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民国中央国术场的峥嵘岁月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中央国术场的实地考察,结合史料,借助南京体育学院作为中央国术场所在地的地域特色,研究以中央国术场为背景的武术发展历程,追溯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中央国术场 武术 发展 民国
  1.中央国术场的介绍
  中央国术场位于田径场的西面,平面呈正八角形,四周视距相等,最远视距18.2米。整个场地形似一个盆地,场上铺满黄土。正门朝北,迎着正门拾级而上,有一座牌坊与篮球场相呼应。经牌坊达大平台,平台上陈列着各种武术器械,平台下建有办公室、运动员更衣室和厕所等。平台上的牌坊为三开间的牌坊,造型与篮球场的牌坊相同。平台四周围以水泥假石雕纹栏杆。除正门一面外,其余七面均为看台,可容观众五千四百余人。看台之上设有环场通道。看台的八角均设有进出口通道。场外四周设有四座正方形售票亭。[1]
  2.中央国术场中的风水学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学构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尤其讲究阴阳的和谐。上到王侯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破土动工、建造屋宇时,都会利用自然环境,趋利避邪,从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
  中央国术场的设计者们在设计中也融入了这一理念,选择在人杰地灵的紫金山南麓修建体育场,并在其东南角建造了中央国术场。中央国术场从上空俯瞰整体为八边形,三层环绕,取包容之意;牌坊数量、武器陈列台的边长、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为阳数,以象征天空;观众看台台阶数、售票亭数、运动更衣室数量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大地,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思想。
  3.中央国术场的武术故事
  中央国术场,历经了多次自然灾害、人事变迁后,依旧历久弥新。作为中央体育场里除田径场外唯一保留完好的场馆,中央国术场见证了中国武术发展的峥嵘岁月。[2]
  3.1杨法武比武
  1930年,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东京举办,身为晚清武术六大高手之一的杨法武组队前去观摩学习。当时的天皇怀着嘲笑中国人羸弱,灭中国国威之心,提出要看看中国摔跤,并要与日本的柔道切磋切磋,也是以武会友。
  这场较技在东京皇家操场举行,日本各报记者、驻日本各国外交使节都来观看。日本精选的4名柔道高手身着红色大和服,个个粗壮骠悍、不可一世的样子,以取胜者而自居。
  锣声拉开了战幕,日本先后派出两名高手,杨法武都以沾衣跌法出招,日本选手还没看清他的招法,眨眼间已倒在地。此时,全场愣了,中国高超的跤术引起了鼓掌叫好,天皇十分不悦。
  摔遍12国无敌手的日本柔道高手佐滕次郎见连败二阵,发誓要在天皇面前夺回面子,他闪电般地猛扑杨法武。佐滕手法狠毒,变化快、步法灵活不散,显示他功力深厚。杨法武几次近身贴靠,都被佐滕化解,险些被他摔倒。酣战数个回合,只见杨法武抓着佐滕之手向怀中领带,佐滕并不回挣,却顺势猛扑杨法武。此刻杨法武随势转身贴靠,使了个沾衣背法,名噪一時的“东洋武星”仰面躺在杨法武的脚下。杨法武获全胜,全场掌声雷动。
  3.2一九三六年柏林奥运会
  1936年柏林奥运会消息一传回国内,虽然武术只是作为表演项目参赛,但是由温敬铭、刘玉华等人组成的国术表演队十分重视。因为这是武术第一次有组织地大规模在国外献技表演,也是武术首次在奥运会上表演。
  参赛的路途一波三折,中国体育代表团由于资金缺乏,一路卖艺筹款,经过长途的奔波劳累,身体困乏,出现了呕吐、晕船等身体不适的情况,在奥运会赛场上屡战屡败。唯有武术表演队精神抖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传统体育——武术,赢得了西方观众及媒体的高度赞扬。此后,中国国术队还应邀到法兰克福、汉堡等城市表演,场场受到热烈欢迎。[3]
  4.中央国术场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4.1中央国术场是传统武术进入正规学校教育的催化剂
  民国初期,许多社会人士认为。国家的势力逐渐衰弱,必须先谋求种族强盛。因此,武术被作为一种尚武强国的重要手段而推向学校。武术进入学校课程之前,南京民间的拳术组织为主要的武术教学场所,不同拳种、门徒,以传承为主流。武术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成为武术教育的主要场所。
  4.2中央国术场为加速武术竞技理论研究提供了场地
  中央国术场为武术军事化、竞技化方面提供了场地,它见证了将武术训练和竞赛广泛应用于军队和学校中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武术的竞技和军事功能,丰富和发展了武术的社会功能,使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4.3中央国术场见证了武术的社会化进程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武术表演团队的精彩表演不仅震惊了国人,更震惊了全世界。那是中国武术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一刻。也就是在那之后,各国的观光团都争相到中央国术场来参观敬仰。如此具有中国文化和中国气节的建筑,少有地给中国武术的发展带来荣耀和关注。
  注:本文由江苏省大创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会【G】.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南京百年体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
