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银元上的鹰形图案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国家发行的银元一般正面为该国当时君主的头像,背面为鹰徽图案,雄鹰被装饰得富丽堂皇,是皇权与力量的象征。大部分欧洲国家银元上的鹰形图案基本采用其本国国徽图案,他们国徽上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拜占庭原来只是沿用罗马帝国单头鹰的标志,由于其领土有欧洲和亚洲东西两部分,为了显示帝国领土的地理特性,就改用双头鹰作为国徽。随着拜占庭的日趋灭亡,欧洲的俄罗斯和奥地利将双头鹰图案引入自己的国徽,以显示自己具有古罗马帝国的皇室地位,是合法的继承者,一些德意志地区的诸侯王室都纷纷引用了鹰的标志,以显示自己和帝国的亲密关系。本文以福建博物院收藏的欧洲国家在19—20世纪之间发行的有鹰形图案的银元为例,对银元上的图案、文字进行分析说明,以期对当时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做进一步了解。
  俄罗斯1897年银元(图1、2)。该枚银币重19.58克,直径3.38、厚度0.23厘米,1984年由民间古董收藏家谢成汉捐赠。银元两面皆阳刻图案纹饰,其正面为末代俄皇尼古拉二世侧身头像(1894—1917年在位),左、右缘环刻斯拉夫文字。背面中间为一只头顶皇冠的双头鹰,左爪抓权杖,右爪抓宝球,象征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双头鹰展开的双翼上各有几个纹章,代表俄罗斯历史上的各王国、公国、地区,还有代表新征服领土;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下缘斯拉夫文字表示币值1卢布,“1897”表纪年;鹰胸前另有一个小盾徽,上面是勇士圣·乔治骑在一匹白马上,骑士面向右侧,穿着盔甲及披风,手握长矛刺向一只象征邪恶的黑龙,代表俄罗斯勇于同一切困难、敌人做斗争的精神。双头金鹰雄视东西两边,代表这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大帝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联合。
  最早的双头鹰图徽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在位,是拜占庭帝国的创立者)设计的,象征帝国的东西两部分领土地位平等,表示神佑“东西两罗马”——罗马城和君士坦丁堡城。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与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洛格联姻,从而拥有了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1497年伊凡三世规定以双头鹰作为俄罗斯的国徽,此后双头鹰图案经历数次改变:1589年,双头鹰的两个脑袋中间添加了基督教十字的图案,增加了国徽的宗教意味;1625年改为三个王冠图案,代表被沙皇征服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三个王国;1654年双头鹰收拢的翅膀改为展开的双翅;1667年鹰爪中又增加了权仗和宝球的图案;1698年鹰的胸颈部增加了交叉的斜十字;1710年双头鹰上面增加了王冠的标志等等,直到1882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将双头金鹰国徽的形式固定下来。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双头鹰国徽被苏维埃政府废除。前苏联解体后,199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双头鹰是俄罗斯的象征,代表了国家的团结和统一。
  奥匈帝国1909年银元(图3、4)。该枚银币重23.95克,直径3.6、厚度0.26厘米,1984年由藏家谢成汉捐赠。其正面中心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Joseph)左侧头像,周围环刻拉丁文“FRANC.IOS.I.D.G.IMP.AVSTR.REXBOH.GAL.ILL.ETC.ETAP.REXHVNG",“FRANC.IOS.I”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D.G.”是蒙神之恩的缩写,“IMP.”是皇帝的缩写,“AVSTR”即“AUSTR”,指奥匈帝国,“REX”是国王的缩写,“BOH.”为Bohemia的缩写,指波西米亚,“GAL.”为Galicia的缩写,指加利西亚,“ILL.”为Illyria的缩写,指伊利里亚,“HVNG”即“HUNG”为Hungary的缩写,指匈牙利,“ETC”表示“等等”,“ET”表示“以及”,“AP.”表示“之后”。合起来大意指:蒙神之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为奥匈帝国皇帝,是波西米亚、加利西亚、伊利里亚以及匈牙利等国王。