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 粘膜佐剂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hod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哺乳动物的粘膜免疫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淋巴细胞网络,正常情况下可对经粘膜侵入的外来有害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应答.由粘膜途径进行接种疫苗可在感染部位直接诱导局部保护性免疫应答,防止感染和疾病.大多数免疫原性弱的抗原经粘膜供给时易引起免疫耐受,阻碍了粘膜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和开发.为了克服粘膜疫苗使用中面临的问题,人们设计出多种粘膜佐剂以增强相应抗原经粘膜供给时促进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本文将重点介绍现在研究较多的一些粘膜佐剂类型,如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胞因子、CpG基序及化学合成类佐剂等的研究情况.深入了解粘膜佐剂作用的分子机理,有益于促进安全、有效的粘膜疫苗的开发.

其他文献
葡萄球菌是临床各科最常见的病原菌,可侵犯人体任何部位.耐药性菌株的普遍存在及其引起医源性交叉感染与播散,危害更为严重.百年来无数学者致力于葡萄球菌疫苗的研制,包括灭活菌苗、类毒素及荚膜多糖化学疫苗的研制,以期有益于防治,但均未获得突破性成果.当前,基因工程疫苗方兴未艾,为今后葡萄球菌疫苗的创新性研制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内源性抗原通过MHCⅠ类分子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CTL)是机体细胞免疫识别的重要阶段.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负责抗原肽从胞浆到内质网的转运,在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处理及提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AP结构和功能障碍将导致细胞表面MHC Ⅰ类分子表达缺陷,这成为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逃逸免疫监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