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协优085在肥东县店埠镇示范种植表现的特征特性,总结出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并介绍该品种在示范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协优085;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68-02
协优085(原名协优979)是以协青早A为母本,以镇恢085为父本配组杂交而成的新品种。我县于2004年在西山驿农业科技示范场引进种植2 000m2,在15个初试品种中,表现产量居首、米质优良、全生育期适中的特点。2005年在全县10个乡镇,以“点、片结合”的形式进行多点示范,总面积50hm2,受到种植农户的青睐;2006~2007年连续2年在我县的店埠、石塘、高亮、长临河等地扩大示范666.67hm2,均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抗、生育期适中的特性。现将2007年协优085在店埠镇史河村的示范种植情况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单产高
2004年的新品种(组合)展示中,协优085获产量8 452.5 kg/hm2,居首位,较对照汕优63增产15%。2005年,经对多点、片示范田间测产,平均产量在9 000kg/hm2以上,9 750 kg/hm2产量田块占50%左右,高产田块产量达10.65t/hm2。
1.2产量结构协调
该组合属穗、粒并重型,穗层整齐,大小穗差异小。一般有效穗在225万穗/hm2左右,高的达255万穗/hm2,每穗粒数170粒左右,结实率高,2004年为94.4%,千粒重30.1g。分蘖力强,多穗、大穗、大粒,结实率高,产量结构协调,一般产量7 500kg/hm2容易获得,群众称之为“好栽培,轻轻搞搞千把斤”。高肥水平能高产,一般肥力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1.3米质优良
该组合谷粒长宽比1∶3以上,谷粒厚实(俗称“肚口好”),出糙率和整精米率高,适口性好,米质与协优63相仿。
1.4抗病性强
2年来未见白叶枯病、稻瘟病,但轻感纹枯病。
1.5全生育期适中
通过2004~2006年连续种植调查,全生育期一般约151d,较汕优63长1d。2007年,普遍表现与汕优63播始历期相仿。综合2年的资料,可见协优085的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仿或略长。
1.6抗倒力强
该组合株形紧凑,叶片挺举,株高120cm左右,茎秆坚韧,耐肥抗倒。2006年,成熟期间恰遇风雨,参试的其他品种(组合)皆100%倒伏,而协优085只有其面积的20%表现倾斜。
此外,后期熟相好,不早衰,籽粒饱满度高。
2栽培技术
2.1采用肥床旱育秧
2.1.1苗床选择及培肥。3月下旬前,全面备好苗床。选择排水方便的旱地或菜园地,按每公顷大田备苗床375m2(畦面宽1.2m),于冬季施入土杂肥3 750kg/hm2,再耕翻混匀,春节后再施人畜粪1 500kg/hm2,随即耕翻混匀,至播种前,再耕翻1次,使土肥混匀。播种前夕,施用三元复合肥400 kg/hm2、水稻旱育壮秧剂400kg/hm2,施后充分耧匀待播种。
2.1.2播期及播量。4月底至5月初播种,播量400kg/hm2。选用旱育壮秧剂的,可将种子催至露白,再播种、喷施乐斯本(防治地下害虫)、覆盖干细土、喷施旱秧草灵(用量参照说明书)、加盖小拱棚。选用旱育保姆的,可按旱育保姆∶干种子=1∶3的比例用量,将稻种浸湿沥净水,再用旱育保姆拌种,充分拌匀,再播种、喷施乐斯本(防治地下害虫)、覆盖干细土、喷施旱秧草灵(用量参照说明书)、加盖小拱棚。
2.1.3苗床管理。出苗前膜内温度不超过35℃,1叶1心前不超过25℃,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以20℃左右为宜。若超过上述温度,则适当透气降温。二叶期开始揭膜炼苗,遇低温、阴雨即覆膜,移栽前3~5d撤膜。2叶1心前一般不浇水,保持畦面湿润。揭膜炼苗时,应先浇水后揭膜,此后坚持旱育旱管,不卷叶不浇水。若发现有脱肥现象,可结合浇水,每25m2苗床追施尿素0.25~0.50kg。
2.2适龄移栽,合理密植,浅水浅插
5月底至6月上旬移栽,秧龄以30~35d为宜,不超过40d。株行距13.3cm×(25.0~26.6)cm,每穴3~4苗(包括大分蘖)。栽插时,要求底水深度6.7cm左右,力求浅水浅插,切忌灌深水。
2.3施肥
