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教学方法、实行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一体化教学、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新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以期为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Q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22-02
  微生物学是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掌握微生物实验技能,使其能在相关企业从事产品检验、质量控制及技术管理等工作。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多为普通验证性实验,实验之间缺乏系统性及延续性。实验过程以教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和提高[1]。因此,笔者结合高职院校微生物学教学特点,总结了高职院校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1 改革现有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方法
  1.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以前的多媒体手段多用于理论教学,随着各学校硬件及软件设备的不断提高,将多媒体手段用于实验教学,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借助动画、PPT课件、视频和显微投影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将微观的、描述性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如,将人类肉眼无法直接可见的微生物世界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利用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接种、纯种分离等实验步骤,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师的实验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简洁,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极大地提高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2]。
  1.2 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准备工作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仪器与耗材的准备、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该种做法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思路,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到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等,能让其更加充分了解药剂的特性,还能让其在进行正式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操作得心应手。因此,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的各个步骤中去,对其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会遇到学生对实验准备时间的安排问题。因此,应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3]。
  2 实行理论和实践课的一体化教学
  2.1 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目前,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验证性实验比重太大,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重太小,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应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此外,还可以利用科研课题的热点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了解最前沿的科研动向。如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用一定的篇幅讲述国内外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有机结合实验课与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是通过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让学生去校外企业实训生物技术。由教师带着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并进行讲解,向企业技术人员请教专业知识,使学生对微生物课程的课本知识得到巩固,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5]。如到酒厂,了解微生物发酵的工艺和设备;到检测中心,了解微生物检验的原理和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做实验时也有更高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将来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
  2.3 实验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相结合
  国家从 2000年7月1日起,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社会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人才结构。为进一步贯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国家对食品检验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凡从事技术工种的人员必须经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合格,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就业[6]。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技能,学校应以国际、国家(或行业、企业)制定的食品标准和法规为依据,将培养技能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相结合,上微生物实验课的同时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工种考证的培训。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要求,做到走出校门即能上岗。
  3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实验教师队伍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效果[7]。目前部分高校仍“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技术人员评职称困难,工资待遇也相对较低,造成实验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相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加强并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作为微生物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也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探索最佳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同时,应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发挥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优势,培养出技能强、知识足、动手能力过硬、创新能力好的优质人才[8]。
  4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传统的考核方法是课程结束后,对理论知识进行书面考试,实验课只是结合平时表现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总评成绩,不再进行综合考核。这势必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不重视实验的不良现象发生,少数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较差,这违背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微生物课程实验比例偏多的特点,完善的实验考核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实验教学与质量的反馈,又能直接地反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应该包括平时成绩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应该包括到课情况、实验态度、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的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完成等几个方面;期末考核可根据不同课程性质,选择采用口试、笔试、动手操作或模拟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通过完善实验考核制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和实验方法,真正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贯彻到实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9-12]。
  5 参考文献
  [1] 刘进球.浅谈高职院的实验实践教学[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94-96.
  [2] 许秀平.谈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2):85-87.
  [3] 蔺宏.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11-12.
  [4] 杨国良,高瑞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5,28(1):62-65.
  [5] 乌凤岐,徐德志.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5,7(3):27-28.
  [6] 黄夏.高职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1(8):171-172.
  [7] 赵朝晖,梁敏华.关于加强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几点看法[J].广州化工,2007,35(3):86-87.
  [8] 刘胜贵.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6):147-149.
  [9] 陈其国.高职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6(31):85.
  [10] 吕玉珍,韦林洪.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论[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4):92-94.
  [11] 罗跃中,李忠英.浅谈高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8(3):68.
  [12] 刘向蕾,梅淑芳.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时代,2006(11):108-109.
其他文献
肉牛出血性肠炎也叫做肉牛急性出血性肠炎、便血病,是由于感染病毒或者细菌而发生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比较多见的是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导致,往往在冬春时节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养猪场中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往往呈现散发。发病时,一般可见同窝仔猪中有几头在断奶后鼻子出现变形,严重时会造成50%以上仔猪在断奶后出现以上症状,
乳房炎是奶牛饲养过程中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通常是泌乳初期的奶牛和处于泌乳高峰期的高产奶牛易发。乳房炎可分成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大类型,其中临床型乳房炎是指
分析了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鹅沙门氏菌病又称为鹅副伤寒,是由带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不仅能感染家畜、家禽,还能通过被污染的肉、蛋、奶等畜产品感染人,是世界公
猪轮状病毒病也称为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于感染猪轮状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普遍发生和流行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具有较短的潜伏期,通常只有12~24h,传染性强,病死率非常高。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