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贫困地区就业精准扶贫工作调查与思考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就业扶贫是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调查研究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社会特征、就业特征,抓住“关键”,靶向施治,有效做好动力激励、基层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扶持体系建设等工作,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固本制胜。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027-02
  就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消除贫困、融入社会、获取个人尊严和给后代带来希望的主要方式[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扶贫方式。”调查研究非贫困地区就业精准扶贫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找准造成长期贫困的问题和根源,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从解决绝对贫困向消除贫困迈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追求。
  一、唐山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征
  唐山市是非贫困地区,没有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是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摸排、识别出来的,贫困特征、分布特征、就业特征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有所不同。
  1.致贫原因大致相同。70%以上因病因残所致,一人受难全家贫困。劳动年龄人群中,6.16%的人无劳动能力,4.95%的人暂时性丧失劳动能力。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不充分、就业机会较少、缺乏稳定收入渠道导致的贫困不同,身体残障、家庭拖累、劳动能力缺乏是导致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
  2.地域分布相对分散。全市4 613户贫困人口零星分布在18个县区175个乡镇2 051个村,一村只有一户或几户,且贫困户居住分散,不适合整县整乡开展“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等形式的就业扶贫,只能采取“一对一”“一帮一”措施。
  3.职业技能培训意愿不强。大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下、学习掌握新本领能力不强,不愿意参加长周期的职业技能培训。贫困人口中只有6.23%的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0.23%的人参加创业培训。有的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对教育培训作用认可不够,更多关注即时性收入,“两后生”中只有不足6%的人接受免费的技工教育。
  4.就业创业动力不足。长期输血式扶贫使得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通过就业获得可持续收入分配的愿望不强烈[2]。对政府征集开发的岗位,或因技能不足无法上岗;或嫌劳动负荷重、工资待遇低不愿接受;或长期贫困形成较强的自卑心理,融入社会能力差,缺乏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全市就业帮扶人群中,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口达35.86%;就业人群中,有46.78%的人稳定就业难以达到6个月以上。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没有充分开展起来,造成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缺乏、造血功能不足。
  二、唐山市就业精准扶贫深入推进的困难
  唐山市将帮扶对象由“法定劳动年龄内”扩充到“男60~65周岁、女50~65周岁”,因户制宜、一人一策,全覆盖式开展就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
  1.帮扶对象界定困难。除明显的伤残、重病人员外,无法利用技术手段界定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劳动能力程度;部分贫困人口劳动致富的信心和意志不坚定,就业意愿时有时无,以致出现为数不少闲散劳动力的同时,却有大量扶贫岗位空设。部分灵活就业贫困人口不愿告知工作单位,给跟踪帮扶、动态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2.就业扶贫招法不多。基层村干部和对口帮扶干部,有的对扶贫政策理解不准确、掌握不全面,没有找到政策落实的有效途径,对就业扶贫信心不足、方法不多、用力不够,甚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对本村贫困人口基本信息、贫困程度、就业和培训诉求等了解不细致,工作浮在面上;有的直接等待上级部门大包大揽的帮扶,扶贫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强。
  3.劳务输出阻力较大。家庭人口较少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因需照顾残疾、重病、呆傻的家人,难以离家就业;部分贫困户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落后,存在不同程度“等靠要”依赖思想,不愿离家就业,年龄较大的只能依靠政府出资开发的扶贫专岗进行兜底安置,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从就业地域看,省外就业占7.7%,省内市外占1.62%,市内县外占7.84%,县内乡镇外占22.19%,乡镇内村外占9.33%,本村内占51.31%。
  4.就业质量整体不高。政府发动规上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扶贫岗位,推荐了一些适合农村人口个人或合伙创业的项目,并给予倾斜性较大的帮扶政策,但贫困人口中,88.72%的为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仅占0.17%,就业质量整体不高。实现就业人群中,企业吸纳就业占24.39%,自主创业占0.62%,灵活就业占23.89%,扶贫专岗安置占51.09%,劳动收入整体偏低。
  三、做好就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非贫困地区实施就业精准扶贫,不仅要从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着手,更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效机制。
  1.持續的动力激励是先导。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就业扶贫必须高度重视贫困人口的主体作用。对有劳动能力但就业创业内生动力不足的,必须以转变“等靠要”思想为首要任务,“扶志”与“扶智”相结合,通过持续开展以纾解困难、思想发动、感情沟通、政策宣讲、就业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教育,激发其劳动改变贫困的干劲和决心。对其中有就业创业意愿者,要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通过稳定就业振奋精神面貌。
