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技能教育的质量是目前中专教育成败的关键,学生掌握了什么技能,掌握了多少技能,掌握的技能有多精,这些问题也已成为职业教育中大家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些问题切实关系到中专教育的职业化程度,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下面就此方法实施的意义和过程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实现课程技能定标、评标的意义
“技能定标”就是对各门专业课程制定学生需达到的技能要求目标书,目标书重点突出实用、综合的技能要求,它是任课教师教学中的指导书。任课教师将以此目标书为方向,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技能目标书的要求,适当补充教学资料,寻求最佳训练方法,加强学生在目标书中要求的技能项目的训练,尽量使学生达到技能目标书中的要求。
有些老师会认为,每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不是已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其中也包括了学生需掌握的技能目标吗?这是否为多此一举?笔者认为,教学大纲是一个指导性的纲要,当中并没有详细指出学生应掌握的技术要点,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要求可能也会不一样,也不可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大纲,目前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多样化,计算机课程也千变万化,所以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技能目标书的制订比教学大纲的制订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更具可行性。
例如,“网页制作”课程,几年前我们的学生会制作静态网页可能就很不错,并且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岗位要求,可是目前很多学生到用人单位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会不会动态网页的制作?”“能使用什么编程语言开发?”等等,所以网页制作技术的发展就要求本门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能一成不变,当然,其他课程也一样。这也就要求我们需适时,甚至提前来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包括对学生的技能要求,那么各门课程如何才能适时的调整,科任老师根据什么标准来调整,调整到何种程度才能符合要求,其实这也不能单靠科任老师自己去把握,应该集思广益,最好由专业教研室成立一个课程技能定标小组,由其制定和修订技能目标书来作为教学的依据和目标。
“技能评标”就是一种达标考核,是对教师贯彻完成目标书教学后学生技能情况的考核,或许这一项也恰恰是教学大纲没有明确指出来的。有些老师会认为,考试不就是一种评标的手段吗?笔者认为,目前传统的考核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特别是一些纯粹对知识点的测试,既分散又缺乏实用性,没有真正体现技能考核要求,当然也导致不少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给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以很好的引导和评价,所以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对学生技能的评价系统,这就是“技能评标”的责职所在。
如何开展课程技能定标、评标的活动
开展课程技能定标、评标的活动学校需成立领导小组和定标、评标小组,具体职责在下面列举的实施方法中将会体现。
1.定标的方法:(1)技能目标书需提出所制定课程学生应掌握的详细技术要求,并列举能体现综合技能的具体题目,以难易等级划分,以备生成考核题目时选择参考;(2)由领导小组指定对本门课程有多年教学经验,并对市场需求有一定了解的老师(不一定是科任老师本人)先行制作目标书初稿;(3)由领导小组及指定对此课程有一定了解的教师或邀请校外相关行业工程师、技术员组成定标小组,并讨论、修改、制定课程的技能目标书;(4)将制定完成的课程技能目标书交予任课老师作为教学指导书用。
2.评标方法。由领导小组根据已制定的课程技能目标书做出一套考核题目,并从需考核课程所开设班级中随机抽取或由全部学生组成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进行技能考核,并由评标小组组成评委进行成绩评定,可将考核成绩分等级给学生颁发相应的技能证书(成绩优异的可以荣誉证书的形式由学校颁发)。
评标结果将作为科任老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可制定相应奖励政策,对达标率较高的科任老师进行分等级奖励。
3.活动结束后需做的工作。科任老师拿到技能目标书后,将结合教学和实验对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其中学校应鼓励老师们创新训练方法,虽然他们始终离不开目标书的要求,但方法各异,也将导致评标结果的差异,所以,每学期结束评标后进行总结和讨论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老师们互相交流、探讨和提炼新的教学和训练方法的重要机会。所以,活动结束后主要需做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任课老师需对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包括对评标结果进行分析,并由教研室组织教法研讨会,鼓励成功者编写实验指导书或技能教学指导书;
(2)领导小组需对评标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视学生实际情况或社会需求变化决定是否对原目标书做出修改或升级。
4.开展此项活动可能存在的困难。
(1)所谓“凡事开头难”,制定合理、适应社会(主要考虑学生就业面)需求的技能目标书是一个难关,这就要求制定目标书的老师们能齐心协力,做好课程的市场调查,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调查等等,并努力收集好各方面信息为制定目标书服务。
(2)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或是一种教学改革将必定要涉及改变一些已经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制度,例如,组织学生的评标考核,就像组织技能考试、技能比赛一样的形式,这就必定会对教务部门造成更多的工作压力,那么就需要教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3)评标结果作为科任老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势必给科任老师带来了压力,当然,学校必须配套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挂钩政策,或许也会使老师们将其转变为一种动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