背面中间为头顶皇冠,颈戴花环的双头鹰图案,右爪持宝剑和权杖,左爪托宝球,胸口盾徽上有代表奥地利的立狮和绶带图案,雄鹰舒伸的双翅象征着要将国家的安全置于其羽翼之下;双头鹰上有拉丁文字“QVINQVECORONAE”,“QVINQVE”即“QUINQUE”,是“五”的意思;“CORONAE”原为“皇冠”之意,此处为货币单位“克朗”,合起来表币值5克朗。与下缘的“5”与“Cor.”意思一致。其外饰珠圈纹,圈外装饰五顶著名的奥地利国王鲁道夫二世的皇冠,皇冠与花叶相间,以黄金铸造并镶嵌着各种珠宝,是奥地利的象征;下缘“5COR1909”表示币值5克朗和纪年1909。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JosefI,1830—1916)是我们熟悉的电影《茜茜公主》里面的那位皇帝,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1848—1867),奥匈帝国的缔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1916)。奥匈帝国是1867年至1918年间由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组成联盟的一个中欧的“共主邦联国家”,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
  14世纪奥地利帝国就将拜占庭双头鹰图案引入国徽,以显示自己具有古罗马帝国合法的继承者,奥匈帝国成立后沿用了双头鹰图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共和国成立,改用了德国腓特烈二世的单头鹰作为国徽图案,双爪上的图案为镰刀、锤子,分别代表国民中的中产阶级、农民和工人,另外鹰爪上还增加了挣断的锁链,表示奥地利摆脱德国统治,重获自由。
  普鲁士王国1866年银元(图5、6)。该枚银币重18.21克,直径3.3、厚度0.23厘米,1984年由藏家谢成汉捐赠。其正面中间为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头像,周围环刻“WILHELMKOENIGVONPREUSSEN”,“WILHELM”指威廉,“KOENIG”表示国王,“VON”表示“的”,“PREUSSEN”指普鲁士,合起来表示普鲁士国王威廉。背面中间是一只头顶皇冠颈戴花环的单头展翅雄鹰,其左爪抓着一支权杖,右爪抓着一个宝球,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周围环刻“EINVEREINSTHALERXXXEINPFUNDFEIN”,表示币值为1联合泰勒,30枚含1磅精银;下缘“1866”表纪年。1857年维也纳货币协定废止了原先的科隆马克银标准,将1磅作为新的铸币标准,规定币重18.52克,成色90%,30枚含1磅银。联合泰勒是新的货币单位,维也纳货币协定的实施使北德、南德初步建立了统一的货币体系,但当时德意志尚未统一,周边众多国家各自发行货币,币制混乱,维也纳货币协定并未最终解决这种混乱局面。   普鲁士王国(PREUSSEN)存在于1701年至1918年。威廉一世(WilhelmI,1797—1888)于1861年—1888年间为普鲁士国王,1871年1月18日他统一德意志并就任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在他死后,由于统一德意志帝国的伟大成就,被其孙威廉二世尊为“威廉大帝”。
  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在1873年到1914年期间发行流通统一的货币,以取代统一前各邦国自己发行的货币,自1876年1月1日起,金马克成为德意志帝国内唯一的合法货币,德国的这次货币改革,彻底解决了德意志邦国的货币混乱状况。
  德意志帝国1899年银元(图7、8),该枚银币重27.3克,直径3.81、厚度0.26厘米,1984年由民间古董收藏家谢成汉捐赠。其正面中间为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头像,边缘环刻“WILHELMⅡDEUTSCHERKAISERKONINGV.PREUSSEN”,“WILHELM Ⅱ”指威廉二世,“DEUTSCHERKAISER”表示德意志皇帝,“V.”是“VON”的缩写,“KONING”表示国王,合起来意为威廉二世是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背面中间是头顶皇冠颈戴花环的单头展翅雄鹰,该鹰爪无权杖与宝球,但鹰胸上另有一个盾徽,图案是一只双爪各握权杖与宝球的单头展翅雄鹰;上缘“DEUTSCHESREICH”指德意志帝国,“1899”纪年,下缘“F·NFMARK”表币值5马克。
  德意志帝国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威廉二世(1859—1941)是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1918在位)。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战败,威廉二世被迫逊位流亡海外,帝制终结。
  德国1937年银元(图9、10)。该枚银币重13.83克,直径2.9、厚度0.25厘米,1984年由民间古董收藏家谢成汉捐赠。其两面皆有阳刻图案,正面中间是魏玛共和国第二任联邦大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侧身头像,左端“1847—1934”为兴登堡生卒年,右端为德文“保罗·冯·兴登堡”。背面中间的纳粹党徽上有一只展翅的雄鹰,鹰是纳粹武力和智慧的标志,“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这个图案是纳粹德国国徽,也被称为纳粹鹰,是德国法西斯的标志图案;左面数字“5”表币值5马克,下端德文,“1937”表纪年。
