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数字入诗看杜甫《登高》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杜甫的《登高》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是重点教学篇目,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数字入诗是古代诗歌中的有趣现象,由数字入诗看杜甫《登高》,另辟蹊径,通过分析数字对诗人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由《登高》中的数字入诗到同时代诗人以及不同时代的不同诗歌,为学生鉴赏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
  关键词:《登高》;数字入诗;“万里”;“百年”
  孙绍振先生在其论文《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中谈到了何为文本分析的问题,他提出,文本分析不应该从统一性出发,而应该从差异性和矛盾性入手。任何一个文本都有其外部的统一,如诗歌的意象或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整个文本是浑然天成的,在对其进行文本细读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与现实或文本中的相关内容相矛盾,有差异的部分。
  在杜甫的《登高》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诗歌的颈联中出现了两个相对的数字名词“万里”、“百年”。数字入诗在古代诗歌中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尤其是在诗歌繁荣发展的唐代,由数字的组合来在构诗,不仅展现了数字的独特魅力,也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在数字入诗的这些数字中,“万”和“百”的运用数见不鲜,如李白的《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需倾三百杯”;杜甫的《中夜》:“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等等。
  那么,在《登高》这首诗中,数字“万”和“百”的运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我们知道,《登高》作于重阳节时,古人在重阳节时有登高的习俗,诗人登高望远,眼前一片广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作者登高时的秋景,“急”、“高”、“哀”、“清”、“白”、“回”、“萧萧”、“滚滚”这些词是修饰意象的,其中透漏着秋的寂寥和悲凉。站在高处,冷风呼呼得吹着,天高云阔,远处传来了猿哀怨的鸣叫声,俯瞰而下,清凉的水流中央,一块小洲孤零零的,在急风中,鸟儿在空中回旋着......又一阵风吹来,山上的树叶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还是在风中旋转着落在地上,放眼望去,远处的江水滚滚东流,一泄千里。在秋景的描写中,作者实际上已经构造出了一种宏大的空间感和时间感,由上到下,由远及近,而在颈联中,作者更是打破时空的界限,通过联想和想象打通了过去和现在。“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离家遥远总是在秋天伤怀,到了老年偏偏只有体弱多病出现在我的生活中。“里”是距离的计量单位,表空间;“年”是时间计量单位,表时间。在这里“万”是虚指,作者离家不可能只是一万里,而“百”则是约指,指作者的晚年。在“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登台”这个词也是很有趣的,它让我想起了戏剧的表演,一个人物上台表演,下台他的演出也就结束了,而在杜甫的晚年,只有体弱多病伴随着自己,仿佛自己的人生是一个舞台,却只有体弱多病独台演出,人生如戏,充满虚无。而这样的描写与前面“长江”的描写形成了一个对照,人生如戏,谢幕了也就结束了,而长江的滚滚流水是没有尽头的,在这样的对照中,表现出来了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意识。通过数字、时间空间的描述以及景物的时空描写,作者将自己的时空观在诗歌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在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三中,《登高》这首诗的课下注释将“万里”解释为了“远离故乡”,我认为是不太合理的。据相关学者统计,杜甫移居夔州以后作诗约四百三十五首,而其中有七十多首诗出现了“万”,在杜甫的诗歌中,“万”是表达一种极限的数字,“万里”、“万家”、“万马”、“万众”等等,都是作者情感沉郁到了极致爆发时的引线。作者移居夔州已是老年,在这个时候,他的时空意识是空前强烈的。长期饱受战乱之苦,晚年对自己的人生回忆、总结,时间意识是强烈的,而身在异乡却又让他常常产生强烈的空间意识,数字的夸张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万里”更是是一个体现距离故乡远近的形容,将其解释为“距离故乡遥远”更为恰当。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杜甫同时期出现数字入诗的诗歌与本诗进行对比,或与同时代的诗人李白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数字入诗的表达效果和乐趣。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J].语文建设,2008(3).
  [2]付振华.杜甫《登高》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4(3).
  [3]金志仁.杜甫《登高》诗指瑕与写作时地考辨[J].名作欣赏,2000(1).
  [4]王俊铭.意蕴剖析与语言通解——以杜甫《登高》詩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4(5).
  [5]陈立军.情景交融 气象宏伟:杜甫《登高》赏析[J].语文天地,2008(24).
  [6]赵平分.论杜甫的数字入诗[J].保定学院学报,2012(第2期).
  [7]孙昌武.数字入诗(上)[J].古典文学知识,2015(第6期).
其他文献
神经外科因具有内容抽象且繁杂等特点,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知识难以掌握,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1].因此,如何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教
一、内容简介  安娜为了调解哥嫂纠纷来到莫斯科,在火车站与近卫军军官渥伦斯基邂逅。安娜的高雅风姿和笑容中蕴含的一股被压抑的生气使渥伦斯基为之倾倒。  安娜在归途中发现渥伦斯基也同车而行,她心神不宁,却又兴奋,回到彼得堡后,安娜和渥伦斯基在社交场合经常相遇,在一次宴会上渥伦斯基向安娜表白了爱情。他们两人单独在一起时间过长,引起人们议论,回到家卡列宁警告安娜要注意社交礼仪、遵守妇道。而这种官腔和说教反
扬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摘要:本文对曹植的女性诗与意义进行了研究,曹植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美女和怨妇两种,表达了诗人对明君、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用,建功立业,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关键词:曹植;女性诗;意义  曹植的女性诗是对《离骚》中“香草美人”诗歌意象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表现了自己对明君、政治理想的追求,还通过“美人被弃”来抒发自己不被重用的无奈。  一、美女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  摘要:以《董逃行》、《王子乔》等乐府古辞诗歌为例,阐述乐府古辞中游仙诗的艺术特点,包括诗歌意象、仙人形象,以及作者写作动机和原因等。  关键词:乐府;古辞;游仙诗  游仙诗是我国古代道教诗词的一种题材形式,其内容多为歌咏仙人、仙境,或是幻想遨游天地之景之感,游仙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国收录的游仙诗不多,古辞数量更是有限,但游仙
1rn老蔡家门口有一条河,河不大,宽不过丈余,河水清澈,卵石光洁.河上架座廊桥,木头的身子,青色的瓦,朱红的栏杆.
一,黄河边上的记事1、之前被明确告知“晚餐时可观黄河日落”,所以走上某个影视拍摄基地的“城墙”时,并无悬念,我知道跃然眼前的,是黄河.那时天色呈现出一种恹恹的灰蓝,将暮
摘要: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源于古人对洪水的记忆。彝族史诗《梅葛》中就有以描述洪水灾害为主题的内容,在人类学的视角下解读这一以洪水灾害为主题的神话,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祖先遗留的关于洪水的记忆,也可以使我们获得对神话本身的新的认识。  关键词:彝族;梅葛;洪水神话;灾害  近年来地球明显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地震、海啸等频发,不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也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产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剖腹产手术产妇5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根据其住院时间的差异将产妇分成2组.对
人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秦小乐就是这样一个人,整天没命地瞎折腾,因为他想买台好一点儿的小轿车.无论好一点儿还是不好一点儿的车需要的都是钱,而且会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不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