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z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理论建立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在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导出正确物理规律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一、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
  
  演示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以便学生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兴趣性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审美情操培养的任务,是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2 情景性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告诫人们说:“应当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以视觉为主,融其它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情景是学生观察的指向,学生通过观察,把直观的东西抽象化,以揭示概念的本质。演示实验中丰富的情景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层出不穷的观察源泉。
  3 问题性
  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强调指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演示实验的问题性为物理创新教学提供了一个类科学研究的情景,学生经历这一过程来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用1.5m长的悬线挂一个1kg的铁球制成单摆,然后请一位同学把摆球拉到贴近鼻尖后放手(营造气氛),在同学们的惊呼声中摆球摆回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又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教学中,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观察的指向为
  电路的特征、小灯泡的亮度。实验步骤为:①:把电键打到1;②:把电键打到2;③:更换L大的电感线圈;④:增大交变电流的频率;⑤:用电容器替换电感线圈,如上图2,把电键打到l;⑥:把电键打到2;⑦:更换c大的电容器;⑨:增大交变电流的频率。随着实验的展示,营造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
  4 参与性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勇于创新,所有这一切,都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让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中。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利用游戏进行演示实验,充分调到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营造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展现课堂教学的情感魅力。
  演示实验往往具有多种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突显某一功能的作用,使学生沿着前人的足迹,用类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假设、验证、创想、模拟等解决新问题,在感受成就的同时,迸发出创造欲望的火花。
  
  二、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艺术
  
  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演示实验内容特点的不同,课堂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突出它的作用。
  兴趣性演示实验,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演示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情景性演示实验,旨在引导学生注意,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课堂演示通过情景的展示,设立观察的热点、亮点,吸引学生的注意,观察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陌生到熟悉、由片面到完善,实现认识的飞跃。
  问题性演示实验突显它的问题功能,在演示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创新埋下种子。
  参与是学生主体的需要,游戏是青年人的本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提供学生亲身参与的机会,积累研究探索的经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的积极回应,更多的参与性演示实验的开展,为学生“亲身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研究过程”提供了平台,通过学生认真踏实的探究,逐渐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反思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起点。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是学过之后忘记完了留下的东西。那就是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的渊博知识而是他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演示实验的程序: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再实验,又提出新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规律;应用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来验证规律。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是创新教学的课堂回归。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为课程目标的实现奏起和谐音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