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俗语词方言证诂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por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白话小说里使用的一些俗语词,有的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普通话口语里已经消失。且在中古以前的古代文献里亦极罕见,所以至为费;有的注释虽也能自圆其说,但不甚确切,令人有隔鞋搔痒之感。然而,由于语言发展在区域上的不平衡性,有的俗语词在某些方言里还存在,这就为我们准确解释这些近代汉语俗语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云南方言来诠证几条明清小说的俗语词,对其意义用法试加考辨。
  碜(硶)
  《金瓶梅词话》21回:“说他爹怎的跪着上房叫妈妈,上房的又怎的声唤摆话得到,硶死人了。”又76回:“也有这元姐只管审问他,说得 硶死了。”白氏《金瓶梅词典》“硶”字条说释引以上二例,释曰:“丑,(话)难听。”谨按:此处所释亦通,但不确切。《小说词语汇释》释为“丑恶”亦不确切。此处的“硶”当为羞耻之义。“硶死人”犹言“羞死人”。云南滇中汉语方言尚说害羞、羞人,难看、难听到见不得人为“cěn”,如:太难听了,晓不得硶死人罗咯。称下流无耻,不要脸亦为“硶cěn”。如;那婆娘硶cěn得很,哪样的男人都上她的床。云南昭通方言亦说羞耻为“硶cěn”。总之,羞耻,见不得人是“硶”的基本义,故而引申指见不得人的事。如《金瓶梅词话》八十五回:“俩个弄得好碜儿。只把我合在缸底一般。”“硶儿”即羞于见人的事儿。
  “硶”亦作“碜”。《孽海花》22回:阳伯摇摇手到:“你别碜了!小玉你来,我们看一看,外边儿都是些谁呀!”这里的“碜”亦为羞耻义,犹言“别不知羞耻。”《小说词语大词典》释“碜”为“肉麻”,亦通,但不准确。有《金瓶梅词话》74回:“妇人道:‘怪硶货,我是你房里丫头,在你跟前服软?’”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小说词语大词典》并释“硶货”为“丑货”,亦不够准确,当释为不知羞耻的东西,犹言“骚货”。
  搊、搊扶
  《金瓶梅》21回:“刚走到仪门首,不想李瓶儿被地滑了一交,行动一磨就倒了。这金莲怪乔叫起来到:这个李大姐,只相个瞎子,我搊你去,到把我一只脚踩雪里。”又26回:“缠得西门庆急了,叫来安儿搊他起来”。又59 回:“吴银儿与孙雪儿向前搊扶起来,坐在净桶上面。”《金瓶梅词典》、《小说语词大词典》分别将以上例句中的“搊”、“搊扶”解释为搀扶。谨按:其释似无不通,然不确切。“搊”与“扶”、“搀扶”义类确有相通之处,但似乎不能等同。“搊”字往往有一种往上推,向上提起的动作,此非“扶”字所能概括。云南方言里“搊”与“扶”在意义和用法上就有着明显的分工。持住使不倒下一般用扶;把倒下、躺下者往上推举或向上提高、抬高用搊。如:我爬不上去,快搊我一把。这里的“搊”就不能以“扶”来替换。而以上所引四例明代小说中的“搊”所出现的语境,皆含有往上的动作需要,故以“扶”释“搊”,不太确切。
  由于不明“搊”有往上提起、抬起之义,有的辞书误将“搊”的意义强加分割,另立义项。如《西游记》40回:“行者大惊,走近前,把唐僧搊着脚,推下马来,叫:‘兄弟们,不要走了,妖怪来矣。’”小说于“搊”字无注。《明清小说辞典》收此例,于“搀扶”项之外另立一个义项,释“搊”为提,揪。按:所释误。此处之“搊”,亦“抬起、抬高”之义。这里写唐僧等人突遇险情,行者赶紧将唐僧的脚抬起,使其失去平衡,而倾斜至另一边顺势推下马来。又《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48回:“(张柏)把个牛角带往上搊了搊,把个狼牙棒手里摆一摆,说道:‘元帅少坐片时,容末将擒此妖婢。’攀鞍上马,跑出阵前。”《小说语词大辞典》收此例,释曰“提紧”。不确。“搊”无紧义,只是提起、提高。《汉语大词典》第六册于“搊”字的第三个义项解释为:“束紧”。例引唐代陆龟蒙《新夏东郊闲泛有怀袭美》诗:“经略彴时冠暂亚,佩笭箵后带频搊”,所释非是。此处“搊”系往上提起之义,“频搊”与上句“暂亚”是极工整的反义对。“搊”与“亚”为反义关系。“搊”义为提拉,高提,而非束紧。此句是言束佩笭的带子垮下又提高,提高又垮下,故言“频搊”。假如束则紧之,何必频频搊?“亚”义犹压,低压,此义在唐宋诗词中常见。如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诗:“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宋欧阳修《渔家傲》词:“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
  又《汉语大词典》所列“搊”字第三个义项为:“撩,掀”。引杨朔《三千里江山》的用例与释语相符,而所引之《醒世姻缘》用例与释义不甚吻合。其例为《醒世姻缘传》第40回:“说着,打发婆子上骡子,给他搊上衣裳,跐上了蹬。”实际上此处的“搊”字亦提起、提上之义。且“撩、掀”义亦提上之义的引申。因此,《汉语大词典》“搊”字缺失“提起、抬高”这个义项,应当补充。