  保罗·冯·兴登堡(1847—1934)是一位德国陆军元帅和政治家,于1925年5月12日宣誓就职魏玛共和国第二任联邦大总统。1934年总统兴登堡死后,希特勒得以集总统和总理的大权于一身,废止共和国,改称德意志第三帝国,自称国家“元首”,开始了直至1945年的德国独裁政治。德意志第三帝国沿用了德意志的单头鹰国徽图案,并将纳粹党徽的“卐”加在鹰的下面,以显示纳粹独裁统治是上苍赋予的“主宰权力”。这枚银元铸造于这个时期。
  意大利1927年银元(图11、12)。该枚银币4.91克,直径2.3、厚度0.15厘米,1984年由民间古董收藏家谢成汉捐赠。其正面为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VITORIOEMANVDEⅢ,1900—1946年在位)的侧身头像,周围环刻“VITORIOEMANVDEⅢREDITALIA”表示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背面为一只脚踩战斧和束棒的展翅雄鹰,雄鹰是力量的象征,带斧头的“束棒”是权力的代表,这是意大利法西斯党的标志图案,左缘“1927”表纪年,下缘“L5”表币值5里拉。
  1922—1943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进行法西斯专制统治,伊曼纽尔三世成为其傀儡,对百姓进行深重的剥削,1922年1、2里拉由银币改为镍币,5里拉由原含银0.9改为含银0.835,重量也由原来的25克减为5克。拉丁文束棒(Fasces)原是插着战斧的木棍,是古罗马执法官所执的权力标志,而意大利文Fascio音译为“法西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索里尼以“法西斯”命名自己的政党,并用“束棒”作为党徽,束棒成为意大利法西斯党的标志。
  瑞典1876年半圆银元(图13、14),该枚银币重14.8克,直径3.1、厚度0.24厘米,1984年由民间古董收藏家谢成汉捐赠。两面皆阳刻图案纹饰,其正面是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侧身头像,周围阳刻文字“OSCARIISVERIGESO.NORGESKONUNG.”,“OSCARII”指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SVERIGES”表示瑞典,“O.”是“Och”的缩写,表示“和、并且”,“NORGES”指挪威,“KONUNG.”表示国王,合起来意为奥斯卡二世是瑞典和挪威国王。背面盾形徽章,图案五分法:中间小盾徽图案由金壶、城堡、雄鹰组成,这是贝尔纳多特王朝的王徽图案;两对角分别为王冠和雄狮,其中二、四象限是代表瑞典王国国家标志的三顶王冠;一、三象限各为一只呈现愤怒状的雄狮,它是古老的比耶博王朝的纹徽;盾徽两侧各侍立着一只护盾狮,它们头戴王冠手扶盾徽;盾徽顶部有一个周围环饰珠链的大皇冠,是皇权的象征;上缘“2KRONOR”表币值2克朗,图案下方飘带上的文字“BRODRAFOLKENSVAL”是国王奥斯卡二世的王室格言,意为“兄弟人民的福祉”,是国王对瑞典·挪威联合的承诺,下缘“1876”表纪年。
  贝尔纳多特王朝是自1818年统治瑞典的王朝,在1818至1905年间与挪威组成以瑞典为主的联合,今日的瑞典依然在该王朝的治下。贝尔纳多特王朝的王徽图案中的雄鹰也被称为“拿破仑之鹰”。当时法皇拿破仑一世称雄于欧洲大陆,为巩固统治,便扶植自己的兄弟做傀儡国王,让他们成为欧洲诸多国家的君主。贝尔纳多特原来只是一个律师的儿子,曾在拿破仑手下服役,军功卓著,后迎娶了拿破仑皇帝兄长约瑟夫的内妹,并被任命为法兰西帝国元帅,为迎合拿破仑,瑞典国会通过决议,选举贝尔纳多特为瑞典王储,卡尔十三世驾崩后贝尔纳多特继承瑞典大统,开启了瑞典的贝尔纳多特王朝时代。
  奥斯卡二世(OscarⅡ,1829—1907),1872年至1905年之间为挪威国王,由1872年至去世为瑞典国王。他统治的瑞典工业化与科技迅速发展,他还凭借超凡智慧担当国际仲裁者的重要角色,并以他的机智和忍耐使瑞典·挪威联合得以在1905年和平解体。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时期发行的银元,文字只表示他是普鲁士国王,而威廉二世时期文字就显示威廉二世是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说明当时德意志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帝国;瑞典奥斯卡二世时期钱币上文字表示他是瑞典和挪威国王,说明当时是由瑞典方主导的瑞典和挪威共主联邦的状况;纳粹时期德国、意大利都采用鹰徽与各自的纳粹标志性图案组合,以显示上苍赋予他们独裁统治的权力等。一枚小小的银币囊括了这么多的内涵,让使用它的人更好地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这不能不说是钱币于流通领域作为一般等价交换物之外的另一种不可忽视的功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