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安世亚太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旧金山的林登实验室开发的“第二人生”在网游界颇为火暴。人们登陆网页,就可以在这个完全由居民创建和拥有的三维虚拟世界里体验真实的生活。这个虚拟人生逼真得就像“窗外的世界”。
  不过,这里终究只是“第二人生”。作为全球研发中重要的产品仿真(CAE)技术,其相关三维产品则可以被比作“第一人生”。因为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仿真技术不断追求的目标就是,在复杂的产品、条件和环境中无限逼近真实,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生产上的预见和仿真体验。
  
  “CAE可以说是产品研发的发动机,而研发过程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了产品70%的成本、利润、性能和质量。”安世亚太总裁张国明对《商务周刊》介绍到。这个发端于1970年代的技术在美国已经相当成熟,据说美国的工程师只要学会两个A开头的软件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其中之一就是CAE专业软件ANSYS。
  安世亚太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推广CAE技术,最初是ANSYS公司的中国办事处,2004年开始成为独立公司,伴随着这个市场在中国一起长大成熟。安世亚太副总裁田锋告诉《商务周刊》: “从最初的技术认知度不高,到如今,CAE已经真正进入到中国研发体系的核心位置。”
  安世亚太堪称这个领域的领军企业。1996—2003年,安世亚太把ANSYS的产品做到中国CAE行业的领先地位。2004,安世亚太决定把自主研发确定为核心战略,独立发展。随后两年,安世亚太保持60%-70%的年增长速度,如今已是中国最大的CAE技术和服务提供商,拥有1100多家企业用户和700多家高校用户,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2007年,安世亚太整个团队的规模也比2004年增长了三倍。
  2007年6月,安世亚太获得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全球投资集团(AIG GIG)1500万美元投资,成为中国CAE行业第一家获得投资基金青睐的公司。这也是AIG首次投资制造业,这家国际私募股权机构一贯看重的是稳健的市场表现,按照该公司直接投资副总裁汤柔的说法,“我们偏爱那种在小众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这样的市场通常不一定是大家都看得懂、看得到的,而事实上他们含金量很高”。
  投资者看中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个严重被低估的市场。单从规模看,中国CAE市场发展近10年仍不过2亿元,但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跨越式需求和CAE技术普及现状之间存在巨大落差。据估计,中国CAE市场潜力大概有3亿美金,而目前各厂商对市场的开发不到1/10。
  转型于代理商的安世亚太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田锋说:“CAE一直是不温不火的朝阳产业,如今它正悄悄迎来春天。”
  8月28日,安世亚太推出经过三年研发的企业级协同仿真平台产品PERA。这个平台强调“协同仿真”的价值,安世亚太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目前各类CAE工具整合起来,实现无缝衔接。考虑到当前主流的CAE产品都来自国外公司,这无疑是个商业上的明智策略。未来,除了在CAE市场继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外,安世亚太还希望扩张自己的“疆土”。在目前PERA仿真产品的基础上,完善两个全新的模块进去——PERA Inovation和PERA Quality。“这两块都是并购过来的高端技术,三个模块整合成完整的PERA,最终形成安世亚太的精益研发平台。”田锋说。
  在张国明看来,公司加速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挑战来自管理。工程师出身的张国明,却崇尚自然式、太极式的管理风格,他的座右铭是“厚德载物”。在他的影响下,安世亚太的企业文化注重情义、谦逊和包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希望安世亚太在未来引入更多的规范管理。张国明说: “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走向成功必须是规范型管理的公司,我们需要经历由游击队到正规军的变化历程。”
其他文献
利用同轴静电纺装置纺制了羟基磷灰石/柞蚕丝素(HAP/TSF)核壳结构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X衍射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HAP/TSF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晶结构.
100年前,浮夸、喧嚣、堆砌、缭绕的《新民丛报》式文风赢得了彼时读者的追捧,今天与新闻标准相离的《经济观察报》式文体同样取得了成功,它们具有怎样迎合时代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