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艺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艺术课程的教学开展,以《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为例设计高中艺术教学的流程,提出多学科互动与知识整合、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情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课内走向课外创设展示才能的大舞台等教学措施,提高高中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音乐欣赏  艺术教育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123-02
  长期以来,高中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更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情感等方面的培养。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泯灭了课堂的活力与新鲜感,以至于学生无法专注于课堂,对开设的课程不感兴趣,教师也无法感受到“授之以渔”的快乐。因此,有必要改造与创新高中艺术课堂教学。本文从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这一课例来分析高中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春江花月夜》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了解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审美价值,学习“鱼咬尾”“换头合尾”传统的创作手法,让学生能独立或合作探究作品的美感因素,并进行表达。
  (二)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音画导入提出问题。教学导入是从一幅中国山水画开始,有《春江花月夜》乐曲中描绘的意境,播放了事先剪辑好的不同风格音乐小片段,提出关键问题“像这样的意境配上什么样的音乐合适呢?”当《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响起时,学生异口同声叫道:“这首最合适!”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内容,遵循了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运用音画结合,起到“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2.了解作品。学生点击教师课前精心挑选的已经链接到本课主页的一些专题性学习网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搜索,快速浏览初步了解作品。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演示和浏览的工具,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3.探究活动。具体如下:
  活动 1 ——  学习“鱼咬尾”音乐创作手法。
  (1)熟悉主题音乐,分析乐曲结构。学生通过视唱、分析乐谱,讨论总结得出“鱼咬尾”音乐结构特点。
  (2)歌曲诗歌欣赏,学科知识融合。哼唱有着“鱼咬尾”音乐特点的歌曲《沂蒙山小调》,欣赏文学作品中带有类似特点,运用“顶针”修饰手法诗歌与儿歌。
  设计意图: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欣赏美、感知美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活动 2 ——  学习“换头和尾”音乐创作手法。
  (1)听辨“江楼钟鼓”“月上东山”两个段落。听毕,让学生在电脑上回答问题:“每段乐曲的头尾有什么异同?”学生答题的准确率教师能从后台掌握。学生各抒己见,“换头和尾”问题得到圆满解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完整倾听作品。欣赏前布置考题:“整首乐曲有几段合尾?”随后播放自制《春江花月夜》MV。学生边听边想—— 徜徉在波光粼粼的申江边。欣赏完后在电脑上答题并提交,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技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敦促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有了合作、质疑、交流、成功等多方面的情感体验。
  活动 3 ——  运用“鱼咬尾”,开展音乐创作。
  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8 小节旋律创作。提交作品,小组代表演唱作品,教师伴奏,评出最喜欢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音乐实践能提高学生感知美崇尚美的能力。
  (三)總结与延伸。学生谈听后感,教师适时夸赞,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布置课后听赏作业。
  二、高中艺术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课程整合,多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目前中小学采用的都是分科教学,各科教师以本学科为中心,学生学到的是缺乏内在联系的、局部的、片面的知识,联想空间受到限制,而“多学科整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在《春江花月夜》中,导入时欣赏中国山水画,音画结合艺趣盎然;学习“鱼咬尾”创作手法时,结合文学作品“顶真”修饰手法;同时把音乐课堂搬到了学校电脑机房,人机互动。这种教学方法以音乐课堂主题为统领,将美术、语文、信息等多学科聚合起来,彼此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达到了“1+1>2”的目的。
  柳州铁路第一中学美术教师邓志绘在讲授《写意梅花画法》时,从听诗猜谜导入,把梅花写意画与诗词中描写的梅花傲雪的品质结合讲述,诗画辉映,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音乐教师徐越给学生讲述《音乐的元素构成》时,特意选择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背景的乐曲为主线,从“战争的残酷—人民的反抗—战争中的歌声”展开教学,沉重而悲伤的二战历史融入音乐知识教学中,学生掌握牢固知识的同时也牢记了这段历史。
  这些尝试都是以艺术课程标准为核心,对其他学科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浏览,正如全人教育强调科际间的整合学习,只有透过学科之间的互动、影响和渗透,超越学科间的各种限制,才能开拓新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问题视野。
  (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情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以及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完善其思维方式上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春江花月夜》教学中,教者秉持一贯温暖亲切、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得到的回报是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学习。
  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载体,而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并通过教育情境感染学生,使之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是非常必要的。《春江花月夜》把如何欣赏民族音乐的方法及传承民族文化的理念贯穿始终,课堂小结由学生谈感受,畅所欲言表达了对祖国的大好山河、民族音乐文化无限赞美与热爱。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现代教育技术能生动形象地提供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材料,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其独有的交互性更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提供得天独厚的平台。例如在《春江花月夜》教学中,教者把音乐课堂搬到了学校电脑机房,按照教学设计与需求课前完成学习网页制作及视频剪辑,课堂上,学生自主浏览,网上完成课堂测评,并且可以反复欣赏《春江花月夜》MV 作品。再如柳州铁路第一中学舞蹈教师吴杰,为上好《民间民族舞蹈》这节课,亲自到瑶寨拍摄舞蹈微视频,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赏,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民族舞蹈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热情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以直观与交互的方式传递教学信息,改变单一的教与学模式,能有效地为课程改革服务,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从课内走向课外,创设展示才能的大舞台。