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小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无疑会令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读书氛围 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图书角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合适的课外读物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兴趣易转移的心理特点,为他们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书。什么样的书适合学生阅读呢?一是有益,内容健康;二是有用,学习需要;三是有趣,喜看爱读。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好书。
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较低,应选择内容浅显、生动有趣、情节鲜明而又篇幅短小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等。中年级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技能,社会兴趣发展起来了,不仅对动植物世界感兴趣,而且对史地书籍和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人物的传记产生了兴趣,应多向他们推荐这类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更加广泛,求知欲更加旺盛,个人的独特兴趣表现出来了。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多推荐课外读物,让他们有挑选余地。因为阅读的意向反映人的个性,读物的选择是个性化的表现,要让学生选择自己爱看的书,从中尽情感受自由阅读的乐趣。
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自己对该读物应有很好的了解,不仅要熟知图书内容,而且要有较深刻的读书感悟,这样在推荐时才会游刃有余。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推荐方式,要机动灵活,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1.教会学生作文摘卡片。向学生提出摘录和划句的要求,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划、一边摘,或妙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分门别类地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摘毕,要写清什么时候、摘于什么刊物、作者是谁。2.指导学生做好批注,提出疑难。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课文的书页空白处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对错误、消极的敢于“挑剔”。3.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文章或重点章节段落,要反复阅读,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养“真读书”的本领。4.“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又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四、积极开展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我组织的交流活动形式很多,主要有:
1.利用“图书角”交流阅读书刊。我在教室里设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里面有师生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图书角”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在教室阅读。
2.利用读书报告会交流阅读体会。我固定每个单周星期五的语文课为读书报告会时间,让学生交流两周来各自阅读过的课外书,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或者向大家推荐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为了使全班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活动流程大致为:先小组活动,八人一小组,人人发言;然后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人在全班发言。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调动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倾听能力,使他们在展示中知长短,长见识。
3.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在“黑板报”和“学习园地”里学生们又剪又贴、又写又画,分专题介绍名作家、名作品,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经验。
4.手抄报比赛。自编手抄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我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有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时间为两周,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们围绕主题,广泛阅读,认真筛选材料,精心设计版面,工整书写文字。学生的创新能力令人惊叹,优秀作品比比皆是,每次学校比赛,我班学生都名列前茅。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还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对待,让课外阅读真正发挥“厚积而薄发”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读书氛围 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图书角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合适的课外读物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兴趣易转移的心理特点,为他们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书。什么样的书适合学生阅读呢?一是有益,内容健康;二是有用,学习需要;三是有趣,喜看爱读。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好书。
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较低,应选择内容浅显、生动有趣、情节鲜明而又篇幅短小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等。中年级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技能,社会兴趣发展起来了,不仅对动植物世界感兴趣,而且对史地书籍和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人物的传记产生了兴趣,应多向他们推荐这类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更加广泛,求知欲更加旺盛,个人的独特兴趣表现出来了。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多推荐课外读物,让他们有挑选余地。因为阅读的意向反映人的个性,读物的选择是个性化的表现,要让学生选择自己爱看的书,从中尽情感受自由阅读的乐趣。
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自己对该读物应有很好的了解,不仅要熟知图书内容,而且要有较深刻的读书感悟,这样在推荐时才会游刃有余。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推荐方式,要机动灵活,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1.教会学生作文摘卡片。向学生提出摘录和划句的要求,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划、一边摘,或妙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分门别类地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摘毕,要写清什么时候、摘于什么刊物、作者是谁。2.指导学生做好批注,提出疑难。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课文的书页空白处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对错误、消极的敢于“挑剔”。3.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文章或重点章节段落,要反复阅读,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养“真读书”的本领。4.“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又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四、积极开展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我组织的交流活动形式很多,主要有:
1.利用“图书角”交流阅读书刊。我在教室里设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里面有师生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图书角”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在教室阅读。
2.利用读书报告会交流阅读体会。我固定每个单周星期五的语文课为读书报告会时间,让学生交流两周来各自阅读过的课外书,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或者向大家推荐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为了使全班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活动流程大致为:先小组活动,八人一小组,人人发言;然后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人在全班发言。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调动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倾听能力,使他们在展示中知长短,长见识。
3.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在“黑板报”和“学习园地”里学生们又剪又贴、又写又画,分专题介绍名作家、名作品,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经验。
4.手抄报比赛。自编手抄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我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有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时间为两周,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们围绕主题,广泛阅读,认真筛选材料,精心设计版面,工整书写文字。学生的创新能力令人惊叹,优秀作品比比皆是,每次学校比赛,我班学生都名列前茅。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还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对待,让课外阅读真正发挥“厚积而薄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