  2.有效的基层服务是基础。培养热爱基层、扎根基层的乡村干部,使其掌握并熟练运用精准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政策,提升基层工作能力,丰富基层工作方法,带领农村人口在政策扶持下脱贫致富。加快完善乡镇、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两网化”服务全覆盖,逐渐下沉就业服务、劳动关系协调等事项,提高基层平台公共服务能力;注意通过基层平台、村代办员、广播站、微信等反复宣讲解读农村发展政策,提高政策的认知度和可及性,以政策引领“三农”富强。不间断开展农业专家、农业技术人才基层服务活动,帮助农村农民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增强农民劳动能力、致富信心。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思维渗透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教育市场的在线教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虽历经多年的发展,但其中的绝大部分企业盈利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寻找适合在线教育企业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是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以网易有道在线教育(下称“网易有道”)为研究对象,利用盈利模式五要素模型,逐步分析其盈利模式现状,探究在线教育平台面临的盈利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在线教育平台走上持续发展、高
期刊
摘 要:城镇用地增长边界(UGB)划定对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构建地理加权元胞自动机(GWR-CA)模型,在对该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的基础上,考虑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约束条件,设定未来城镇用地需求情景,基于“反规划”理念,对2030年UGB进行划定。结果表明:GWR-CA对2015年城镇用地增长模拟的精度较高,可用于模拟未来城镇用地扩张;两种情景下,2030年
期刊
摘 要:《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由此而来的“单向度”已然成为当今学界的惯常用语。《单向度的人》立足当代工业社会,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批判,进而阐释“单向度”带来的现代危机。“单向度”的思维定向造成人类困境实则根源于技术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湮没。技术理性一味张扬和放任人的占有欲望和控制能力,结果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恶化,从而将“理性”带来的福利颠覆。价值理
期刊
锂电是江西省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但是锂资源开发缓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锂需求。高梯度锂云母作为一种重要的锂资源,因其分离富集难度较高,一直无法开发利用。本论文以江西宜春地区高梯度锂云母为研究对象,从磨矿方式、流程结构和新药剂出发,深入研究高梯度锂云母浮选分离富集工艺流程,提出了“高梯度锂云母-艾砂磨-脱泥-浮选”新工艺,实现高梯度锂云母和石英长石有效分离富集,并在江西宜春地区成功工业化。研究结果表明:
  1.高梯度锂云母在磨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次生细泥,直接影响到高梯度锂云母浮选效果。采用艾砂磨作为
摘 要:共享经济自进入中国以来,发展迅速,遍布各个领域,并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引人深思的现象。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其所涉及的心理学现象进行浅显的解释和说明。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共享经济;Airbnb;困境;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001-02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出现以及发展均晚
期刊
原地浸矿开采工艺现已被普遍推广应用,但由于该工艺推广时间较短,目前主要依靠经验布置注液工程和调控矿山注液强度,导致滑坡灾害频发。与一般的滑坡相比,原地浸矿引发滑坡具有4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即:山体含水率高,近饱和区域的体积占比大;浸矿剂用量大,矿体强度参数变化显著;矿山不同位置处的矿体所受的应力路径不同;注液工程多,渗流规律复杂。在不考虑时间因素影响的条件下,针对这4个方面特殊性,重点开展非饱和矿体抗剪强度计算方法、矿体抗剪强度指标的水化学敏感性分析及其估算方法、应力路径对矿体强度参数的影响和原地浸矿临界注
目前,依靠工程经验确定离子型稀土矿的原地浸矿工艺参数,易造成大量硫酸铵残留在浸矿场,引发矿区及其流域氨氮严重超标。通过优化注液参数,减少浸矿剂用量进而减少浸矿剂残留量,是解决原地浸矿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实质为非饱和溶质运移过程,采用Richards方程描述水在矿土中的渗流过程,提出矿土水力性质和溶质运移参数的测试方法;建立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的竞争离子交换模型,采用顺序非迭代法求解溶质运移方程;构建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注液参数对原地浸出溶质运移的影响
许多稀土(RE)难溶性含氧无机酸盐在相应阴离子的盐溶液中,具有较大的可溶性,如碳酸稀土、草酸稀土,导致稀土沉淀时稀土损失大与环保问题,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稀土元素与阴离子间的配位作用。稀土碳酸盐是典型的沉淀产物,在碱金属或铵的碳酸盐溶液中具有介稳态特征和溶解性,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碳酸稀土固体的晶型晶貌及其调控方法,而针对稀土与碱金属碳酸盐共存的溶液以及稀土离子与含氧酸根的配位、水化规律、溶液介稳态
镝铜中间合金是一种优良的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钕铁硼磁体的矫顽力、耐腐蚀及高温稳定性,有效改善铜及其合金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现有制备镝铜合金的方法具有合金易烧损、成分偏析严重、能耗大、不能连续生产等缺点,因此寻求合金成分稳定、工艺简单、绿色、可产业化制备镝铜中间合金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Dy2O3、Cu2O为电解原料,氟化物熔盐LiF-DyF3为熔盐电解质,通过熔盐电解法制备了Dy-Cu中间合金,运用热分析法、量子化学计算法和拉曼光谱分析法对熔盐体系进行离子结
矿井瓦斯(煤层气)不仅是一种煤矿重大灾害源,同时也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开发有利于中国控制瓦斯灾害事故并调整能源结构。由于中国的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中国的煤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低压和高非均质性特点,从而制约瓦斯的抽采。随着煤层增透技术的发展,以液氮作为介质的无水化致裂增透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液氮冻融致裂增渗煤体技术为背景开展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不同液氮冻结时间和冻融循环次数下煤体的孔隙裂隙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渗透率演化特征开展了研究,并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