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即精彩的课前导入。课前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教师在课前的导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总结十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种典型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就是教师在上课伊始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开宗明义讲出本节课的教材内容、重点或难点。如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中,我这样进行导入: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当我们看到小草翠绿、树影婆娑,听到虫鸣鸟叫、人群喧闹,闻到清新空气、百花芳香时,我们感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那么究竟是由什么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呢?这就是我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这种形式的导入,多用于绪言课或起始章节。其好处是学生听了教师的新课导入以后,加强了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有更多的思想准备来迎接新课。
二、巧设疑问导入法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原则,教师通过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或巧设疑问以有效地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目前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而言是危机还是危中有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对发展中国家极为有利,因为可以购买到很多其他国家的好商品,有的说是富国在帮助穷国,有的说是强国在欺负弱国…根据这些意见,教师给学生从谁首先推动经济全球化入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告诉学生要辨证地看问题,最后归纳出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认识:对我国而言,既要积极大胆,又要从容谨慎,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空间。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时政热点导入
思想品德课以前叫政治课,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时政性。教材中的理论往往与当前的热点问题密切相联,巧妙地利用时事导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善待生命》可用最新的时政热点汶川大地震导入: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抗震救灾,并设立全国哀悼日、下半旗致哀,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什么的重视?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这体现了国家对“生命”的重视,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全国最大的热点之一,也是学生最关注的一件事,用它来导入新课毫无疑问能最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利用汶川大地震来进行《奉献爱心》、《笑迎七彩斑斓》、《人生的价值》、《角色与责任》等课的导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这种结合实际、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
四、用辩论、演讲等形式导入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新编思想品德教材,有很多框节都可以采用演讲会、辩论会等形式导入新课的学习。
如,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们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导入新课,将班分成男女同学两大组,男女学生各组围绕“是人多好,不是人少好?”进行辩论,在学生激烈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本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本框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探索人口方面知识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再如,在学习八年级思品下册,第三单元国围绕“一元钱的官司,打,还是不打”让学生辩论。这样既在学生思想上产生知识与实际的碰撞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更好的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及创新精神。
五、典型故事导入
一些典型的且符合当节课主题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做诚实的人》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则众所周知的《狼来了》的故事,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很容易体会到我们应做一个诚实的人,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课。当然,若能精心选取当代社会中的一些优秀故事来导入新课,学生会更感兴趣,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生活实际导入法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如讲解“挫折孕育着成功”一框时,由学生自己举出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对待挫折,勇于战胜挫折,使他们增强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就变单纯的说教为中心的指导,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搞好课堂导入设计。新课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法宝。但一节课的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实际而灵活的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要注意因材施教,力求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岳池县秦溪小学)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就是教师在上课伊始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开宗明义讲出本节课的教材内容、重点或难点。如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中,我这样进行导入: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当我们看到小草翠绿、树影婆娑,听到虫鸣鸟叫、人群喧闹,闻到清新空气、百花芳香时,我们感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那么究竟是由什么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呢?这就是我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这种形式的导入,多用于绪言课或起始章节。其好处是学生听了教师的新课导入以后,加强了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有更多的思想准备来迎接新课。
二、巧设疑问导入法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原则,教师通过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或巧设疑问以有效地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目前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而言是危机还是危中有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对发展中国家极为有利,因为可以购买到很多其他国家的好商品,有的说是富国在帮助穷国,有的说是强国在欺负弱国…根据这些意见,教师给学生从谁首先推动经济全球化入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告诉学生要辨证地看问题,最后归纳出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认识:对我国而言,既要积极大胆,又要从容谨慎,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空间。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时政热点导入
思想品德课以前叫政治课,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时政性。教材中的理论往往与当前的热点问题密切相联,巧妙地利用时事导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善待生命》可用最新的时政热点汶川大地震导入: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抗震救灾,并设立全国哀悼日、下半旗致哀,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什么的重视?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这体现了国家对“生命”的重视,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全国最大的热点之一,也是学生最关注的一件事,用它来导入新课毫无疑问能最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利用汶川大地震来进行《奉献爱心》、《笑迎七彩斑斓》、《人生的价值》、《角色与责任》等课的导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这种结合实际、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
四、用辩论、演讲等形式导入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新编思想品德教材,有很多框节都可以采用演讲会、辩论会等形式导入新课的学习。
如,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们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导入新课,将班分成男女同学两大组,男女学生各组围绕“是人多好,不是人少好?”进行辩论,在学生激烈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本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本框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探索人口方面知识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再如,在学习八年级思品下册,第三单元国围绕“一元钱的官司,打,还是不打”让学生辩论。这样既在学生思想上产生知识与实际的碰撞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更好的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及创新精神。
五、典型故事导入
一些典型的且符合当节课主题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做诚实的人》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则众所周知的《狼来了》的故事,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很容易体会到我们应做一个诚实的人,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课。当然,若能精心选取当代社会中的一些优秀故事来导入新课,学生会更感兴趣,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生活实际导入法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如讲解“挫折孕育着成功”一框时,由学生自己举出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对待挫折,勇于战胜挫折,使他们增强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就变单纯的说教为中心的指导,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搞好课堂导入设计。新课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法宝。但一节课的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实际而灵活的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要注意因材施教,力求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岳池县秦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