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对高强度间歇运动体验的质性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对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HIT)的认识及其体验的历程,分析患者参与该治疗处方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符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和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青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3—11月收治的11例进行HIIT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

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10个亚主题。主观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对HIIT认同不一致,高强度负荷持续时间与循环次数影响运动积极性,原有生活习惯改变的不适感;运动促进因素:运动耗时短,血糖控制平稳,不受自然环境限制且简便经济;运动阻碍因素:社会角色压力增大,强化干预的刺激不足,担心意外事件。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高强度间歇运动过程中存在促进因素与阻碍因素,但其对运动有较强求知意识和多样化的希望,医护人员及时干预与正确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实施方案,提高其运动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已成为发达国家及我国许多地区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012年"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的发表对我国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2020年修订版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进展,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期刊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国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疾病负担严重。近年来,虽然我国儿童哮喘诊治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诊断率和控制率仍不尽如人意。为提高儿科医师哮喘诊断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增强疾病早期管理意识,本文参照近年来国内外最新发表的哮喘诊治指南及共识,纳入近期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数据,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提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哮喘的临床管理水平。
期刊
目的研究制定中国24~42周出生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供临床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使用。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等城市24~42周出生胎龄的新生儿24 375名。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建立24~42周出生胎龄男、女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百分位参
期刊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教授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在创伤骨科的多个领域屡有所突破和创新,并注重科研成果向实用转化,为推动中国骨外科专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学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主持建立了中国创伤骨科流行病学体系,为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与创伤预防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②发现了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等新骨折类型,使后踝骨折误诊率由68%降至0;③介绍了腓骨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
目的探讨压力可调控的大孔隙抗菌水凝胶对感染创面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C57BL/6小鼠伤口感染模型,按不同处理方式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A组),普通医用凝胶对照组(B组),压力可调控的大孔隙抗菌水凝胶实验组(C组)。在第1、3、6、9、12天,比较三组干预方式对小鼠创面的愈合面积、痂下菌量的影响;鉴定创面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前胶原,比较三种处理方式对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变化;并通过
谵妄评估可早期发现和治疗谵妄。然而研究表明ICU护士谵妄评估的依从性和准确性不理想,且谵妄具有急性发作和反复波动的特征,临床上易被漏诊。ICU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高,造成一系列并发症和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大量研究表明谵妄是可以预防的。因此,临床亟需使用谵妄风险预测模型早期识别高危ICU术后患者,尽早实施谵妄预防措施。本文综述了ICU术后谵妄概况以及国内外ICU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内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国内6家综合医院的创伤中心收治的1 248例严重创伤患者资料。男987例,女261例;年龄(50.4±15.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22例,高处坠落伤357例,刀刺伤62例,其他伤(重物砸伤、摔伤)207例;患者入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4.9±8.5)分;Glasgow昏迷评分为(12.6±3.6
目的探究品质管理循环(PDCA)模式结合临床路径护理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肝硬化腹水患者4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9例,分别运用临床路径护理和PDCA模式结合临床路径护理进行干预,并比较2组患者腹腔置管局部漏液率、生命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在腹腔置管后0<时间≤24 h、24 h<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