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8岁中国,先后在加拿大和美国读完小学和中学,18岁时宣誓成为美国公民。同年在得知自己被美国名校录取时,他曾感慨地对我说:“如果我出生在美国,一定要去参加美国总统选举!”遗憾的是作为父母,我们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在中国的童年生活
睿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管过他,更别说像其他家长那样言传身教了。当别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加画画、弹琴、跳舞、武术等补习班时,我却为所谓的事业陪客人喝酒、跳舞、在夜店里K歌,或在某个角落里为利益讨价还价,我真的算不上一个好父亲!
有一天我正在公司处理业务,突然接到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你儿子拉裤子了,麻烦你赶紧准备些换洗衣服送过来。”由于他妈正在给病人做麻醉离不开,我才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去商场给孩子买了套换洗衣服和毛巾被,赶到了幼儿园。
但眼前的一切,却让我感到非常揪心。在偌大的空间里所有床位都是空着的,唯独儿子一人光不出溜地站在自己的小床中间,正眼巴巴地往门外瞧呢。我赶紧跑上前去,迅速把新买的衣服给他穿好,然后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在整个过程中儿子没说一句话,他的眼里没有怨,也没有泪。我感到心中一阵绞痛,一个人受到委屈时,最想当着亲人的面渲泄出来,更何况是个孩子呢!睿没有这样做,这说明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一定没有把我当成他的亲人,而作为一个父亲还有比这更失败的吗?
睿从小节俭,这一点很像他的母亲。有一次我骑车带孩子在家附近玩耍,我非常喜欢让孩子坐在前梁上的感觉,这样会显得我们之间很亲近,也方便交流。在经过一个地摊时,我看到有人卖草莓,就停下车买了两斤,睿当时没有说什么。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冒出一句让我听后啼笑皆非的话来:“见啥买啥,怪不得妈妈总骂你呢!”我不禁哑然失笑,才5岁的孩子就知道拉大旗做虎皮,而且还运用得恰到好处。
有一次,我和儿子经过一处公共垃圾箱时,里面散发出阵阵臭味,我马上拉着他跑了过去。走远后我有些恶作剧地问儿子:“告诉爸爸,是我的脚臭,还是那个垃圾箱臭?”“那是不一样的!”
他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对我的问题没有正面肯定或否定,却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结论。睿小小年纪,处世如此圆滑,即不得罪我,又巧妙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这与我和他妈都是胸无城府的人很不一样。
睿也有顽皮和天真烂漫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我指着天上的白云问他:“云在做什么?”“在天上散步!”才5岁的孩子,他不是诗人,但他起码比我有想象力!
还有一次,我去学校接他。随着一阵铃声,学生们排着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走出了教学楼。我一眼看到人群中的儿子,而且我和他的目光有过几秒钟短暂的接触,我甚至看到了他眼神中兴奋的光芒。而当我想叫住他时,他却突然把头扭向别处。直到队伍解散,他才像突然见到我似的撒着欢向我的怀里扑来。我这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做给老师看的。而值得我欣慰的是,一个7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如何去克制自己的情绪。
睿在国内只读过小学一年,记得他当时的班主任姓王,刚从师范毕业不久,其素质很低,动辄打骂学生。睿不喜欢中国学校的原因之一,就是感觉老师太“法西斯”。直到现在,提起在国内上小学的事,睿还心有余悸。刚出国那会儿,我经常问他同样的问题:“国内和国外的老师有什么不同?”“中国老师打人。”“国内好还是国外好?”“国外好!”如果说王老师属于中国教师队伍中的个别现象,那么就是睿的不幸了。
睿是左撇子,对此我和他妈一直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上学校后,王逼他用右手写字。这一点我可以理解,在我小时候学校里也是这么要求孩子们的。在国内这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国外就属于侵犯人权了。由于突然改成右手写字,睿一时适应不了,从而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为了评先进班级,每逢考试王就让睿向当医生的妈妈要诊断书,考试的当天就留在家里。睿怕我们去学校找王,因此一直对我们隐瞒实情。如果碰巧被我发现问他为什么没有去学校,他就谎称学校放假。我和他妈当时谁也没在意,更没有想到孩子会撒谎。而睿回到学校后,因交不出病假条总会受到王的体罚和打骂,这些还是他长大后才告诉我们的。有几次王直接把电话打给他妈索要病假条,起初他妈怕不答应,王会因此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所以就违心地开了诊断书。谁知王变本加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妈终于到学校里找王理论。但之后又非常后悔,整天提心吊胆,生怕王会因此给睿“穿小鞋”。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在国内学生家长要看老师的脸色并投其所好,而国外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果多次被人投诉,当教师的资格就难免不保了。