  【3】金陵全书【G】.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抓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现实往往与愿望相反,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语文教师。[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学形式 批改 评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要]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以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而设立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工具课程,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具有巨大潜力。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文化的传承阵地,其校本资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在近十年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我们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注意资源的多方面挖掘、强调学校的量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幼儿园教育的好坏在很多时候能够对小孩子将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影响作用。幼儿园教育的方式非常重要,如何能够使得幼儿园教育达到非常有效的结果,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事情。笔者认为知行合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策略,本文对幼儿园教育中的知行合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游戏教学 知行合一 策略 浅析  随着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
期刊
[摘要]  小学作文实质上就是“用笔说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实现乐写,是作文教学的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实现这个境界,笔者从创设情境,把握文题内涵;合理命题,激发兴趣;分析要求,培养审题能力;以及口头训练与书面表达想结合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指导 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怕改。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語文教学的核心。作为教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讲解文章中心思想,字词释义等等常规化的方式。目前,在以倡导素质教育,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去学习语文这门基础学科,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是本文探讨的初衷。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一、经常开展读与说,创设感染力强的语言情境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
期刊
[摘要]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专业课的重要地位日趋明显,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已只是成为一种辅助的课程。职业学校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增强了语文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有利于达成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许多语文教师热情关注语文校本課程的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将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当前与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因此,探讨职业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
期刊
[摘要]  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较多地与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有关。作文的发展等级需要我们学生写接地气、体现高中生生活和思想的作文。写作是水磨的功夫,需要学生有意识地训练、总结和反思才能提高。本文就高中生周记写作的开展促成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  高中语文 写作 周记 写作能力  有人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写好文章不是偶然的事情,是学生在不断地有意识地积累、运用和反思
期刊
[教前思考]  为育人而教书,这似乎是一个早已认识了的老问题,但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并非如此。常有的情景是,或是为语文而教语文,见书不见人;或是为对付考试而教语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整天带着学生围着几篇课文转圈子;或是狭隘的实用观点,使语文教学囿于“字词句语修逻”的识记,脱离生活实际。这种教学只会使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与我们的育人宗旨也不相适应,只有提倡并坚定不移地走“大语文教育”之路,开拓语
期刊
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所以笔者觉得作为一个教者,首先自己要充分解读文本,要做文本的知音。  一、文本解读要聚焦目标达成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在一定学段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语文
期刊
近年来参加几次中考阅卷,发觉多数考生作文的选材如出一辙,老调重谈:写家庭的,要么学骑车,要么第一次做饭;写学校的,不是写生病,老师去给我补课;就是考不好,老师找我谈心;写社会的,依旧搀老人过马路,或是坐车让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细究原因,有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喜爱阅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想象力丰富,写起作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有的学生书读得少,文字匮乏,错误百出。其二来自于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