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就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与教学特点,查找高职院校在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积极探寻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175-01
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苛刻,这给高职院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校教学现状与特点
1.师资中拔尖人才引进与保留压力较大。由于近几年的扩招,我国各类高校招生人数连年迅猛增长,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状况凸显。其中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和走向大众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作为占据高校半数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由于不具有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的品牌优势和吸引力,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2.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多样。职校生很大程度上几乎都品尝过高考的不如意,失落感较重。他们身上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他们中的一些人思想颓废,存在心理问题;他们迟到缺课,厌学情绪严重;他们讲义气,爱交朋友,也经常帮朋友打架斗殴;他们对家长、教师的说服管教置之不理,我行我素,经常光顾酒吧、网吧等。面对这些性格倾向各异的高职学生,如何因人制宜地开展有效教学就成为高职教师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3.教学既重理论又重实践。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更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理论学习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为此,课堂教学环节必须加强。但与此同时,作为为社会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要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当前一些社会现象来看,有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眼高手低,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大学毕业生回炉去上技校,培养一技之长,才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校教学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职业技术学院更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克服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问题,着重加强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1.部分高职院校定位不准。有的高职院校把高职院校的教育简单等同于就业教育,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要培养高职学生外在的、实际性的工作能力,而对学生潜在的创业与发展能力培养不够。短期性教育培养目标比较突出,而长远培养目标较为模糊,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局限。高等本科院校开办的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但其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影响,教学中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但大多规模小,教育资源短缺,发展受限。社会力量办学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办学机制和专业设置较为灵活,但社会的认可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
3.高职院校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大多存在教学经费紧张、实验设备匮乏、教材陈旧、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不科学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论学习、动手实践、就业竞争等能力的培养,亟待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加大力度不断加以完善。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1.强化管理,建立良好的校风。校风包括很多方面,具体来说,也就是要做到“五好”,即教学秩序好、精神面貌好、遵纪守法好、文明礼貌好、团结互助好,使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任何时候都能拉出去,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学校管理,都應当表现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牢固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和教学风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一切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发挥制度的监督促进作用,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法制化、科学化。做到事事有人管,权责要分清。学院必须与时俱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关系,促进校风朝着好的方向持续发展。
2.抓好反馈,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经过两三年的实践,学校要搞一次毕业生工作情况普查。主要进行三查:一查毕业生的突出成果,二查学生在工作中是否受到单位的欢迎,三查学生毕业前后思想、工作的变化。学生质量的高低主要看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发挥作用的大小。对于理工科毕业生而言,是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以及产品设计和试制中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实践环节的处理上能够超越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文科毕业生而言,是看对事情的应变处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程度,能否用智慧把危机变机遇,发挥聪明才智,甚至能变废为宝,推动企业改革走出困境。总之,通过各种渠道的信息反馈,来判断学生的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3.重视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突出抓好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两大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创建,实习基地可以是学校自主建设,也可以是借助社会力量在校外创建。总之,要按照教学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实习条件,搞好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对实习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独立完成,这对于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的。大纲要求的实习要一丝不苟地完成,甚至在此基础上应加以扩充。二是要加强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撰写阶段的教学指导。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完成不能走过场、只讲形式,而是应通过完成论文的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两个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理工科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的选题、制订方案、实验、收集资料及论文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基本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从而为学生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文科学生通过论文完成过程,可以学会面对问题独立高效地查找资料,学会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从而提高其对于社会、政策、新闻、道德、金融等层面的理性分析能力,为今后走上行政管理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4.加强师资,打造优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要有一支强干有力、责任心强、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这方面要舍得加大投资,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教师创造良好条件,鼓励教师进修,进行知识技能更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校要接受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综合教育,而能否完成这一任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各类教师能力水平的高低。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有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爱生爱校。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由各种要素所组成的一个复合体,体现了学校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各种要求,如听课能力、复习能力、作业能力等。学习能力属于人的认识能力,注意培养学习能力,也就为发展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为培养创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极其繁杂的系统工程,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可谓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各种办学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进一步增强高职毕业生的能力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文菊,姚利民.高等教育大众背景下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对策初探[J].高等教学研究学报,2005(4).
[2]卢宝臣,徐秀伟,赵玉田.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研究[J].管理教育,2007(3).
[3]罗斐.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教学与研究,2009(5).