按NH4∶P2O5∶K2O=2∶1∶2比例,速效氮肥60%作基施,30%于移栽后5~7d施,10%作穗肥;磷肥、锌肥和有机肥全部基施;钾肥70%作基施,30%于拔节期施用。
2.4覆盖秸秆
活棵后,均匀撒施油菜壳、麦秸或切碎的秸秆3 000 kg/hm2(经腐熟的更好),既可起到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作用,又可延长土壤湿润期,起到节水效果。
2.5水管
底水深度6.7cm左右,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灌浅水,其余时间以保湿为主。烤田采取多次轻烤的办法,当茎蘖数达适宜穗数80%时排水晒田,晒至田现细裂,润水,晒田,再润水,再晒田,如此反复,直至拔节。若栽后25d,茎蘖数仍未达适宜穗数80%,也应排水轻烤,控制无效分蘖。收获前7d断水,切忌后期断水过早。
2.6防治病虫草害
根据推荐用量,选用广谱、安全的除草剂品种,于栽后5~6d施用(施用方法按说明书)。坚持综合防治和达标防治的原则,根据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具体方法:秧苗期施用1次博得防治稻蓟马;5月底至6月初秧田喷施禾适以防治1代二化螟,坚持秧苗带药下田;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最佳防治时期,选用禾适、必杀螟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加用吡虫啉类药剂,兼治稻飞虱,控制稻飞虱基数;密切关注稻飞虱发生动态,用博得和滴便杀防治稻飞虱;在破口前7d和见穗期各喷施1次粉霉灵或纹曲灵防治稻曲病;分蘖末期和孕穗期各喷施纹霉清1次,防治纹枯病。
3示范措施
3.1成立技术指导组
组长由县农技中心主任担任,成员共5人,涉及栽培、植保、土肥三方面的技术精干力量。技术指导组拟订《协优085示范方案》,印发给各示范点、片的技术负责人,严格遵守执行。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全县各示范点、片的检查、督促、指导、示范资料收集和示范总结的撰写。
3.2点、片结合促推广
在几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县中心拟订了“点、片结合”的示范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首先抓示范点、片的落实。一是利用推广网络的优势布示范点、片。年初,及时举办了由全县农技人员参加的春季实用技术培训班,要求各乡、镇农技站分别建立一个“协优085”示范面积不小于0.67hm2的示范点(以汕优63作对照),并作为年终考评内容之一;二是利用县农技中心绝大多数职工在农村的亲戚、朋友,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每个职工至少建立一个示范户,以探索该组合在粗放栽培条件下的增产潜力;三是突出重点,集中建立6.67hm2以上连片的示范片,探索大面积上的生产性。从而建立33.33hm2以上连片的示范片10个,连片0.67hm2左右的示范点30个,666.67~3 333.35m2的示范户几乎遍及全县各个行政村。
3.3抓技术到位率
采取“四统一分”的管理方式,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测土施肥,分片包干。
3.3.1统一供种。由肥东县农技中心按示范农户登记册,大田15kg/hm2的用种量,将种子统一分发到示范户手中。
3.3.2统一技术方案。由技术指导组拟订示范技术方案,打印成册,项目领导组成员和技术指导组成员人手1份,严格参照执行。
3.3.3统一技术指导。示范片上按统一的技术方案,统一进行技术指导。
3.3.4统一测土施肥。由县土肥站在示范区内布点,每6.67hm2取土样1个,共取土样20个,进行氮、磷、钾、有机质等160个项次的化验,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案,实行平衡施肥。
3.3.5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中心共抽出4名技术骨干,划片包干,每人33.33hm2,实行全程技术服务。
由于上下联动,加之驻点技术人员在示范全过程的不同阶段,按照技术方案,技术培训到村,技术指导到田头,技术明白纸发到户。因此,即使在2007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治“早”、治“小”的原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采取多管齐下的宣传手段,使之家喻户晓,取得“虫口夺粮”的全面胜利,使示范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关键词 协优085;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68-02
