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碧口断块的形成及其空间归位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地质异常的分析指导思想,本文提出地质异常体空间归位概念,对龙门山北端的碧口断块进行了空间归位分析.文中对碧口断块的运动轨迹进行了复原分析,认为本区地质空间异常体是受青藏高原、华南陆块和华北陆块三重构造运动作用的结果.由于它们各自的构造运动方向不同,造成其在不同时问、不同空间位置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笔者将碧口断块运动的主要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①挤压断裂作用;②西向滑脱作用;③右旋扭转作用;(④东向重力挤压作用,这样就解释了本区的地质构造成因.因此在研究该区或者其他复杂地区的地质问题时,要考虑多个作用主体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寓教育于生活实践的课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地“做”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有更多的体验,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可是,在学生自主动起来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不少的问题:选题时无从入手、有了课题不会表达、分组时秩序混乱、选组长没有目标、制定活动方案不会表达……在活动与实践时,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智慧的引导。  那么教师在学生综合实践前的指导要如何高效地引导,
在滇东黔西地区,海相和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均有界线粘土岩存在.本文介绍了该区陆相界线粘土岩的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这些粘土岩主要矿物成分为伊/蒙混层矿物(20%~80%)和
教育理念——让学校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乐园。在费城巴拉中学考察过程中,校长豪波特女士在介绍学校情况时,用这样一句话作结:“让学校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乐园”。美国中小学核心
从流域尺度研究氮、磷随地表径流的流失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千岛湖流域降雨径流中总氮(TN)、总磷(TP)、可溶氮(DN)和可溶磷(DP)浓度变化,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