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属于新兴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其中,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物理教学质量,能够显著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微课教学模式特点与作用的分析,探讨微课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特点与作用
  G633.7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1]。高中物理知识通常需要结合实验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过于抽象的概念,然而很多物理实验所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导致在高中物理教学时无法为学生展示,降低了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提高高中学生的理解度。
  一、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作用
  1.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有四个特点:第一,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学生的精神集中时间有限,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直观、清晰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才能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微课教学内容更为突出。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突出教学内容,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教学内容精准。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堂课所教授的知识较为繁琐,有可能让学生感到混淆,分不清重点。而微课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明确指出教学重点,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第三,微课教学知识量小。为了能够提升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果,不能采用传统教学“填鸭式”教学法。教师仅仅在课堂中讲解大量知识,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仅不能让学生全部学习到位,更有可能导致学生所有知识都仅仅了解皮毛,而没有深入了解。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微课教学内容较少,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确保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深入了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第四,微课教学资源多[2]。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能运用的资源大多只能来源于教师教授,资源较为匮乏。而微课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情景式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2.微课教学的作用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主要有三方面作用:第一,在物理课堂前起到预习作用。高中课程繁重,许多学生无法做到课前预习,导致课堂效率降低。并且高中物理课程通常较难,学生独自一人即便在课前预习,可能也无法理解物理相关概念,降低了预习效率,在预习高中物理知识时没有目的性,没有预习成就感,会认为还不如等待课堂让老师进行讲解。利用微课方式,教师可以在物理课堂开始前,为学生准备大约5分钟的微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能够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提高预习效果。第二,微课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微课能够将重点知识以视频方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快速进行了解与学习,提升课堂效率。第三,微课能够在课后帮助学生复习。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导致在课堂上所吸取的知识程度也不同[3]。而教師也不能为了部分学生反复讲解某一部分知识,浪费课堂其他学生的时间。此时,教师可以将课堂中所应用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平台中,可以供学生自主下载,让学生能够在课下选择自己未理解的内容再次进行温习,巩固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知识方面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能够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更深刻了解相关物理概念。但是,由于高中物理实验需要的器材、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所需时间都较为苛刻,很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中开展,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观看实验。而微课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状态,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一个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实验视频,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物理理論的正确性。例如,教师在教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伽利略的实验视频,或者寻找动画视频,以动态实验形式让学生了解当物体初速度为零时,所有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均相同,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
  2.微课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预习、温习应用
  传统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并不能获得良好效果,学生会因为知识枯燥、知识难度大等原因而不积极进行预习。且在课程结束后,只能通过翻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复习方式较为单一。而采用微课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教师为学生准备相应的预习视频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课堂视频则可以供学生在课后复习,进而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4]。例如,教师在教授《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课时,可以在开课前,准备一个约5分钟视频,在视频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何为动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课程中运用微课模式,准备能够体现动能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动能定理,明白每一个动能定点所增加的量均是其他物体对其做功的总和。
  三、结束语
  高中物理知识仍属于物理知识的入门阶段,但由于物理知识本身理解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学习出现吃力或抵触现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尽量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微课教学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为学生展示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物理理论。同时,微课教学模式还能够让学生更轻松的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温习,明确学习目标,不懂的知识反复温习,提高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塔娜.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3(10):111.
  [2]胡闪闪.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16):32.
  [3]王彦方.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6(21):165.
  [4]王文莲. 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03(14):24-26.
  作者简介:
  靳玉峰,男,汉,1978.02.19。籍贯,吉林省。单位,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应当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保障化学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化学教学;作用  G633.8
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的提出必将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事业单位生机和活力。一、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主要是国民收入一次性分配。凡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应逐步与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摘要: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从中等职业学生的特点及分层次教学特点入手,逐层深入。先摸底了解学生,再精心备课准备,通过课堂实现分层次教学,最后通过作业评价及表扬鼓励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个体差异;培养目标;设计;评价; 鼓励  G633.6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在激烈的人才市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缠绕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组525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胎儿颈后部、躯干部、肢体部位皮肤和软组织
目的探讨应用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面积脑梗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2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5例,年龄32~60岁;B组37例,年龄61~82岁。所有患者于入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具有很多优势: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实现资源共享。结合这些教学优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模拟宏观和微观的物理现象以及建立物理模型,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信息技术;优势;对策  G633.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人才市场有了一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人才市场发育滞后,功能残缺,许多市场有“场”无“市”,成功率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已被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当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每个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G623.5  《新课程标准》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