[4]黄健.加强“内涵化”教学,提高任职教育的质量[J].教育探索,2009(6).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175-01
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苛刻,这给高职院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校教学现状与特点
1.师资中拔尖人才引进与保留压力较大。由于近几年的扩招,我国各类高校招生人数连年迅猛增长,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状况凸显。其中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和走向大众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作为占据高校半数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由于不具有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的品牌优势和吸引力,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2.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多样。职校生很大程度上几乎都品尝过高考的不如意,失落感较重。他们身上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他们中的一些人思想颓废,存在心理问题;他们迟到缺课,厌学情绪严重;他们讲义气,爱交朋友,也经常帮朋友打架斗殴;他们对家长、教师的说服管教置之不理,我行我素,经常光顾酒吧、网吧等。面对这些性格倾向各异的高职学生,如何因人制宜地开展有效教学就成为高职教师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3.教学既重理论又重实践。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更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理论学习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为此,课堂教学环节必须加强。但与此同时,作为为社会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要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当前一些社会现象来看,有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眼高手低,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大学毕业生回炉去上技校,培养一技之长,才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校教学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职业技术学院更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克服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问题,着重加强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1.部分高职院校定位不准。有的高职院校把高职院校的教育简单等同于就业教育,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要培养高职学生外在的、实际性的工作能力,而对学生潜在的创业与发展能力培养不够。短期性教育培养目标比较突出,而长远培养目标较为模糊,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局限。高等本科院校开办的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但其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影响,教学中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但大多规模小,教育资源短缺,发展受限。社会力量办学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办学机制和专业设置较为灵活,但社会的认可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
3.高职院校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大多存在教学经费紧张、实验设备匮乏、教材陈旧、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不科学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论学习、动手实践、就业竞争等能力的培养,亟待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加大力度不断加以完善。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1.强化管理,建立良好的校风。校风包括很多方面,具体来说,也就是要做到“五好”,即教学秩序好、精神面貌好、遵纪守法好、文明礼貌好、团结互助好,使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任何时候都能拉出去,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学校管理,都應当表现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牢固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和教学风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一切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发挥制度的监督促进作用,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法制化、科学化。做到事事有人管,权责要分清。学院必须与时俱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关系,促进校风朝着好的方向持续发展。
2.抓好反馈,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经过两三年的实践,学校要搞一次毕业生工作情况普查。主要进行三查:一查毕业生的突出成果,二查学生在工作中是否受到单位的欢迎,三查学生毕业前后思想、工作的变化。学生质量的高低主要看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发挥作用的大小。对于理工科毕业生而言,是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以及产品设计和试制中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实践环节的处理上能够超越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文科毕业生而言,是看对事情的应变处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程度,能否用智慧把危机变机遇,发挥聪明才智,甚至能变废为宝,推动企业改革走出困境。总之,通过各种渠道的信息反馈,来判断学生的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3.重视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突出抓好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两大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创建,实习基地可以是学校自主建设,也可以是借助社会力量在校外创建。总之,要按照教学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实习条件,搞好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对实习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独立完成,这对于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的。大纲要求的实习要一丝不苟地完成,甚至在此基础上应加以扩充。二是要加强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撰写阶段的教学指导。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完成不能走过场、只讲形式,而是应通过完成论文的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两个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理工科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的选题、制订方案、实验、收集资料及论文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基本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从而为学生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文科学生通过论文完成过程,可以学会面对问题独立高效地查找资料,学会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从而提高其对于社会、政策、新闻、道德、金融等层面的理性分析能力,为今后走上行政管理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4.加强师资,打造优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要有一支强干有力、责任心强、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这方面要舍得加大投资,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教师创造良好条件,鼓励教师进修,进行知识技能更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校要接受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综合教育,而能否完成这一任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各类教师能力水平的高低。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有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爱生爱校。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由各种要素所组成的一个复合体,体现了学校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各种要求,如听课能力、复习能力、作业能力等。学习能力属于人的认识能力,注意培养学习能力,也就为发展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为培养创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极其繁杂的系统工程,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可谓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各种办学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进一步增强高职毕业生的能力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文菊,姚利民.高等教育大众背景下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对策初探[J].高等教学研究学报,2005(4).
[2]卢宝臣,徐秀伟,赵玉田.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研究[J].管理教育,2007(3).
[3]罗斐.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教学与研究,2009(5).
[4]黄健.加强“内涵化”教学,提高任职教育的质量[J].教育探索,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