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生命奇迹的检察官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u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3岁的王芝良是蒲江县检察院的一名普通检察官,从事检察工作25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次被评为先进,受到嘉奖。2005年。他患了白血病后。对待工作没有丝毫懈怠,仍带病坚持上班,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眼前的王芝良,有些清瘦,脸色灰暗,但目光有神。
  在一群检察官中,他显得与众不同,腰上总是系着一个帆布腰包,手里常拎一只绿色塑料瓶。同事们都知道那里面装的全是药。
  “老王还来上班做什么,钓钓鱼、打打牌多好啊!”他却说:“呆在家里,没事可干闷得慌。”
  是的,对事业的追求已经成为王芝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即使在他身患血癌的这四年,也未曾改变对事业的不倦追求。
  
  执法为民 他是群众信得过的检察官
  
  1984年,王芝良从农业系统调入检察机关。在蒲江县检察院,他的职位从书记员、助理检察员到检察员,岗位从反贪、公诉、民行到法律政策研究,遍及全院的主要业务科室。
  25年间,虽然职位、岗位在变,但王芝良执法为民的追求没有变。
  2005年8月,朝阳湖镇的曹永祥夫妇与人发生纠纷,双方互殴受伤。而曹永祥夫妇却被判要承担全部的责任,赔偿对方5∞0多元。夫妇俩认为不公,到处上访,希望讨回公道。家里的田地搁荒没有收入,穷得像被水冲洗过了一样,曹永祥带着“委屈”外出打工,希望挣了钱回来继续打官司。
  看到这对老实夫妇的诉求后,作为民行科长的王芝良内心很是不安。他认真研究了法律法规和案情之后,依法提请市院抗诉。第一次,抗诉犹如泥牛入海没有音讯。“材料还不扎实,再准备!”王芝良和同事们几次三番走进曹永祥家调查,第二次抗诉成功了。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曹永祥夫妇泣不成声,往日的委屈被泪水冲刷得一干二净。
  “我们终于可以在乡亲面前抬头做人、安心生活了。”曹永祥禁不住掩面而泣,“王检察官是我们家的恩人哟,可他连水也没有喝过我们一口。”
  但有一个案子,却让王芝良至今都觉得有几分遗憾。
  2005年12月,70多岁的老人杨光尊到法院、检察院上访,为了讨回那几年前借出的5000多元。
  那是一个冬日的早上,杨光尊冒着呼呼冷风,在检察院的门前打着哆嗦。王芝良主动上前询问,并接待了他的上访。“放心!你的事情我们要管!”。
  几经调查取证,王芝良向市检察院提起抗诉。但当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不久,杨光尊老人却因病离开了人世,没有能看到最后的审判结果,这成了王芝良心中的一个“结”。
  “一些事情常人看来也许是小事,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作为检察官就应该尽最大可能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王芝良的话发自肺腑。他从小生长在崇州市九龙沟大山里,初中毕业回乡当过5年农民,种过地,做过小买卖,干过裁缝活,对农村的生活和百姓的疾苦有深切的体会。
  在他看来,为老百姓讨回公道,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爱岗敬业 他在平凡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住在鹤山镇西门沟里的高森,与别的孩子看起来没有什么两样。14岁的他穿得干净整洁,做完一天的暑假作业,帮81岁的奶奶做一些扫地、煮饭、喂猪的家务后,和同村伙伴一起玩游戏、游泳。
  谁会想到就在三年前,他的父亲与母亲因闹离婚发生争执,盛怒之下的父亲将母亲杀害,随后被拘捕归案。家中78岁的老母亲和11岁的儿子失去了依靠。县检察院受理了该案后,他们及时联系了鹤山镇、教育局、民政局,对高家实施了救助,解决了一老一小的低保和小孩上学的“两免一补”等问题。高森的父亲得知此情后,在法庭上长跪不起,表示认罪伏法。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在政策研究室工作的王芝良,刑事诉讼中受害人权益如何保护?如何避免受害人及其家庭受到“二次伤害”?他开始从法律政策研究工作的角度收集相关情况,向检察长邓贵杰作了汇报,提出了建立“受害人救助机制”的建议。他的建议被采纳,并被委以承担起草救助机制方案的任务。
  这一救助机制2007年初开始试行,付某一家是第一个受到救助的对象。
  当年3月,付某被人抢劫杀害,家庭失去经济支柱。付某年过花甲的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女儿只有5岁,妻子王某目睹当时案发经过,难以接受打击而精神恍惚。县检察院了解情况后,派王芝良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其家庭实施救助:一家三口享受了低保,而女儿享受了“两补一免”,免费为其提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援助。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警车到哪家,就肯定出事了,但现在王检察官开着车来我家,街坊邻居都知道是他又来帮助我们了。”家住寿安镇的付某岳父王大爷逢人就夸。
  同年底,“刑事受害人救助机制”在成都市全市范围内推广,至今全市已有113起案件中的169人得到了救助。这一机制在全国开了先河,被《成都晚报》评为“2007年度成都市十大法制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广泛关注,全国不少媒体争相报道。
  刑事救助机制的成功给了王芝良很大的信心,紧接着由他牵头起草的“民生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涉检维稳预警机制”、“干警执法档案和案件质量的考评机制”在蒲江县检察院相继出台,受到市检察院的充分肯定。
  没有豪言壮语,王芝良用生活的点点滴滴,默默传递着人间的爱心、奉献和责任。
  