协优085(原名协优979)是以协青早A为母本,以镇恢085为父本配组杂交而成的新品种。我县于2004年在西山驿农业科技示范场引进种植2 000m2,在15个初试品种中,表现产量居首、米质优良、全生育期适中的特点。2005年在全县10个乡镇,以“点、片结合”的形式进行多点示范,总面积50hm2,受到种植农户的青睐;2006~2007年连续2年在我县的店埠、石塘、高亮、长临河等地扩大示范666.67hm2,均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抗、生育期适中的特性。现将2007年协优085在店埠镇史河村的示范种植情况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单产高
2004年的新品种(组合)展示中,协优085获产量8 452.5 kg/hm2,居首位,较对照汕优63增产15%。2005年,经对多点、片示范田间测产,平均产量在9 000kg/hm2以上,9 750 kg/hm2产量田块占50%左右,高产田块产量达10.65t/hm2。
1.2产量结构协调
该组合属穗、粒并重型,穗层整齐,大小穗差异小。一般有效穗在225万穗/hm2左右,高的达255万穗/hm2,每穗粒数170粒左右,结实率高,2004年为94.4%,千粒重30.1g。分蘖力强,多穗、大穗、大粒,结实率高,产量结构协调,一般产量7 500kg/hm2容易获得,群众称之为“好栽培,轻轻搞搞千把斤”。高肥水平能高产,一般肥力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1.3米质优良
该组合谷粒长宽比1∶3以上,谷粒厚实(俗称“肚口好”),出糙率和整精米率高,适口性好,米质与协优63相仿。
1.4抗病性强
2年来未见白叶枯病、稻瘟病,但轻感纹枯病。
1.5全生育期适中
通过2004~2006年连续种植调查,全生育期一般约151d,较汕优63长1d。2007年,普遍表现与汕优63播始历期相仿。综合2年的资料,可见协优085的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仿或略长。
1.6抗倒力强
该组合株形紧凑,叶片挺举,株高120cm左右,茎秆坚韧,耐肥抗倒。2006年,成熟期间恰遇风雨,参试的其他品种(组合)皆100%倒伏,而协优085只有其面积的20%表现倾斜。
此外,后期熟相好,不早衰,籽粒饱满度高。
2栽培技术
2.1采用肥床旱育秧
2.1.1苗床选择及培肥。3月下旬前,全面备好苗床。选择排水方便的旱地或菜园地,按每公顷大田备苗床375m2(畦面宽1.2m),于冬季施入土杂肥3 750kg/hm2,再耕翻混匀,春节后再施人畜粪1 500kg/hm2,随即耕翻混匀,至播种前,再耕翻1次,使土肥混匀。播种前夕,施用三元复合肥400 kg/hm2、水稻旱育壮秧剂400kg/hm2,施后充分耧匀待播种。
2.1.2播期及播量。4月底至5月初播种,播量400kg/hm2。选用旱育壮秧剂的,可将种子催至露白,再播种、喷施乐斯本(防治地下害虫)、覆盖干细土、喷施旱秧草灵(用量参照说明书)、加盖小拱棚。选用旱育保姆的,可按旱育保姆∶干种子=1∶3的比例用量,将稻种浸湿沥净水,再用旱育保姆拌种,充分拌匀,再播种、喷施乐斯本(防治地下害虫)、覆盖干细土、喷施旱秧草灵(用量参照说明书)、加盖小拱棚。
2.1.3苗床管理。出苗前膜内温度不超过35℃,1叶1心前不超过25℃,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以20℃左右为宜。若超过上述温度,则适当透气降温。二叶期开始揭膜炼苗,遇低温、阴雨即覆膜,移栽前3~5d撤膜。2叶1心前一般不浇水,保持畦面湿润。揭膜炼苗时,应先浇水后揭膜,此后坚持旱育旱管,不卷叶不浇水。若发现有脱肥现象,可结合浇水,每25m2苗床追施尿素0.25~0.50kg。
2.2适龄移栽,合理密植,浅水浅插
5月底至6月上旬移栽,秧龄以30~35d为宜,不超过40d。株行距13.3cm×(25.0~26.6)cm,每穴3~4苗(包括大分蘖)。栽插时,要求底水深度6.7cm左右,力求浅水浅插,切忌灌深水。
2.3施肥
按NH4∶P2O5∶K2O=2∶1∶2比例,速效氮肥60%作基施,30%于移栽后5~7d施,10%作穗肥;磷肥、锌肥和有机肥全部基施;钾肥70%作基施,30%于拔节期施用。
2.4覆盖秸秆
