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钟与蝴蝶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片的同名原著《潜水钟与蝴蝶》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让·多米尼克·鲍比,世界顶级时尚杂志——法国《ELLE》的总编辑在1995年12月8日由于突发性血管疾病陷入深度昏迷,身体机能遭遇严重损坏。医学上称这种病症为闭锁性综合症(locked-in syndrome)。在20天后他苏醒过来,当他真真切切地发现自己丧失了所有的运动功能:不能活动、不能说话、不能自主呼吸,只能靠着眨左眼皮与外界对话的时候,他仍然对活着、对死亡、对爱进行着深刻的思索。在最初他也想到了以死亡结束这在外人看来已毫无意义的生命,因为在别人面前他根本毫无隐私、反抗等这些作为一个人最最基本的尊严与能力——医生们给赤裸的他洗澡,安装电话的临时工人对他的嘲笑。而之后在片中,他的一句独自却又反映出他在绝望中燃烧着的一丝希望:“想象力和记忆力是我唯一保留的两样能力。”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鲍比在友人与护士的帮助下,写下对生命这条不息的长河的点滴感悟。所有这些都被收入到如生命絮语般的《潜水钟与蝴蝶》一书中。在书中,鲍比这样写道:“人们按照法语E、s,A……的次序,把一个个字母念出来给我听……一直到我眼睛眨一下,示意就是那个字母,对方就把字母记下来。下一个字母也是照这种方式进行。要是没出差错,很快就可以拼出一个完整的单词,然后一些句子和片段也渐渐可以看懂。”这些被编排在影片中,可当鲍比的护士或友人一次次重复“E、s、A……”的时候我感受到的并不是乏味或幼稚,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与对生命的崇敬,我想起一句话:生命是这样的卑微,卑微到只是日升日落、缘起缘灭之间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而鲍比令人心碎却又壮丽庄严的一切,远远超脱了生命本有的卑微属性,叫人望尘莫及。而这绝不是一部仅靠故事出彩的影片。影片的名字《The Diving Bell and theButterfly》,不仅仅是一对矛盾体,更是一种神圣的奠定,奠定了这部电影的艺术高度。影片的引子就很有看头:以鲍比全身骨头淡蓝色的×光片作为背景,配上淡淡的法国女声香颂叫人不寒而栗。影片的前30多分钟几乎一直运用主观镜头,以鲍比左眼的视角,配合内心挣扎的心理作为旁白,画面色调时而温暖时而模糊,他左眼眨动一下代表“是”,眨动两下代表“否”,其实我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着急,手里也捏了一把汗。其后过程中应用大量的抽象意象,感觉自己也随他的思想飘忽不定,感染力真是十足的强。要不此片怎获2007年戛纳电影节诸多大奖呢。影片繁华落幕后,一曲悠扬的古典乐不怎么识趣地开始扰乱我的思绪。我想音乐是归于安静的。正如同嘈杂的环境无法扰乱行文高手的心一般,变幻莫测的音乐形式无法改变音乐的根——安静,那么也就改变不了音乐的终点了。我不知道音乐的终点在何方,但我知道一部好的电影的终点就在于警世。在现实与梦想的落差之间缓慢游离的大有人在,年轻的,年长的,走的再快也快不过时间,输得再多也输不起生命。于是步伐沉重了,感觉好像在胸口压了重重的什么无法喘息,于是停顿了,开始什么所谓的狗屁停留或者干脆美其名曰逃避。这种滞留显然是徒劳的,因为我们是何等的卑微。人类始于道听途说,其间看到的称之为宇宙之间的沧海一粟,看不到的干脆忽略掉。面对命运,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匍匐而谦逊的。那么好吧,看来我们似乎的确应该向鲍比学点什么。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及旅游业的迅速升温,经济型酒店因环境舒适、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连锁经济型酒店已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摘 要:通过第一次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笔者明白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拦路虎”——地名的理解。全诗地名有8处,其中“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难,不仅字音、字形、字义难,地理位置关系更难。更别提这么多的地名排列在一起究竟有什么好处。如何另辟蹊径,从学习地名入手,改进教学方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地名  作者简介:张国东(1980.1
摘 要:《嘒彼小星》一诗诗旨尚不明确,有多种解读。明确本诗诗旨先应明确行为主体。诗中“抱衾与裯”句对于行为主体的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肃肃宵征”指匆忙夜行,与“夙夜在公”句互文,句意相互补充。抱为古抛字,行为主体可以确认在小吏及小吏之妻。由此可见《小星》之诗是小臣行役之诗,又因“抱衾与裯”句展示的独特女性视角,所以诗作者应当是小吏之妻,其对公务繁重的丈夫的关怀及对统治阶层的愤懑对地位低下的丈夫所受
摘 要:《印第安人营地》是海明威早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作者对于生与死的深刻思考,而小说节奏生动地解码了小说主旨。本文讨论了小说节奏在《印第安人营地》中的体现,小说节奏快慢交替,主要是“概要”、“场景”、“省略”、“停顿”的交替变换。在到达印第安人营地之前,小说节奏较为舒缓,缓慢地将读者带入到故事情境之中;而在到达印第安人营地后,在为产妇接生时,小说节奏较快,几乎跳过了接生过程,体现了生命
摘 要:众所周知,远藤周作是日本著名的战后派作家,同时他也是一名天主教徒。他的一生都在不断探索基督教和日本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一神信仰的基督教能否在泛神信仰的日本扎根的问题。本文将要探讨的小说《武士》的主题也是围绕基督教信仰,属于基督教文学的范畴。用作者的话而言,这部小说是汇集了他当时所有关于基督教思考的作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小说的主人公长谷仓六右卫门的形象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远藤周
摘 要:《志野》作为芥川龙之介的基督教题材小说之一,由于涉及到“东西方文明交汇冲突“这一主题,经常被拿来和《诸神的微笑》、《阿银》等同题材小说做比较。然而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东西方文明交汇时的冲突,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从中更可以窥视到芥川本人对宗教的凝视以及对救赎的思考。  关键词:基督教题材;东西方冲突;人性弱点;救赎  作者简介:邢开红(1994-),女,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