中学的艺术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是前者的延续、补充和提高。在《春江花月夜》教学中,课后作业就要求学生听赏中国十大古曲,例如柳州铁路第一中学赵国庆老师为高二学生开设了合唱课,为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幕后走到台前,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合唱节,要求每个班级全员参加。吴杰老师为高一学生开设了舞蹈课,学校每年都举办舞蹈大赛。诸如此类,根据课程设置的特点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并且能乐在其中。音乐教育从课堂走向课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现了“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和方式的选择,认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水平,正确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能将课堂的“效益”最大化,并以两节公开课《湖心亭看雪》的教学为例,提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除了考虑教师个人的风格和分析学情,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科特色和教学要求、科学学情分析、文体与内容三个因素。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湖心亭看雪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技工院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教育学生的难度加大、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以把握等新挑战,提出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主流信息占领主流阵地的格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建立网络舆情保障机制提高网络舆情应对水平、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教师的新媒体运用水平等措施,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技工院校对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内科护理微课学习的现状与学习需求,从基本信息、使用网络学习条件、内科护理的学习现状、使用微课的基本情况、对内科护理课程实施微课的学习需求等五个方面对梧州市卫生学校 2016 级护理、助产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扩大校园 Wifi 的覆盖率、加强对微课学习优势的宣传、设置符合中职护生需求的微课内容和形式、增强微课的互动性等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 内科护理 微课 学习需求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南宁市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实践,提出构建“四级联动”教育管理網络体系、推动学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向社区开放、建立实体化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打造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专业化团队、开发本土化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微课资源等建设策略,从而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社区教育 数字化学习资源 建设 策略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职业学校“职业农民学院”农民培训模式,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从目标、主体、师资、课程、平台、途径六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确立“产+学+营+管”培训目标模式、构建“政+行+校+企”培训主体模式、打造“校+行+所+企”培训师资模式、开发“技+文+营+管”培训课程模式、搭建“示+训+学+商”培训平台模式、实现“送+观+访+带”培训途径模式等措施,以改革、引领、示范、推广广西职业学校农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政治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认为政治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回归初心、回归生活、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出回归课程初心,摒弃浮躁功利,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回归生活本源,创设生活情境,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养分;回归课堂本真,激发主体参与,让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回归教育规律,遵循循序渐进,使学科核心素养水到渠成。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科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 培养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汽修专业“双厂双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分析中职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实训基地、重构师资团队、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等对策,从而推进“双厂双师”校企共建。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 双厂双师 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实训基地 师资团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71-02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近体原则”的基本概念及其对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客房中式铺床分赛项为例,探讨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在中职技能训练中的实践。  【关键词】近体原则 中职 技能训练 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17-02  技能水平是检验职业教育效果的途径之一,职业技能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运用波士顿矩阵法优化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分析广西梧州商贸学校等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设置存在盲目性、缺乏长远规划、同质化严重、与行企合作停留在表面等问题,提出采取建立策略、保持策略、收获策略、放弃策略,结合产教融合中学校能够利用的行企资源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以推进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结构优化 波士顿矩阵法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职计算机专业 Photoshop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为例,论述借助立体化教材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分别从立体化教材建设、立体化教材在翻转教学模式中的作用、立体化教材的教学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 翻转课堂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67-02  Photoshop 平面设计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