能力,要求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也具备培养学生职业培训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需要学生不单单要具备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这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恰恰符合这一要求,这就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我国举行的全国高职院校报关大赛,其赛制设计内容十分全面,不仅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还重点考察了学生在具体问题前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中,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并根据进入的角色来进行相应操作,这样的仿真模拟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对每一个程序的了解,这样的角色体验能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