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潘道生《蝶花物语》之赏析

来源 :艺术时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便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交融中成长和发展着。中国的油画家们在学习、借鉴与创新,吸收、自省与自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绘画,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语言。在当代,如何进一步将“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或如何以油画表现“吾土吾民”,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显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时代课题。当代油画家潘道生老师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其油画《蝶花物语》无疑是这一实践和探索的成功佳作。
其他文献
转变发展方式,创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是摆在全国、特别是广东面前的一道大课题。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在保持中速增长中下定决心搞好转型升级,不以GDP论政绩,而应在深化改
摘要:书画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产物,当信徒们表达对佛祖的虔诚奉献时,禅宗书画就诞生了。当然,禅宗书画更是统治阶层对佛教的重视并利用佛教来控制民众、巩固地位的体现,有着官方书画的色彩。禅宗书画创作虔诚恭正,风格多样,意趣自生,是绘画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从中窥见书画发展的轨迹,有着特有的艺术光彩,有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书画;禅宗;精神寄托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艺术的美感做过一个划分,将宋元两朝归在受禅宗哲学影响、以“韵”为客体、“意”为主体、“妙悟”为中介的“境界美”之中。然而同属的宋元,在面貌上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不同于宋画山水中的勃勃生机,以元四家为首的元山水,集体呈现出一片“孤冷”的气氛。以元四家中倪瓒的代表作《容膝斋图》为例,经历宋元变革之后,山水画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元以前,山水画在五代至宋中经历了一次写实山水的高峰,诞生了
摘要:孙为民,没有鲜亮的光环,但对于绘画的研究和探索始终是他追寻艺术的唯一原则。其实艺术和社会的发展一样,它最终不会受到口号和时尚的影响,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把孙为民说成是阳光下的诗人,正是以此来表现这种艺术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即是模仿与发展并存,直至新的艺术现象的产生。孙为民的绘画,没有沿着一种确定的方式走下去,起初他一直沿写实绘画的道路走,在途中发现了印象派这个新的起点,在其风格上开始学习印象
本文分别采用基于投入的DEA方法和基于产出的方向距离函数法测度了中国29个省份2001—2008年间的环境效率,并分析了在地区间经贸往来关系和地理邻接关系两种渠道下的环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