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Ms 6.6、云南沧源Ms 5.5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特征分析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的拓展应用,计算了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Ms5.5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景谷地震后谱振幅相关系数维持在高值,主震后2个月,发生了Ms5.8、5.9强余震。该高值体现出震源机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较强的区域应力水平,有利于强余震的发生和区域中强地震丛集。沧源余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的结果与景谷地震相似,一直处于高值。景谷地震与沧源地震所在地区历史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不能简单地利用谱振幅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预测后续地震的大小,但两个序列的高值也许显示滇南较大区域目前正处于强应力状态下,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关键词:景谷地震;沧源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震源机制一致性;余震序列
  中图分类号:P3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5)04-0535-06
  0.引言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计算结果,无论是对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还是对于地震预测相关方面的研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强震受到构造应力场的制约,一般情况下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的方向相吻合(李钦祖等,1982)。但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统计平均与构造应力场方向并不完全一致(Yamakawa,1971),而大量研究表明,大震之前小地震震源机制趋于主震震源机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应力方向集中产生于主震破裂的应力方向上。Wiemer和Wyss(2002)研究了美国1992年Landers7.3级地震前和1999年Hector Mine7.1级地震前,震中及附近地区中等地震的滑动角与断层滑动角之差的变化,发现滑动角偏差越小,研究区域应力方向越一致,发生较大地震的危险性相对较高。陈颗(1978)根据邢台、海城前震序列的研究,提出利用震源机制一致性可作为判定前震序列的新参数。刁桂苓等(1994,2011)根据多个震例的研究指出,主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趋于一致;王俊国和刁桂苓(2005)根据千岛弧地区震源机制解一致性特征,提出利用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的一致性参数进行地震预测的思路。
  受台网布局和观测点密度的制约,直接求解诸多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也难以精确给出其中多数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朱航等(2006)、崔子健等(2012)根据Lund和B的varsson(2002)提出的微震体波谱振幅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几个震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表现出震源机制相似性较强的特点。
  在实际发生的强震中,主一余型地震序列数目远多于前一主一余型序列。作为谱振幅相关分析法判别小震群序列类型应用研究的拓展,本文通过研究发生在滇南地区的2例主一余型地震序列(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序列、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Ms5.5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的特征,探讨该方法在中强地震后趋势分析中应用的可能。
其他文献
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杆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在安培力作用下运动,最终导体杆的受力、加速度、速度都会趋于稳定.本文从力学的角度论述电容器-轻杆模型、电阻-轻杆模型、电
针对现有干燥箱体采用箱式分层结构在制造、维修及更换内部零部件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采用整体框架、开门式结构,对干燥箱体进行改进,同时箱体引风口和供风口的位置也相应地
自2002年始,在中国地震局、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持,云南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新疆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黑龙江省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共同参与,开展了5年一轮的中国大陆地区流动地磁矢量观测。完成了2005.0、2010.0、2015.0等3个标准地磁年代的《中国地磁参考场(中国地磁图)》的编制工作,分别建立了上述
摘要:利用区域地质、构造、遥感地貌、地球物理、野外露头等多方面的证据,标定出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在分析卧龙一怀远、虎牙断裂南段和白龙江等横断层特征及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横断层的控震作用。研究认为,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具有独立发震、使龙门山主断裂带分段活动及分段发震、与主逆冲断裂联合发震、在主震发生后控制余震传播和引发余震等多种方式的控震作用。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控震作用;汶川地震;芦山
基于12景ALOS PALSAR卫星影像,利用InSAR的前沿技术,提取了2007~2010年滇西南镇康—永德一带的平均地壳形变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并结合不同时段的水准和GPS监测结果,从三维角度研究了该区域现今的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准资料显示的镇康—永德一带异常隆起区位于南汀河断裂带附近,范围沿北东—南西方向呈近椭圆形展布。这一地壳形变异常区在数十年尺度上表现为隆升(速率约2~3 mm
摘要:研究了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中人员死亡的耦合因子特征,通过收集人员死亡统计数据,整理分析极重灾区内(Ⅸ、Ⅷ度区)重要调查点的人员死亡原因及数量,结合现场房屋震害调查数据及地震地质灾害考察资料,总结房屋倒毁、房屋结构类型及比例、地震地质灾害对人员死亡的影响,并归纳出房屋结构类型及比例与地震人员死亡的相关性。  关键词:鲁甸6.5级地震;人员死亡;房屋结构;房屋倒毁率;地震地质灾害  中图分
摘要: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12次Ms≥5.0中强地震前的矩加速释放现象进行了研究。基于删除余震后的地震目录,提取了与矩加速释放相关的特征时一窄尺度作为AMR现象在华北地区的扫描模型参数。采用震前1年逐3个月的扫描方式,得到了12次震例在震中附近与时间相依的m值的空间演变图像,并考察了震前震源区附近的Benioff应变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地区Ms5.O-5.5地震前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