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角膜非球面参数分布特征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hu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近视准分子激光人群术前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参数(Q值)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前瞻性研究。应用基于Scheimpflug照相原理的Pentacam HR眼前节测量及分析系统对75例近视患者右眼进行测量,患者分为低度角膜散光组(前表面散光<+1.00 D)和中高度角膜散光组(前表面散光≥+1.00 D),系统分析角膜前后表面平均Q值分布特征,角膜中央不同角度范围Q值分布特征,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半子午线上Q值分布特征。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内Q值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该75例角膜中央30°范围平均Q值前表面为– 0.17±0.09,后表面为-0.02±0.16。角膜前表面2组不同角度范围平均Q值均小于0,且2组对应角度范围内Q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内不同角度范围平均Q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0、9.963,P<0.01),2组Q20均大于Q30及Q2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30及Q2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后表面Q30趋近于0,Q25及Q20均大于0,Q30<Q25<Q2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4.614,P<0.01)。角膜前表面2组不同半子午线上平均Q值均为负且2组对应半子午线上平均Q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同半子午线上平均Q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62、31.935,P<0.01)。低度角膜散光组QN30小于QT30、QS30及QI3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T30、QS30及QI30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角膜散光组QS30及QI3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N30<QT30且QN30及QT30小于QS30及QI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表面QS30趋近于0,QI30为正,QN30及QT30为负,不同半子午线上平均Q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50,P<0.01),其中QT30及QS3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N30<QT30且QS30<QI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形态由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坦,后表面由中央到周边逐渐变陡峭。随角度范围的变大,角膜前表面变平坦的速率加快,后表面变陡峭的速率减慢。前表面各半子午线方向均为长椭圆形,从中央到周边其表面均逐渐变平坦。角膜前表面散光的大小未影响角膜前表面的形态。后表面上下方半子午线方向为扁椭圆形,鼻颞侧半子午线方向为长椭圆形。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观察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 390例,收集入院时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eGFR、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CR)等资料。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按四分位数分别分组(由低到高T1~ T4组、D1~ D4组和I1~ I4组)
采用自编《古代文献全文检索》手机APP,全面检索系统收录的《本草纲目》《海药本草》等789部医药典籍,并结合原植物形态进行考证.发现古代降香、降真、降真香均指同一种香药
目的利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法探讨高锰酸钾外用制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用药错误风险点。方法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和北京妇产医院建立高锰酸钾外用制剂用药错误防范策略研究组,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收集失效模式和风险点,对其严重程度(S)、发生频率(O)和发现指数(D)进行评分,确定风险优先级数(RPN),以RPN评分>150为高风险点,制订防范措施。结果根据文献报道,高锰酸钾外用制剂用药错
期刊
目的探讨接受贝伐珠单抗(BEV)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CR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蛋白尿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BEV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CRC和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52例,男性166例(65.9%),女性86例(34.1%);年龄23~81岁,平均(58±11)岁;CRC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