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用到,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更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合作;形式多样;有效运用
  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很早以前就已出现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四人小组、秧田式等形式进行。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更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老师们也很喜欢采用这种学习形式进行教学。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它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为普遍的便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只求表面的热闹,不讲求实效,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更是不知所谓。结果,事倍功半,学生看上去忙得不亦乐乎,实际上却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去做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合作学习时的积极性也不会高涨,讨论的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合作学习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同桌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找自己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更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方块合作学习。至于采用哪一种形式效果更为显著,那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爱好,并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动态地安排。这次四人小组讨论,下次可以找好朋友商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时热情高涨,自然而然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讨论得出的结果当然就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的目的就能顺利达到。
  二、搭建平台,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面对的都是同龄人,知识水平差不多,因此讨论时应无拘无束。但笔者发现一些中下生或文静的学生仍然不大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经了解,原来他们有点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说得好,干脆坐在一旁,或只是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侃侃而谈,自己连嘴也不张开;或自己玩东西。因此凡是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的学生,一定是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优秀的那名学生,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只是在一旁看着他说,好像跟自己没关系似的,时间久了,就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甚至讨厌学习。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 合理分工,明确任务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在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由组合的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精神,帮助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这时优秀的学生也会主动去找那些平时沉默寡言或思维能力不那么强的学生一起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就组成了一个个在个性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的学习小组,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时,相互影响带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扩大信息量。其次,学习小组的所有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一般而言,学习小组应以四至六人为宜:主持人全面负责整个学习小组的讨论工作,随时调控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把组员们讨论后得出的结果及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检查员负责督促组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确保每一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汇报员负责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交流中进行汇报。学习小组可实行动态编排,角色轮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亮相,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每次合作前,教师都要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密切组员联系,使他们形成“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共识。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每个学习小组的进展情况。因为学习并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也应和学生们一块参与到学习中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在那儿讨论,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连学生说些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能指导他们讨论问题,而且会让学生认为老师是那么高不可攀,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开,交流也会很少。如果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走下讲台,积极地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更让学生感到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是大家学习上的好朋友,这样不仅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还可以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当小组或个人有独到的见解或创新的思维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小组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相互启发,求同存异;当学生“山穷水尽”时,教师应及时点拨,使之“柳暗花明”。合作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总结、评价,并进行拓展延伸。
  三、合理进行,提高效率
  不要以为合作学习效果好,就事无具细都采用这种学习形式。如果问题太小,难度也不高,很容易解决,学生一看便知道答案的,就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因此便没有必要采用了。那么,一节课中应该采用多少次、在什么时候采用为宜呢?这就要以教材的内容特点而定。一般可从以下几处巧妙设疑,进行合作学习。
  1. 于文章的重、难点处
  文章的重、难点处就是文章的灵魂,往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及深刻的道理。这对于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难以靠自主探究可以解决得了的。这时老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 于文章内容的矛盾处
  有些文章在文字上表面看起来似乎前后矛盾,其实是作者巧妙的安排。这时老师就要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意识。
  3. 于思维的求异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里面往往隐藏着一些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放弃射门》中,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对不对?《倔强的小红军》中,小红军应不应该骗陈赓?老师可引导學生合作探究,然后展开辩论。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困难的;计算教学的改革是艰辛的,同时也是有益的。倡导算法多样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自己喜欢的方法,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好的算法,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多种算法的优化,是算法多样化策略的延伸。既能使学生在算法多样化过程中得到展示和鼓励,体验成功,又能在优化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获得更好的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计算技能;教
【摘 要】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拓展学生素质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校将学生社团建设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加以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规模不断扩大,社团活动日益丰富,社团作用不断增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供几种运用社团活动促进语文教学的例子。  【关键词】社团活动;教学资源;促进  《新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摘 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通过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优势,阐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在实施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明确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
【摘 要】在“双体现,共发展”思想指导下,我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力图打造“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学相长、相约成功”的共为课堂。“共为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智力开发和后续学力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共为课堂”合作学习小组从构建、教师的角色、评价方式、成效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关键词】共为课堂;合作学习小组;评价  学校就“小组合作学习”模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积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把凝聚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学经典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引入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让经典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绚烂绽放,是当下经典诵读文化教育价值的最好体现。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课堂;
【摘 要】儿童文学阅读课是一个能为学生增加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提供阅读交流渠道的重要平台。教师应通过说、读、写、展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丰富的书籍中深入学习,积累好词佳句,使学生感悟道理,分享心得,收获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推进儿童文学阅读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学生主动阅读的个体阅读行为的形成,学校、教师应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有效的阅读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有利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同时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活动也有所提高。品德学科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其涉及面广,教学内容、题材丰富多样。因此,小学品德学科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在品德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微课的定义、在小学品德学科开发微课的意义以及微课的优点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初步探究微课在小学
为什么社会需要“好教师”?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不但因为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还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谈“教育”肯定离不开“教师”,国家、社会、家庭尤其需要“名师”、“好师”。可以说,“名师”、“好教师”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古有万世之师表——孔子;现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能破坏教师职
圣贤书,是华夏先祖穷尽毕生的才气为我们后代子孙所治的一笔家业,用刘勰的话“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来赞美这笔家业是恰当的。它那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文采,正如林皋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厚重的文化让异国邻邦为之倾倒,我们没有理由弃之如敝屣。  人总有懈怠的时候,“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足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心总有疲倦的时候,“高歌度与清风去,幽意自随流水春”自会解除我
【摘 要】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核心素养”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对培养民族核心素养的关键作用,最后提出了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核心素养包括“五大支柱”:学会求知(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