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的国际和平奖金所用何处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i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9月18日,宋庆龄在北京接受了“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10万卢布。她在奖金支票背面亲笔批示:“此款捐赠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
  10万卢布,在20世纪50年代,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一个中央机关干部工作160年的总收入。60多年过去了,当年宋庆龄捐出的10万卢布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1955年春,宋庆龄主席来到保健院看望产妇和婴儿,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要好好保育孩子。”

在宋庆龄主席家吃年夜饭


  1979年1月26日,是小年夜。傍晚五点,我们一行来到宋庆龄寓所。我们站在进门的门厅里,只见宋庆龄从楼上下来,大家一起进入客厅,正副秘书长与宋庆龄一起在沙发坐下,其他人在吃饭的长桌边坐下,李家炽也在座。连宋庆龄一共10人。见面后没怎么寒暄,也未作介绍。宋庆龄与沈粹缜、陈维博、吴之恒早已认识,十分熟悉,只是第一次见我,但并没有初次见面的陌生感觉。我猜想,当初市委报给宋庆龄的履历里,可能附有我的照片。
  入座后,我开门见山,汇报说,目前中国福利会职工住房困难,可否动用账户上剩余的约30万元捐款建造职工宿舍。宋庆龄听后立即点头答应,非常爽快地说,好的,你们打个报告,我批一下。然后就入座吃饭了。
  宋庆龄家的客厅与餐厅连着,一边还连着厨房的小窗。入座后才发现坐不下,于是有两人坐在旁边的茶几边上就餐。好像是刘影与一个女同志,韩波还是何畏记不清了。饭很简单,没有酒和饮料,是厨房自做的,从小窗里传来。具体吃些什么已不记得,每人一份,类似西餐。吃饭时间不长,很早结束。   离开宋庆龄寓所,大家十分高兴。回去后很快起草报告送呈,宋庆龄也很快批准了报告。整个过程不到一周。
  不久,宋庆龄主席派人送来四瓶葡萄酒分给我们四位秘书长。四瓶酒四个牌子,都不一样。我请其他三人先挑,剩下的一瓶给我。宋庆龄送的酒,我一直没舍得喝,精心珍藏至今。
  回想起来,这是宋庆龄生前最后一次回上海,也是她最后一次在家招待中国福利会的工作班子。正是在此次便宴上,她为中国福利会职工解决了一件大难事。中国福利会有史以来自己造的第一幢职工宿舍楼,共6层,每层5户,总计30户,1500平方米,解决了一大批重要业务骨干的住房难题。
  今天的老职工提及当年分得住房的情景还十分感慨。那时,保健院的主任级医生大多数一家四口挤住在10平方米的小屋。很多大龄青年职工,因为无房而不能结婚。不少业务骨干,也因为住房的问题而无法安心工作。保健院的妇科主任翁仲颖医生,一家四口,一双儿女都已成年,住房十分困难。多家医院来找他,承诺只要他调去工作,就给他一套住房。保健院的业务副院长、老专家陈美朴的住房也只有10平方米。因此,当建造职工宿舍的消息传开后,职工们十分兴奋。
  那时上海的宿舍楼多为一居室,而我们决定超前设计建造,宿舍楼全部为两居室住房,每层还有一套为两室半住房,即两室一厅。记得设计图纸几经修改,力争让职工满意。这幢职工宿舍的地段也好,处于市中心,就在福利会托儿所与儿童艺术剧院之间的空地上,距离各基层单位都很近,多数职工可以步行上下班。当时距离最远的单位保健院,骑自行车也不过10分钟。
宋庆龄在奖金支票背后的批示