  直面绝症 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王芝良被查出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2005年7月。看着丈夫化疗后,头发掉得厉害,没有胃口,人瘦了30来斤,妻子姚红伟心痛。但更让她心痛的是,王芝良不顾医生要他在家好好养病的叮嘱,照常上班,以工作忙为由婉言谢绝了朋友们陪他游玩散心的好意。
  对于妻子,王芝良有些愧疚,他有一对龙凤胎孩子。孩子小时,他工作忙,外出办案经常十天半月不回家。料理家务、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只好甩给妻子。现在孩子长大了,自己却患上癌症,没有少让妻子操心,每一次都陪他到成都看病,想方设法给他买营养品,忍受他因病变坏的脾气。
  其实,自从王芝良查出身患白血病后,检察院的领导就让他多在家休息好好养病。可是,一想到自己五十岁都不到,而且精通业务、知识比较全面,从此不工作,就此放弃多年心爱的检察事业,他不心甘呀。
  有一次,他到成都看病后,应在都江堰市工作的弟弟邀请去散心。“好多绝症病人都是被吓倒的,一定要自己坚强起来。”弟弟的开导,更坚定了王芝良的信心。
  从都江堰回来后,王芝良像获得了新生。学会对着镜子给自己打针,周末和妻子一起到山上挖紫花地丁熬水喝,与同事一起聚会还要喝点酒、抽些烟:每天8点过一刻就到单位,而且常常下班比别人晚,有时晚饭后还要到单位加班,照常下乡调研、办案,看上去与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2005年是王芝良被查出身患白血病的头一年。他饱受病痛的折磨,每天打完针后,整个人像患重感冒一样,全身软弱无力,上个六樓要喘息上三四次。但他却带领民行科的干警们先后办理了抗诉案件5起,向市检察院提请抗诉5起,全部被采纳,民行工作被市院评为单项先进。
  干警执法档案和案件质量考评是得罪人的活。刚开始,干警们有些不理解,“王老师你都生病了,还这么认真做什么,不就错几个标点符号么,都要挂在网上公示?”但现在,同事们的办案文书往往要检查好几遍才上交。2008年目标考核中,王芝良所负责的案件质量工作由全市第14名上升为第6名,检察委员会工作由全市第17名上升为第4名。
  患病至今已经四年,王芝良的病情越来越稳定:白血球指数从6万多下降到了1万多,而且血色素也从6克上升到10克。给他看病的华西医院李教授惊叹,还是第一次看到康复得这么好的病人。与他同期患病的病友好多都离开了人世。
  人活精神。王芝良正是依靠对工作满腔的热忱,对检察事业不倦的追求,创造了与绝症斗争的奇迹。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利用导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的教学手段。它常常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将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学案导学,可以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使教师的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的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
【摘要】随着我国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核越来越重视,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学科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教学资源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本文中,就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从而为当前初中数学学科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初中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57-01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