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的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氛围,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当前的大学英语互动课堂的讲授方式还不完善,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分析互动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动课堂;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赵元,陕西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精品示范课《大学英语》相关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的授课方式,这就使得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无法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学生们习惯只听不说,而一旦需要他们回答问题或翻译句子,课堂气氛就会达到冰点。即使教师再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学生们交流,也很难进行有效的互动。只有找到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培养全面的英语人才。
一、互动课堂存在的问题
1.互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够。传统的大学英语课上,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不足。而即使有互动,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以提问为主。若教师按课本上的知识点提问,学生就会机械地在课本中找答案,互动程度非常低,也无法达到互动课堂应有的效果;若提问的是课本之外的开放性问题,那么,大部分学生就常以沉默应对,到最后只能教师自问自答,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使学生不会思考,依赖老师。其实,大学英语课本的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不同的课文主题,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也应该有所区别。这种只有教师传递信息或师生提问回答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越来越低,大部分人只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能够运用语言的机会就很少,英语的交际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2.以四六级考试为主导,学习方式目的性太强。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列入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由于传统的讲课模式和考试压力,很多大学并没有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口语课程,而学生也不愿意在英语课上开口说英语。在有限的英语课时中,要达到听、说、读、写能力全面的提高,确实是一件不太能实现的事情,更别说挤出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所以,教师也不得不把重点放在笔试能力的培养上,也不会冒着考试通过率降低的风险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同样,学生为了能够拿到四六级证书,无法脱离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怪圈。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不用发言、只用听讲做笔记的英语课堂,反而认为与老师互动是在浪费时间。实践教学中也证明了,一旦讲到和四六级考试相关的知识点,相比课堂提问,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听讲更加认真。
3.词汇积累不够,语料输入和输出不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有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无法参与到互动课堂中,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没有足够的词汇去支撑教学活动和课文主题,互动课堂的相关活动很难进行,最终只能以尴尬的场面收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按照课文按部就班的讲解,未能有意识的向学生传递一些实用的语言,也没有要求学生在课前就相关话题进行语料补充。所以,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相对单调,所承载的语言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学生就会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上课收获不大,也无心参与其中。
二、改善互动课堂的对策
1.改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互动形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讲授模式,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只有在教师有目的、有设计的提问,学生经过准备和思考回答,教师再进行点评和反馈后,才是一次完整的师生互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抽出个别话题,让学生组织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发问。除了师生互动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以双人对话或分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间的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比师生互动灵活度高,学生压力较小,也更加容易参与其中,有效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使大学英语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2.听读写与说相结合,提高整体英语能力。虽然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没有口語课,但教师仍可以在每节课抽出一定量的时间开展话题训练,尤其是在讨论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时,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近两年,四六级口语考试从达到分数线后可选择报名,转变为仅接受当次笔试报名的考生报考。而无论是否报名口试,成绩单上都会同时出现笔试和口试成绩,这已经说明口语能力与日俱增的重要性。虽然目前无法确定口试是否终成为必考,但只有开展互动课堂,多说多练,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3.利用课前预习丰富词汇,建立学生互动的自信心。学生积累的词汇量越大,表达方式越多,语言能力提高的就越快,进而越容易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词汇和句型的积累不单单依靠死记硬背,教师还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从视频、阅读、听力材料中搜集词汇,能够更好的熟悉每一教学活动的主题。在课堂上,如遇到学生表达不下去的情况,可以适时地做一些补充,或者接着学生的观点提示一两个词语,为他们提供继续表达的机会。有效的课前积累,使学生有准备的参与话题讨论,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更容易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在对人才全面需求的今天,“哑巴式”英语早已被时代所淘汰。语言教学本身不仅仅是对语音语调、 词汇或者句型的掌握,更应该是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上多设计、多改变,和学生共同协作,才能打破传统沉闷的课堂气氛,有效的开展课堂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多说多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
【关键词】互动课堂;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赵元,陕西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精品示范课《大学英语》相关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的授课方式,这就使得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无法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学生们习惯只听不说,而一旦需要他们回答问题或翻译句子,课堂气氛就会达到冰点。即使教师再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学生们交流,也很难进行有效的互动。只有找到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培养全面的英语人才。
一、互动课堂存在的问题
1.互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够。传统的大学英语课上,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不足。而即使有互动,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以提问为主。若教师按课本上的知识点提问,学生就会机械地在课本中找答案,互动程度非常低,也无法达到互动课堂应有的效果;若提问的是课本之外的开放性问题,那么,大部分学生就常以沉默应对,到最后只能教师自问自答,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使学生不会思考,依赖老师。其实,大学英语课本的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不同的课文主题,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也应该有所区别。这种只有教师传递信息或师生提问回答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越来越低,大部分人只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能够运用语言的机会就很少,英语的交际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2.以四六级考试为主导,学习方式目的性太强。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列入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由于传统的讲课模式和考试压力,很多大学并没有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口语课程,而学生也不愿意在英语课上开口说英语。在有限的英语课时中,要达到听、说、读、写能力全面的提高,确实是一件不太能实现的事情,更别说挤出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所以,教师也不得不把重点放在笔试能力的培养上,也不会冒着考试通过率降低的风险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同样,学生为了能够拿到四六级证书,无法脱离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怪圈。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不用发言、只用听讲做笔记的英语课堂,反而认为与老师互动是在浪费时间。实践教学中也证明了,一旦讲到和四六级考试相关的知识点,相比课堂提问,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听讲更加认真。
3.词汇积累不够,语料输入和输出不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有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无法参与到互动课堂中,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没有足够的词汇去支撑教学活动和课文主题,互动课堂的相关活动很难进行,最终只能以尴尬的场面收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按照课文按部就班的讲解,未能有意识的向学生传递一些实用的语言,也没有要求学生在课前就相关话题进行语料补充。所以,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相对单调,所承载的语言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学生就会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上课收获不大,也无心参与其中。
二、改善互动课堂的对策
1.改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互动形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讲授模式,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只有在教师有目的、有设计的提问,学生经过准备和思考回答,教师再进行点评和反馈后,才是一次完整的师生互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抽出个别话题,让学生组织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发问。除了师生互动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以双人对话或分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间的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比师生互动灵活度高,学生压力较小,也更加容易参与其中,有效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使大学英语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2.听读写与说相结合,提高整体英语能力。虽然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没有口語课,但教师仍可以在每节课抽出一定量的时间开展话题训练,尤其是在讨论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时,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近两年,四六级口语考试从达到分数线后可选择报名,转变为仅接受当次笔试报名的考生报考。而无论是否报名口试,成绩单上都会同时出现笔试和口试成绩,这已经说明口语能力与日俱增的重要性。虽然目前无法确定口试是否终成为必考,但只有开展互动课堂,多说多练,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3.利用课前预习丰富词汇,建立学生互动的自信心。学生积累的词汇量越大,表达方式越多,语言能力提高的就越快,进而越容易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词汇和句型的积累不单单依靠死记硬背,教师还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从视频、阅读、听力材料中搜集词汇,能够更好的熟悉每一教学活动的主题。在课堂上,如遇到学生表达不下去的情况,可以适时地做一些补充,或者接着学生的观点提示一两个词语,为他们提供继续表达的机会。有效的课前积累,使学生有准备的参与话题讨论,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更容易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在对人才全面需求的今天,“哑巴式”英语早已被时代所淘汰。语言教学本身不仅仅是对语音语调、 词汇或者句型的掌握,更应该是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上多设计、多改变,和学生共同协作,才能打破传统沉闷的课堂气氛,有效的开展课堂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多说多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