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我国古代谚语中的概率思想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从我国古代谚语中提取,“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用概率思想对其作一个崭新的诠释。并且联系现实生活,进一步说明这些思想在生活之中的体现与应用。
  关键词:古代谚语;概率思想
  随着科学的发展,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生活的数学无处不在。 而概率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样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习惯把数学称作自然科学的皇后, 因为自然科学和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数学与社会科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看似与数学一点儿关系的艺术都与数学有著一丝亲缘。 比如,《庄子· 天下篇》 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这样一句话中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 又如, 曾有学者阐述一句古诗“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包含着数学中的极限思想。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由此看来, 中国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句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 所以, 遵循以上的想法, 本文就以汉语中的谚语为研究对象, 寻找谚语中蕴含的概率思想。 中国古代谚语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 一句简单的谚语可能蕴含着一些数学思想, 而深入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以及深层次地认识它们。 文章就以“中国古代谚语中的概率思想” 为主题, 寻找这些谚语中的概率思想, 让我们对之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于“我国古代谚语中的概率思想”西藏大学学报上曾发表过一篇名为《谚语中的概率论》的文章,主要从谚语中提取了“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坚如铁”,“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吃剩下的东西有福气”,“常赌无赢家”,“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瞎猫也能碰见死老鼠”从概率论的角度予以证明。当然文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这篇文章将从概率论的角度论证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一句谚语,一来与之相互补充,二来也使之构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看似与数学一点儿关系的艺术都与数学有着一丝亲缘。本文就以汉语中的谚语为研究对象,寻找谚语中蕴含的概率思想。
  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是说:许多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在那里。三,泛指多数。现代解释是说,许多人同行,其他人各具优点和缺点,他们的优点我们要学习,他们有缺点,如果自己有要改正;如果没有要自己注意加以防范,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都可以是我的老师。接下来的论述,我们均采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原意,在此以作说明。
  二、结语
  我国古代谚语中蕴含概率思想的当然还有很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和探索。由于本人的能力及学术水平有限,有些地方尚不能有全面的分析,若有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指正为谢。
  参考文献:
  [1]温端政.《新华谚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
  [2]韩旭里 ,谢永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修订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5
  [3]王琼.《谚语中的概率论》[J].西藏: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第24卷第2期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 450000)
其他文献
摘要:为全面掌握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现状、特点及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教学。今年以来,我对全校22个班的800多名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进行了一次调查和研究。总的感到,学生喜欢音乐,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认知、审美经验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和自我意识较为明显。但由于音乐学科是副科,没有升学的竞争压力,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学习动力,往往很大程度取决于音乐
J2EE作为企业软件的主力平台,技术已相当成熟,基于该平台的各层应用框架、中间件等产品也十分丰富。然而传统的基于多层框架的开发模式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各层框架组合使用,配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