移民加拿大
我是拿工作签证出国的,从家的意义上讲我算是打前站的。一年半以后,老婆和儿子才凭着移民纸漂洋过海来加拿大和我团聚。那年儿子还不到8岁,对移民这样的大事,除了好奇,再就是知道了一个事实,即从此以后我们全家可以生活在一起了。我不知道,由于生活的改变给儿子的心理会带来怎样的伤害或改变,但我可以明白无误地说,出国是我们大人的选择,孩子完全是被动的。我不想说什么出国全是为了孩子,不是,我就是为了自己,为了能实现我梦寐以求的出国梦。
在加拿大上小学很简单,只要告诉校方家庭住址和大人的联系方式就可以就近入学了。不像美国的学校首先要核查孩子过去的医疗状况,看是否接受过美国认可的预防措施,否则必须去当地医院补齐所有缺项才能入学。我和他妈商量后决定让儿子就近上了一所小学。至于应该上几年级,我们却完全没有概念,于是就按在国内上学的进度入学了。事后想想,这种做法过于草率。起码应该事先听取一下“过来人”的意见,再权衡利弊,设身处地去考虑孩子的适应能力,然后根据情况再做决定。幸好加拿大小学学习的内容比国内浅,否则睿很难跟上进度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另外加拿大学校里气氛比较宽松,老师和同学们又非常友善,乐于助人,从而也大大地缩短了睿适应的周期。
一个月下来,我惊奇地发现,儿子眼里的忧郁消失了,而且还多了几分自信。每次当我问起他是否喜欢新学校时,他总是仰起头来,毫不犹豫地说:“喜欢,非常喜欢!”他的班主任还专门让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steven关照儿子,并安排他们同桌,使得儿子很快就如鱼得水般地习惯了一切。放学后,儿子在steven的陪同下去离学校只有5分钟路程的after school,等我们下班后接他回家。after school很像国内的学前班,是專门为那些放学后家里没有大人照顾,又不符合政府规定年龄可以独自留在家中的孩子们准备的。在after school里,不但有各种专业教师,还有许多玩具、书本和零食。正因为有了它,双职工的家长们才能安心工作。
加拿大是个福利很好的国家,新移民可以免费享受许多公共福利,如after school、医疗保险、各种职业培训班等。
儿子很快就喜欢上了国外的生活,只是还没有加拿大 当地的孩子那么open、坦然和从容。平时我们出去散步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睿的同学,而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即使才认识不久,也会主动和儿子打招呼。起初睿很不习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知所措,他總是故意装出一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样子。对此我和他妈都很不以为然,于是就以家长自居,简单粗暴地训斥他的“不礼貌”。现在想想,当时儿子也很无奈,他出国才几天,就要直面和国内大相径庭的语言环境、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又如何能从容自若地应对这一切变化呢?作为家长,我们很少设身处地去想他的处境和难处。不仅如此,为了所谓的面子,无理地去指责孩子,这是一种自私更是修养问题。
其实孩子也和大人一样,需要时间和学习,去适应和融入到一个文化、语言、环境都是全新的社会中去。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付出代价,也会犯许多错误,这就是成长过程。
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总会习惯性地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却吝啬地不肯给孩子机会和时间,用我们望子成龙的一厢情愿,采取拔苗助长的方法,强迫孩子按照我们的意志和价值观去生活和成长,这是一种对孩子人格的亵渎和践踏,更是一种犯罪行为。
有一天老婆突然告诉我,老师说儿子的数学成绩有点退步,希望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回家后我翻了翻他的课本,里面都是些最基本的乘法运算。于是叫他过来:“6乘8是多少?”他拿个纸写了半天才得出结果,是加法累计的方法。“用九九表重做!”我大声呵斥道。“忘了。”他眼泪巴巴地看着我小声地说。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因为在国外做乘法时不用九九表,是我犯了经验主义。但即便如此,我还是用了几天时间,硬逼他背熟了九九表。两周后,他拿回的卷纸上有一个用红笔圈着的100分。我不知道儿子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我也不关心过程,但结果却是我满意的。从小学到中学,这是我唯一一次检查睿的作业。
如果不是西方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善和健全,使得孩子们有一个良性的成长空间,如果睿一直在那个动辄就不让他参加考试的王老师阴影下,不知道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更别说能考上美国名校了。而我们一直以来采取的放羊式管教孩子的方法,误打误撞地让孩子毫无障碍地去遵循西方社会中那些优秀的、适合人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正是由于我们在教育孩子上的无为,才有了睿的有所为。(未完待续)
在中国的童年生活
睿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管过他,更别说像其他家长那样言传身教了。当别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加画画、弹琴、跳舞、武术等补习班时,我却为所谓的事业陪客人喝酒、跳舞、在夜店里K歌,或在某个角落里为利益讨价还价,我真的算不上一个好父亲!
