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体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后的临床消退模式及预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后的临床消退模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的RB患儿37例47只眼,122个RB瘤体.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22个月.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以长春新碱、依托泊甙、卡铂联合应用方案化学减容,辅以冷冻、经瞳孔温热疗法等局部巩固治疗.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32个月.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消退模式包括0型:完全消退无痕迹;1型:完全钙化;2型:无钙化;3型:部分钙化;4型:萎缩瘢痕.对于存在家族史与否的患儿每只眼瘤体数的统计学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对于不同肿瘤厚度及肿瘤位置肿瘤消退模式的差异采用x2检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型肿瘤消退模式和患者发病年龄、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是否存在家族史的关系.结果 47只眼参照眼内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国际分期分为A期20只眼(42.6%),B期13只眼(27.6%),C期6只眼(12.8%),D期8只眼(17.0%).122个瘤体平均每只眼瘤体数为2.6个.消退模式为0型3个,1型15个,2型8个,3型25个,4型71个.肿瘤厚度和肿瘤位置与肿瘤消退模式相关(x2 =86.52,21.15;P=0.000,0.007),初始肿瘤厚度<2 mm的瘤体常见4型消退模式,厚度>8 mm瘤体常见1型和3型消退模式.远离黄斑区的瘤体多见4型消退模式.多因素同归分析显示1型消退模式的预测因素为肿瘤厚度>8 mm(Z =3.02·P =0.003).3型消退模式的预测因素为发病年龄大、肿瘤厚度>8 mm和非赤道部-锯齿缘肿瘤(Z=3.98,2.23,3.60;P=0.000,0.025,0.000).4型消退模式的预测因素为存在家族史的患儿、肿瘤厚度<2 mm及赤道部,锯齿缘的肿瘤(Z =4.37,3.42,2.42;P =0.000,0.000,0.021).12个瘤体复发,其中9个为3型消退模式,3个为4型消退模式.8只眼产生15个新瘤体.5例发生新肿瘤的患者均为发病年龄小和有家族史的患者.复发和产生新瘤体的时间平均为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论 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后3型和4型消退模式最常见.小肿瘤常见4型消退模式,较大瘤体常见l型和3型消退模式.3型和4型消退模式肿瘤可能易复发.发病年龄小和有家族史的患者较易发生新肿瘤.接受化学减容加局部治疗的患者应进行密切随访。

其他文献
继2009年,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会成功举办两届“中华眼科中青年论坛”后,应广大眼科医师的要求,由本刊编委会主办、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协办的“第三届中华眼科中青年论坛(暨组稿会)”于2011年7月1至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继续开设主题讲座、焦点争鸣、自由论坛、优秀征文评奖等版块,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到得广泛好评.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近200篇,到会代表300余人,覆盖全国近20
期刊
为提高期刊的印刷质量,本刊自2011年起改为CTP制版。为保证CTP制版后图的印刷质量,本刊对刊出图片作如下要求。
Terson综合征又名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玻璃体出血综合征[1].当视网膜内或视网膜前的血液大量进入玻璃体时,可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不伴有颅内出血的Terson综合征实属罕见,我院眼科于2010年收治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3岁,于2009年11月21日被一1.5m×1.5 m×1.0m的石头从头部、颈部及后背自上而下擦伤,即刻到当地医院急诊,X线拍片:显示颈椎6、7节多发骨折,伴颈椎6、
期刊
目的 探讨骨连蛋白在皮质性及核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实验研究.2010年5至7月,收集33例(45只眼)单纯性皮质性及核性白内障患者手术中取下的晶状体前囊膜,分为皮质组和核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连蛋白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TUNEL法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LSD-t检验分析两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骨连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的差异.结果 用于免
视神经炎是一种神经眼科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视力.目前其病因不明,但研究发现视神经炎伴有一定程度的家族性和遗传倾向.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的迅速发展,视神经炎的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本文就目前与视神经炎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加以阐述。
第12届全国角膜及眼表疾病学术大会暨第四届全国角膜屈光手术大会将于2012年5月24至26日在成都市举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和会议的学术合作媒体《中华眼科杂志》,共同诚邀国内外眼科专家与同道及眼科企业界人士踊跃出席。
患者男性,47岁.因左眼视力差1周,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眼前手动;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及晶状体无异常,玻璃体无混浊;使用Topcon TRC50EX型眼底照相机检查眼底,黄斑区可见边界清晰、大小约4 PD的视网膜前出血,其圆形边界与视网膜交界面可见组织增生,周围可见血液播散,由于患者体位和重力作用,呈现典型的血细胞液半面(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左
期刊
患者,男性,31岁,因“突发双眼复视2周”来诊.2周前患者晨起后发现双眼复视,无眩晕、无头痛及明显肢体麻木无力.发病前4周有感冒史.体检: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光反应灵敏.眼位:原在位正位,眼球运动:双眼上转明显受限,下转轻度受限(图1),但垂直眼前庭反射(VOR)保存;辐辏痉挛;其余各方向眼球运动未见异常.双侧上睑退缩,上睑缘位于上方角膜缘上0.5 mm.右侧鼻唇沟略
期刊
Charcot-Marie-Tooth病又称腓肠肌萎缩症.我们曾于1989年报告Charcot-Marie-Tooth病一家系[1],2010年又对该家系7例成员进行血液mtDNA分子遗传学检测,显示先证者14484位点突变.先证者男性,55岁.因双眼视物逐渐减退,于1986年10月20日到福州东南眼科医院初诊.眼部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05.双外眼和眼底检查均未见
期刊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主要致盲眼病,其发病率约为0.06%,在儿童盲中占5%~20%。由于婴幼儿具有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一直是国际性难题,目前治疗仍存在很多误区。为进一步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秉承“让白内障盲人重见光明”的宗旨,给予广大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更具人性化的关怀,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体化、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专科于2011年5月15日成立了“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