  第一批入住的全部是中国福利会的业务骨干,有少年宫的正副主任,保健院的副院长、老专家和各科主任,以及儿童艺术剧院的院长及名演员刘安古、刘子枫、顾帼一、战车等,还有儿童时代社的画家、编辑与幼托单位的教师。
  职工们入住时欢天喜地的情景令人难忘。但是直至今日,大家并不知道此楼所用的是什么款项,只知道是经宋庆龄主席批准为职工建造的令大家满意的宿舍楼。
  可惜的是,建楼的过程过于漫长。当楼房竣工可以入住时,已是1983年的春天。宋庆龄却已于1981年5月永远离开了大家。
  一笔国际和平奖金,宋庆龄总共派了两个用途,一大一小,解决的都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体现了宋庆龄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与热爱。(编辑 姚建萍)
  (作者朱可常曾任中国福利会党组书记兼副秘书长,沈海平是中国福利会宋庆龄研究室研究员)
其他文献
坚持党的历史自信源于党90多年来不懈的探索奋斗。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实现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即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过程极为艰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仁人志士接受过诸多“主义”、“思想”,尝试过各种救国救民道路,但都失败了。直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90多年来,
记者:自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您发表了几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文章,深入研究了其理论与实践价值,请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黄宗良:我觉得,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改革开放30年来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较好地解决了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同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统一的历史性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寻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艰
发展不停,奋斗不止。  从圆满收官的“十三五”,步入起航新程的“十四五”,在这个新的历史交汇点,往昔如基石铺垫,未来已绘就蓝图。  回顾过去五年,东城教育以党建为引领,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发展印迹。在改革实践中,破立并举、整体提升,不断涌现优质教育品牌,打造了一支创新作为、忠诚担当、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以及为人师表、学术过硬、躬行实践的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自主、
“天南一支笔”李曰垓  艾思奇故居的大门上写着毛泽东给艾思奇的评价“学者、战士、真诚的人”,这八个字同样可以用来形容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  李曰垓,1881年3月4日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性格沉静、聪敏、好思。11岁即通读《资治通鉴》,并对这本史学巨著做出如下评价:此书阐述兴衰之迹、治乱之数,简而详尽,深解其意。1903年,23岁的李曰垓和同乡李根源、张德溶、张德泽、张德洋一起,带着七两纹
整理者按:马宁是新中国空军第一位驾驶过飞机的司令员,他历经战火考验,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1954年夏,他任空20师师长,奉命紧急率部转场至广州,执行为苏联及东欧国家援华运输船只的护航任务。由于对新任务的环境不熟悉,发生了一起误击英国民航班机事件,这也是新中国空军第一次涉外事件,马宁作为亲历者,讲述了这一事件的详细经过。  突然调防参加护航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很快转入解放台湾的准
《百年潮》2018年第6期刊发了笔者的《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初战江南》一文,同年第12期“读者来信”栏目刊发了王辅一研究员的《对〈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初战江南〉史实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王辅一研究员既是革命前辈,也是新四军研究的资深专家,其意见不能不引起重视;《考证》对拙文点名提出批评意见,亦不能不作出回应。  《考证》认为新四军军部于1938年4月派出的是“先遣队”而非“先遣支队”,并对
1932年,一位与当时曾任党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很熟的同志被国民党抓捕,敌人根据获得的线索加紧搜捕当时隐蔽在上海的瞿秋白。1932年旧历年底前夕,中央特科又获得情报,敌人已经侦知,瞿秋白夫妇正躲避在鲁迅家里。由于鲁迅和瞿秋白的身份都非同一般,情况又十分紧急,陈云根据中央指示,亲自前往鲁迅家中,安排瞿秋白夫妇转移。  为避人耳目,深夜11点多,陈云独自一人坐一辆黄包车来到位于北四川路的鲁迅住宅。这时天
1956年4月,在福建省政协第一届二次全委会上,中共福建省委第一副书记江一真当选为省政协主席,成为福建省政协史上第二任主席(第一任为曾镜冰)。7月30日,江一真向省直机关全体党员传达第一次省党代会精神时,特别谈到统战工作。此前,不少民主人士对参政议政有过一些议论,说什么“党员能提拔,民主人士不能提拔”,“民主人士有职无权”,“调动积极性是党员干部的事,民主人士是后娘生的孩子”,等等。有人认为这是攻
中日经济交流会成立于1980年(第一届年会1981年在日本召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它见证了近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近40年中日关系的时代变迁。  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经过初步整顿的中国百废待兴,处于历史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央多次开会讨论,达成共识:再也不能走过去闭关自守发展经济的老路了,必须改革開放!但是,改革开放的路怎么走,经济发展以谁为参照系,一时间还难以厘清。  
1934年,陳独秀被国民政府判刑八年,送往南京老虎桥监狱服刑。1937年南京沦陷前,陈独秀被提前释放。他在全民团结抗战的氛围中,未能去延安,也没有出任国民政府高官。他流亡到四川江津,在贫病交加中,继续他的训诂音韵学研究。他立志要在《识字初阶》等书稿的基础上,为中国的汉字教育,写一本教师参考书《小学识字教本》。这本书是用“象数、象天、象地、象草木、象人身体……”等十大“象”之谱系,用这十大谱系来统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