  刷子
  《水浒》20 回:“王婆见了道‘这个刷子蜇的紧!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上,只叫他舔不着,那厮会让讨县里便宜,且叫他老娘手里纳些败缺’。”胡竹安《水浒词典》释曰:“刷子:傻瓜,饭桶。”并引例:无名氏之曲《冤家债主》第二折:“为甚阎王不勾我,世间刷子少我钱。”《清平山堂话·杨温拦路虎传》:“马都头道:‘员外可知庵老,元来你这般刷子’。”《汉语大词典》“刷子”条亦列有“刷子、浪子”一项,亦引用了上面所录《冤家债主》之“刷子”:以“浪子”释《水浒》中的“刷子”。谨按:《水浒词典》所释非是。《汉语大词典》释《水浒》中的“刷子”为“浪子”得之;而释《冤家债主》之“刷子”为“傻子”,则不确切。以上例句中的“刷子”当分属两个义项,下面分别予以考证。
  《水浒》24回中的“刷子”当即“勤儿”,亦即“浪荡子”。李法白等所编《水浒语词词典》释曰:“宋元时称行院的嫖客为刷子,意为浪荡弟子。明徐渭《南词叙录》:‘勤儿,言其勤于悦色,不惮烦也。亦曰刷子,言其乱也’。又引《水浒》24 回:(西门庆)去身边摸出一两来银子,递与王婆,说道:‘干娘权收了做茶钱’。婆子笑道:‘何消得许多?’西门庆道:‘只顾放着。’婆子暗暗地喜道:‘来了,这刷子当败’。”这里的“当败”与上所引之“纳败缺”皆指破费银两,而非败事,故并非是傻子所为。西门大官人谁不知是清河县内极有手段的奸诈之人,王婆怎会称其傻子呢?《水浒语词词典》所释不误。至于元曲《冤家债主》二折中的“刷子”释做傻子,饭桶,实为误会,亦指浪荡子弟,浪荡子弟挥霍无度,故易为人所赚。所以此折接下来的道白说道:“小子叫做柳隆卿,这个兄弟是胡子转。在城有张二舍,是一个真傻厮,俺两个帮着他赚些钱钞使用。”玩味上下文,前后出现“刷子”与“傻厮”,并非行文变化,错综同词,实为两个概念。这里并非言“刷子”等于“傻厮”而是指这个“刷子”(浪荡子)是个傻厮。“刷子”亦为浪荡子。那么,《清平山堂话本》中的那个“刷子”又是指什么呢?
  上面所引《清平山堂话》中的“刷子”与前面所述用例的含义完全不同。即非指浪荡子,更非指傻子,而是恰恰相反,是指有本事,有能耐的人。“原来你这般刷子!”一句,上海古籍出版社92年版标点作句号,不妥,当为感叹号。这是标点者对“刷子”一词的理解有误所致。这里是感叹句,而非叙述句,马都头所言是反唇相讥。此句犹言:“原来你这般有本事!”此前写马都头刚到杨员外门上,“问到:‘员外在那里?’茶博士道:‘在里面使棒。’马都头道:‘你看!我道你使棒,他却酷爱。’”所以进门见到杨员外与杨温比棒就说道:“原来你这般刷子!”显然是讽刺,挖苦杨员外逞能。故弄得杨员外急忙申辩:“不是,他要上岳,共山东夜叉李贵使棒,我见他说,共他使看。”言下之义是表白自己并非逞能,显本事。可见这个“刷子”绝非“傻子”之义,而是有本事,有能耐的意思。《清平山堂话本》此篇接下写杨温与马都头比试棒术之后,“杨(温)官人道:‘都头使得好,我不是刷子。’都头起来,着了衣裳道:‘好!你真个会。’”此例多种词书的刷子条皆引,而其中的“刷子”一词显而易见更不能解释为“傻子,饭桶。”这个“刷子”正顺着上文的“刷子”而来,上面的“刷子”是马都头的挖苦之言,这里的“刷子”则是杨(温)官人谦逊之词。“不是刷子”犹言“没甚功夫”、“没甚本事”。
  以上对“刷子”的考释,通过类比,大体已能说清问题。那么能否从现代方言里寻求佐证呢?答案是肯定的。滇川边境方言里大部分地方皆言找女人为“刷皮子”。“皮子”指“女人”,“刷”犹为嫖、玩(女人),引申指一般找女朋友。这个“刷”是明清时期“刷子”意义的遗留。今天云南方言称找女朋友,玩女人方面有手段为“有两刷子”,“有几刷子”。这恰好与《清平山堂话本》里两例“刷子”的用法、含义基本吻合。由此可见,“刷子”非为傻子、饭桶,而是有本事,有能耐。
  
  参考文献
  [1]明·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明刊本
  [2]清·曾朴《孽海花》,上海古出版社,1979
  [3]明·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4]明·洪梗《清平山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张季高《明清小说词典》,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
  [6]胡竹安《水浒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7]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3
  [8]罗贯中、施耐安《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9]黄霖《金瓶梅大词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通讯地址:315321 浙江慈溪市逍林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