有一天我正在公司处理业务,突然接到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你儿子拉裤子了,麻烦你赶紧准备些换洗衣服送过来。”由于他妈正在给病人做麻醉离不开,我才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去商场给孩子买了套换洗衣服和毛巾被,赶到了幼儿园。
但眼前的一切,却让我感到非常揪心。在偌大的空间里所有床位都是空着的,唯独儿子一人光不出溜地站在自己的小床中间,正眼巴巴地往门外瞧呢。我赶紧跑上前去,迅速把新买的衣服给他穿好,然后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在整个过程中儿子没说一句话,他的眼里没有怨,也没有泪。我感到心中一阵绞痛,一个人受到委屈时,最想当着亲人的面渲泄出来,更何况是个孩子呢!睿没有这样做,这说明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一定没有把我当成他的亲人,而作为一个父亲还有比这更失败的吗?
睿从小节俭,这一点很像他的母亲。有一次我骑车带孩子在家附近玩耍,我非常喜欢让孩子坐在前梁上的感觉,这样会显得我们之间很亲近,也方便交流。在经过一个地摊时,我看到有人卖草莓,就停下车买了两斤,睿当时没有说什么。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冒出一句让我听后啼笑皆非的话来:“见啥买啥,怪不得妈妈总骂你呢!”我不禁哑然失笑,才5岁的孩子就知道拉大旗做虎皮,而且还运用得恰到好处。
有一次,我和儿子经过一处公共垃圾箱时,里面散发出阵阵臭味,我马上拉着他跑了过去。走远后我有些恶作剧地问儿子:“告诉爸爸,是我的脚臭,还是那个垃圾箱臭?”“那是不一样的!”
他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对我的问题没有正面肯定或否定,却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结论。睿小小年纪,处世如此圆滑,即不得罪我,又巧妙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这与我和他妈都是胸无城府的人很不一样。
睿也有顽皮和天真烂漫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我指着天上的白云问他:“云在做什么?”“在天上散步!”才5岁的孩子,他不是诗人,但他起码比我有想象力!
还有一次,我去学校接他。随着一阵铃声,学生们排着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走出了教学楼。我一眼看到人群中的儿子,而且我和他的目光有过几秒钟短暂的接触,我甚至看到了他眼神中兴奋的光芒。而当我想叫住他时,他却突然把头扭向别处。直到队伍解散,他才像突然见到我似的撒着欢向我的怀里扑来。我这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做给老师看的。而值得我欣慰的是,一个7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如何去克制自己的情绪。
睿在国内只读过小学一年,记得他当时的班主任姓王,刚从师范毕业不久,其素质很低,动辄打骂学生。睿不喜欢中国学校的原因之一,就是感觉老师太“法西斯”。直到现在,提起在国内上小学的事,睿还心有余悸。刚出国那会儿,我经常问他同样的问题:“国内和国外的老师有什么不同?”“中国老师打人。”“国内好还是国外好?”“国外好!”如果说王老师属于中国教师队伍中的个别现象,那么就是睿的不幸了。
睿是左撇子,对此我和他妈一直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上学校后,王逼他用右手写字。这一点我可以理解,在我小时候学校里也是这么要求孩子们的。在国内这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国外就属于侵犯人权了。由于突然改成右手写字,睿一时适应不了,从而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为了评先进班级,每逢考试王就让睿向当医生的妈妈要诊断书,考试的当天就留在家里。睿怕我们去学校找王,因此一直对我们隐瞒实情。如果碰巧被我发现问他为什么没有去学校,他就谎称学校放假。我和他妈当时谁也没在意,更没有想到孩子会撒谎。而睿回到学校后,因交不出病假条总会受到王的体罚和打骂,这些还是他长大后才告诉我们的。有几次王直接把电话打给他妈索要病假条,起初他妈怕不答应,王会因此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所以就违心地开了诊断书。谁知王变本加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妈终于到学校里找王理论。但之后又非常后悔,整天提心吊胆,生怕王会因此给睿“穿小鞋”。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在国内学生家长要看老师的脸色并投其所好,而国外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果多次被人投诉,当教师的资格就难免不保了。
移民加拿大
