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语文教学的梦想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教学,扎实展现魅力;情感熏陶,无痕彰显智慧。这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的感悟,更是我行走在语文教学路上一直追寻的梦想。
  语文教学来不得半点儿虚假,文字教学,只有扎实才能展现魅力。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所表达的内容,还要让学生透过内容,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语文教学,只有聚焦了文字,关注了表达,课堂才能更具魅力,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我们必须时刻谨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练就一双能够洞穿语文本质的火眼金睛,从文质兼美抑或看似平淡的课文中发掘出那些非常有价值的语文“因素”,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学语文,我们必须满怀语文的敏感,去关注课文中的字词句段,去探究深藏于内容背后的语言表达的秘妙。切不可被精美的课件诱惑,被热闹的辩论俘获,被精心设计的语言、动作蛊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摒弃所谓的完美、所谓的诗意,但绝不能放弃了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探寻和研究。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行走,无论走了多远,走了多久,走到了何处,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准行进的目标,切不可迷失了方向。
  扎实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准确的定位。语文课,就应从语言的学习运用着手,在语言的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语言都应当直击靶心,直指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这一核心目标,少做或者不做那些隔靴搔痒、不痛不痒的事情,切莫“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语文课的教学,关乎语言运用,也关乎思想情感。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写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看得见的显性因素,那么,人文性则是看不见的隐性因素。语文教学,我们必须将着力点放在语言运用上,凸显工具性的特征,同时,又不能忽视了人文性。我们应当将人文性融入到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同生共长,相得益彰。
  语文课上,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让人文性堂而皇之地“显山露水”,也不要让人文性草率生硬地“狗尾续貂”,否则,人文性就极可能沦落到“贴标签”的下场,甚至让语文课“思品”化、“科学”化,冲淡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因此,情感的激发、态度的指引等都应该力求无痕,在语言文字的习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如随风潜入夜的春夜喜雨一般润物无声。我想,当情感的熏陶感染与语言的实践运用相融合,实现了无缝对接后,语文教学的智慧便在无痕中彰显出来了。
  文字教学,扎实展现魅力;情感熏陶,无痕彰显智慧。这样的梦想需要坚守,更需要行动。我相信,用扎实的实践奠基,用智慧的思考润泽,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能差异生指在国家体质测试中,运动能力测试与其他学生整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他们受先天遗传或后天锻炼等因素影响,与其他学生在体能上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运用有效干预手段,使他们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体能素质?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能差异生;校外干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