活棵后,均匀撒施油菜壳、麦秸或切碎的秸秆3 000 kg/hm2(经腐熟的更好),既可起到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作用,又可延长土壤湿润期,起到节水效果。
2.5水管
底水深度6.7cm左右,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灌浅水,其余时间以保湿为主。烤田采取多次轻烤的办法,当茎蘖数达适宜穗数80%时排水晒田,晒至田现细裂,润水,晒田,再润水,再晒田,如此反复,直至拔节。若栽后25d,茎蘖数仍未达适宜穗数80%,也应排水轻烤,控制无效分蘖。收获前7d断水,切忌后期断水过早。
2.6防治病虫草害
根据推荐用量,选用广谱、安全的除草剂品种,于栽后5~6d施用(施用方法按说明书)。坚持综合防治和达标防治的原则,根据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具体方法:秧苗期施用1次博得防治稻蓟马;5月底至6月初秧田喷施禾适以防治1代二化螟,坚持秧苗带药下田;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最佳防治时期,选用禾适、必杀螟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加用吡虫啉类药剂,兼治稻飞虱,控制稻飞虱基数;密切关注稻飞虱发生动态,用博得和滴便杀防治稻飞虱;在破口前7d和见穗期各喷施1次粉霉灵或纹曲灵防治稻曲病;分蘖末期和孕穗期各喷施纹霉清1次,防治纹枯病。
3示范措施
3.1成立技术指导组
组长由县农技中心主任担任,成员共5人,涉及栽培、植保、土肥三方面的技术精干力量。技术指导组拟订《协优085示范方案》,印发给各示范点、片的技术负责人,严格遵守执行。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全县各示范点、片的检查、督促、指导、示范资料收集和示范总结的撰写。
3.2点、片结合促推广
在几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县中心拟订了“点、片结合”的示范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首先抓示范点、片的落实。一是利用推广网络的优势布示范点、片。年初,及时举办了由全县农技人员参加的春季实用技术培训班,要求各乡、镇农技站分别建立一个“协优085”示范面积不小于0.67hm2的示范点(以汕优63作对照),并作为年终考评内容之一;二是利用县农技中心绝大多数职工在农村的亲戚、朋友,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每个职工至少建立一个示范户,以探索该组合在粗放栽培条件下的增产潜力;三是突出重点,集中建立6.67hm2以上连片的示范片,探索大面积上的生产性。从而建立33.33hm2以上连片的示范片10个,连片0.67hm2左右的示范点30个,666.67~3 333.35m2的示范户几乎遍及全县各个行政村。
3.3抓技术到位率
采取“四统一分”的管理方式,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测土施肥,分片包干。
3.3.1统一供种。由肥东县农技中心按示范农户登记册,大田15kg/hm2的用种量,将种子统一分发到示范户手中。
3.3.2统一技术方案。由技术指导组拟订示范技术方案,打印成册,项目领导组成员和技术指导组成员人手1份,严格参照执行。
3.3.3统一技术指导。示范片上按统一的技术方案,统一进行技术指导。
3.3.4统一测土施肥。由县土肥站在示范区内布点,每6.67hm2取土样1个,共取土样20个,进行氮、磷、钾、有机质等160个项次的化验,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案,实行平衡施肥。
3.3.5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中心共抽出4名技术骨干,划片包干,每人33.33hm2,实行全程技术服务。
由于上下联动,加之驻点技术人员在示范全过程的不同阶段,按照技术方案,技术培训到村,技术指导到田头,技术明白纸发到户。因此,即使在2007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治“早”、治“小”的原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采取多管齐下的宣传手段,使之家喻户晓,取得“虫口夺粮”的全面胜利,使示范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