实现课程技能定标、评标的意义
“技能定标”就是对各门专业课程制定学生需达到的技能要求目标书,目标书重点突出实用、综合的技能要求,它是任课教师教学中的指导书。任课教师将以此目标书为方向,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技能目标书的要求,适当补充教学资料,寻求最佳训练方法,加强学生在目标书中要求的技能项目的训练,尽量使学生达到技能目标书中的要求。
有些老师会认为,每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不是已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其中也包括了学生需掌握的技能目标吗?这是否为多此一举?笔者认为,教学大纲是一个指导性的纲要,当中并没有详细指出学生应掌握的技术要点,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要求可能也会不一样,也不可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大纲,目前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多样化,计算机课程也千变万化,所以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技能目标书的制订比教学大纲的制订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更具可行性。
例如,“网页制作”课程,几年前我们的学生会制作静态网页可能就很不错,并且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岗位要求,可是目前很多学生到用人单位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会不会动态网页的制作?”“能使用什么编程语言开发?”等等,所以网页制作技术的发展就要求本门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能一成不变,当然,其他课程也一样。这也就要求我们需适时,甚至提前来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包括对学生的技能要求,那么各门课程如何才能适时的调整,科任老师根据什么标准来调整,调整到何种程度才能符合要求,其实这也不能单靠科任老师自己去把握,应该集思广益,最好由专业教研室成立一个课程技能定标小组,由其制定和修订技能目标书来作为教学的依据和目标。
“技能评标”就是一种达标考核,是对教师贯彻完成目标书教学后学生技能情况的考核,或许这一项也恰恰是教学大纲没有明确指出来的。有些老师会认为,考试不就是一种评标的手段吗?笔者认为,目前传统的考核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特别是一些纯粹对知识点的测试,既分散又缺乏实用性,没有真正体现技能考核要求,当然也导致不少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给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以很好的引导和评价,所以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对学生技能的评价系统,这就是“技能评标”的责职所在。
如何开展课程技能定标、评标的活动
开展课程技能定标、评标的活动学校需成立领导小组和定标、评标小组,具体职责在下面列举的实施方法中将会体现。
1.定标的方法:(1)技能目标书需提出所制定课程学生应掌握的详细技术要求,并列举能体现综合技能的具体题目,以难易等级划分,以备生成考核题目时选择参考;(2)由领导小组指定对本门课程有多年教学经验,并对市场需求有一定了解的老师(不一定是科任老师本人)先行制作目标书初稿;(3)由领导小组及指定对此课程有一定了解的教师或邀请校外相关行业工程师、技术员组成定标小组,并讨论、修改、制定课程的技能目标书;(4)将制定完成的课程技能目标书交予任课老师作为教学指导书用。
2.评标方法。由领导小组根据已制定的课程技能目标书做出一套考核题目,并从需考核课程所开设班级中随机抽取或由全部学生组成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进行技能考核,并由评标小组组成评委进行成绩评定,可将考核成绩分等级给学生颁发相应的技能证书(成绩优异的可以荣誉证书的形式由学校颁发)。
评标结果将作为科任老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可制定相应奖励政策,对达标率较高的科任老师进行分等级奖励。
3.活动结束后需做的工作。科任老师拿到技能目标书后,将结合教学和实验对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其中学校应鼓励老师们创新训练方法,虽然他们始终离不开目标书的要求,但方法各异,也将导致评标结果的差异,所以,每学期结束评标后进行总结和讨论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老师们互相交流、探讨和提炼新的教学和训练方法的重要机会。所以,活动结束后主要需做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任课老师需对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包括对评标结果进行分析,并由教研室组织教法研讨会,鼓励成功者编写实验指导书或技能教学指导书;
(2)领导小组需对评标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视学生实际情况或社会需求变化决定是否对原目标书做出修改或升级。
4.开展此项活动可能存在的困难。
(1)所谓“凡事开头难”,制定合理、适应社会(主要考虑学生就业面)需求的技能目标书是一个难关,这就要求制定目标书的老师们能齐心协力,做好课程的市场调查,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调查等等,并努力收集好各方面信息为制定目标书服务。
(2)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或是一种教学改革将必定要涉及改变一些已经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制度,例如,组织学生的评标考核,就像组织技能考试、技能比赛一样的形式,这就必定会对教务部门造成更多的工作压力,那么就需要教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3)评标结果作为科任老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势必给科任老师带来了压力,当然,学校必须配套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挂钩政策,或许也会使老师们将其转变为一种动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