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的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该品种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临麦4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57-01
临麦4号是由山东省临沂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通过在我场2年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产量结构合理等优势,深受广大农户的喜爱。
1特征特性
临麦4号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42d左右,幼苗半直立,株高79cm,株型半紧凑,叶片上举,茎叶蜡质明显,高抗倒伏,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棍棒状,穗粒数约45粒,千粒重43~48g,容重约776g/L,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半硬质。有效穗数480万穗/hm2左右。经抗病性鉴定:中抗至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经检测,籽粒含蛋白质13.2%,湿面筋36.1%,出粉率64.0%,沉淀值20.7mL,吸水率55.8%,形成时间2.2min,稳定时间1.3min,面粉白度82.4。适宜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
2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7.55kg/hm2,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6.20%。连续2年在我场种植,平均产量都在8 250kg/hm2以上,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6.0%以上。
3栽培技术
3.1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把精选好的临麦4号小麦种子用2.5%适乐时或敌委丹悬浮种衣剂对其进行包衣处理,一般用适乐时、水、种的比例为1∶13∶1 000,如果用敌委丹,用药量加倍;防治重点根病地块,可按适乐时∶敌委丹∶水∶种=4∶6∶13∶1 000的比例进行种子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可在配好的药浆中按种子量的0.1%再加甲基异柳磷(40%乳油)或其他常用种子处理杀虫剂。包衣后的种子至少堆闷30min后再进行播种。
3.2精细整地,合理施肥
在前茬作物收割后,要结合施肥深耕松土。用磷酸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氯化钾120kg/hm2作基肥,施肥的同时可再加杀虫剂5%除齐(二嗪磷)15~30kg/hm2防治地下害虫,所有肥料、农药结合深耕全部均匀施入土壤,一般要耕深25~30cm,打破犁底层,耕后及时耙透、耙平、耙细。
3.3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近几年气候,我场一般在10月中旬至下旬播种最为适宜,一般播种量为120~150kg/hm2,播种时要均匀,严防重播漏播,播种深度一般3~5cm为宜,如果土质差、坷垃多,又遇干旱天气,播种后接着镇压,随即浇水,争取一播全苗。
3.4冬前管理
(1)疏密补稀,确保苗全苗匀。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将疙瘩苗疏开,补种在缺苗断垄处。
(2)浇好冬水,有利保苗越冬,一般在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
(3)冬前除草,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冬前麦田杂草大部分已经萌发,最好在冬前除草。针对阔叶类杂草,可用巨星(75%苯磺隆)15~30g/hm2对适量水喷雾;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世玛(甲基二磺隆)375mL/hm2 对水喷雾;2种杂草混生的地块,可把2种药混在一起喷施。
3.5春季管理
(1)防治病虫害。3月中旬至下旬,正值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可用锐思敌(有效成分为20%氧化乐果)750mL/hm2 加三唑酮乳油750mL/hm2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
(2)追肥浇水。采取氮肥后移技术,追肥可适当推迟到拔节期至拔节后期,一般在3月下旬左右,追施尿素300 kg/hm2,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在追肥的同时可再加5%除齐15~30kg/hm2。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药效,同时防止倒春寒对小麦的冻害,追肥结束后要随即浇水。
3.6后期管理
(1)防治病虫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抽穗至扬花期)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临麦4号颖壳较松,要特别注意防治小麦吸浆虫,一般在抽穗后扬花前喷施1次“三防一增”药,以防病、防虫、防早衰、增强抗倒伏能力。具体操作办法:可用粮果丰(38%多·福·酮)900g/hm2 锐思敌(或其他种类杀虫剂) 磷酸二氢钾750~1 050g/hm2 助壮素300mL/hm2 混合喷雾,隔7~15d可再喷施1次。粮果丰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锐思敌可防治麦蚜、小麦吸浆虫等害虫;磷酸二氢钾可延长小麦绿叶功能期,防止早衰;助壮素可增强小麦抗倒能力,增加千粒重。
(2)合理浇水。一般在抽穗前后浇1次水,为坐脐和籽粒形成提供水分,防止籽粒退化并为籽粒容积扩大创造适宜的条件。在小麦开花后10d左右再浇1次灌浆水,以延缓小麦后期衰老,提高千粒重。
3.7适期收获