我是拿工作签证出国的,从家的意义上讲我算是打前站的。一年半以后,老婆和儿子才凭着移民纸漂洋过海来加拿大和我团聚。那年儿子还不到8岁,对移民这样的大事,除了好奇,再就是知道了一个事实,即从此以后我们全家可以生活在一起了。我不知道,由于生活的改变给儿子的心理会带来怎样的伤害或改变,但我可以明白无误地说,出国是我们大人的选择,孩子完全是被动的。我不想说什么出国全是为了孩子,不是,我就是为了自己,为了能实现我梦寐以求的出国梦。
在加拿大上小学很简单,只要告诉校方家庭住址和大人的联系方式就可以就近入学了。不像美国的学校首先要核查孩子过去的医疗状况,看是否接受过美国认可的预防措施,否则必须去当地医院补齐所有缺项才能入学。我和他妈商量后决定让儿子就近上了一所小学。至于应该上几年级,我们却完全没有概念,于是就按在国内上学的进度入学了。事后想想,这种做法过于草率。起码应该事先听取一下“过来人”的意见,再权衡利弊,设身处地去考虑孩子的适应能力,然后根据情况再做决定。幸好加拿大小学学习的内容比国内浅,否则睿很难跟上进度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另外加拿大学校里气氛比较宽松,老师和同学们又非常友善,乐于助人,从而也大大地缩短了睿适应的周期。
一个月下来,我惊奇地发现,儿子眼里的忧郁消失了,而且还多了几分自信。每次当我问起他是否喜欢新学校时,他总是仰起头来,毫不犹豫地说:“喜欢,非常喜欢!”他的班主任还专门让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steven关照儿子,并安排他们同桌,使得儿子很快就如鱼得水般地习惯了一切。放学后,儿子在steven的陪同下去离学校只有5分钟路程的after school,等我们下班后接他回家。after school很像国内的学前班,是專门为那些放学后家里没有大人照顾,又不符合政府规定年龄可以独自留在家中的孩子们准备的。在after school里,不但有各种专业教师,还有许多玩具、书本和零食。正因为有了它,双职工的家长们才能安心工作。
加拿大是个福利很好的国家,新移民可以免费享受许多公共福利,如after school、医疗保险、各种职业培训班等。
儿子很快就喜欢上了国外的生活,只是还没有加拿大 当地的孩子那么open、坦然和从容。平时我们出去散步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睿的同学,而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即使才认识不久,也会主动和儿子打招呼。起初睿很不习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知所措,他總是故意装出一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样子。对此我和他妈都很不以为然,于是就以家长自居,简单粗暴地训斥他的“不礼貌”。现在想想,当时儿子也很无奈,他出国才几天,就要直面和国内大相径庭的语言环境、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又如何能从容自若地应对这一切变化呢?作为家长,我们很少设身处地去想他的处境和难处。不仅如此,为了所谓的面子,无理地去指责孩子,这是一种自私更是修养问题。
其实孩子也和大人一样,需要时间和学习,去适应和融入到一个文化、语言、环境都是全新的社会中去。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付出代价,也会犯许多错误,这就是成长过程。
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总会习惯性地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却吝啬地不肯给孩子机会和时间,用我们望子成龙的一厢情愿,采取拔苗助长的方法,强迫孩子按照我们的意志和价值观去生活和成长,这是一种对孩子人格的亵渎和践踏,更是一种犯罪行为。
有一天老婆突然告诉我,老师说儿子的数学成绩有点退步,希望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回家后我翻了翻他的课本,里面都是些最基本的乘法运算。于是叫他过来:“6乘8是多少?”他拿个纸写了半天才得出结果,是加法累计的方法。“用九九表重做!”我大声呵斥道。“忘了。”他眼泪巴巴地看着我小声地说。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因为在国外做乘法时不用九九表,是我犯了经验主义。但即便如此,我还是用了几天时间,硬逼他背熟了九九表。两周后,他拿回的卷纸上有一个用红笔圈着的100分。我不知道儿子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我也不关心过程,但结果却是我满意的。从小学到中学,这是我唯一一次检查睿的作业。
如果不是西方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善和健全,使得孩子们有一个良性的成长空间,如果睿一直在那个动辄就不让他参加考试的王老师阴影下,不知道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更别说能考上美国名校了。而我们一直以来采取的放羊式管教孩子的方法,误打误撞地让孩子毫无障碍地去遵循西方社会中那些优秀的、适合人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正是由于我们在教育孩子上的无为,才有了睿的有所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