适期收获是减少消耗和损失,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环节,一般在蜡熟末期,籽粒含水量20%左右时为收获适期。
关键词 临麦4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57-01
临麦4号是由山东省临沂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通过在我场2年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产量结构合理等优势,深受广大农户的喜爱。
1特征特性
临麦4号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42d左右,幼苗半直立,株高79cm,株型半紧凑,叶片上举,茎叶蜡质明显,高抗倒伏,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棍棒状,穗粒数约45粒,千粒重43~48g,容重约776g/L,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半硬质。有效穗数480万穗/hm2左右。经抗病性鉴定:中抗至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经检测,籽粒含蛋白质13.2%,湿面筋36.1%,出粉率64.0%,沉淀值20.7mL,吸水率55.8%,形成时间2.2min,稳定时间1.3min,面粉白度82.4。适宜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
2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7.55kg/hm2,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6.20%。连续2年在我场种植,平均产量都在8 250kg/hm2以上,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6.0%以上。
3栽培技术
3.1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把精选好的临麦4号小麦种子用2.5%适乐时或敌委丹悬浮种衣剂对其进行包衣处理,一般用适乐时、水、种的比例为1∶13∶1 000,如果用敌委丹,用药量加倍;防治重点根病地块,可按适乐时∶敌委丹∶水∶种=4∶6∶13∶1 000的比例进行种子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可在配好的药浆中按种子量的0.1%再加甲基异柳磷(40%乳油)或其他常用种子处理杀虫剂。包衣后的种子至少堆闷30min后再进行播种。
3.2精细整地,合理施肥
在前茬作物收割后,要结合施肥深耕松土。用磷酸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氯化钾120kg/hm2作基肥,施肥的同时可再加杀虫剂5%除齐(二嗪磷)15~30kg/hm2防治地下害虫,所有肥料、农药结合深耕全部均匀施入土壤,一般要耕深25~30cm,打破犁底层,耕后及时耙透、耙平、耙细。
3.3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近几年气候,我场一般在10月中旬至下旬播种最为适宜,一般播种量为120~150kg/hm2,播种时要均匀,严防重播漏播,播种深度一般3~5cm为宜,如果土质差、坷垃多,又遇干旱天气,播种后接着镇压,随即浇水,争取一播全苗。
3.4冬前管理
(1)疏密补稀,确保苗全苗匀。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将疙瘩苗疏开,补种在缺苗断垄处。
(2)浇好冬水,有利保苗越冬,一般在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
(3)冬前除草,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冬前麦田杂草大部分已经萌发,最好在冬前除草。针对阔叶类杂草,可用巨星(75%苯磺隆)15~30g/hm2对适量水喷雾;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世玛(甲基二磺隆)375mL/hm2 对水喷雾;2种杂草混生的地块,可把2种药混在一起喷施。
3.5春季管理
(1)防治病虫害。3月中旬至下旬,正值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可用锐思敌(有效成分为20%氧化乐果)750mL/hm2 加三唑酮乳油750mL/hm2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
(2)追肥浇水。采取氮肥后移技术,追肥可适当推迟到拔节期至拔节后期,一般在3月下旬左右,追施尿素300 kg/hm2,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在追肥的同时可再加5%除齐15~30kg/hm2。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药效,同时防止倒春寒对小麦的冻害,追肥结束后要随即浇水。
3.6后期管理
(1)防治病虫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抽穗至扬花期)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临麦4号颖壳较松,要特别注意防治小麦吸浆虫,一般在抽穗后扬花前喷施1次“三防一增”药,以防病、防虫、防早衰、增强抗倒伏能力。具体操作办法:可用粮果丰(38%多·福·酮)900g/hm2 锐思敌(或其他种类杀虫剂) 磷酸二氢钾750~1 050g/hm2 助壮素300mL/hm2 混合喷雾,隔7~15d可再喷施1次。粮果丰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锐思敌可防治麦蚜、小麦吸浆虫等害虫;磷酸二氢钾可延长小麦绿叶功能期,防止早衰;助壮素可增强小麦抗倒能力,增加千粒重。
(2)合理浇水。一般在抽穗前后浇1次水,为坐脐和籽粒形成提供水分,防止籽粒退化并为籽粒容积扩大创造适宜的条件。在小麦开花后10d左右再浇1次灌浆水,以延缓小麦后期衰老,提高千粒重。
3.7适期收获
适期收获是减少消耗和损失,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环节,一般在蜡熟末期,籽粒含水量20%左右时为收获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