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84989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和经验,简要介绍了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和直觉思维的培养,仅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学 直觉思维 培养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数学直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一、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
  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从培养直觉思维的必要性来看,笔者以为直觉思维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简约性。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的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2、创造性。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我国的教材由于长期以来借鉴国外的经验,过多的注重培养逻辑思维,培养的人才大多数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直觉思维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正是由于思维的无意识性,它的想象才是丰富的,发散的,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因而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伊恩.斯图加特说:"直觉是真正的数学家赖以生存的东西",许多重大的发现都是基于直觉。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五个公设都是基于直觉,从而建立起欧几里得几何学这栋辉煌的大厦;哈密顿在散步的路上进发了构造四元素的火花;阿基米德在浴室里找到了辨别王冠真假的方法;凯库勒发现苯分了环状结构更是一个直觉思维的成功典范。
  3、自信力。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其二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不可否认情感的重要作用,但笔者的观点是,兴趣更多来自数学本身。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勵,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高斯在小学时就能解决问题"1+2+ …… +99+100=?",这是基于他对数的敏感性的超常把握,这对他一生的成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现在的中学生极少具有直觉意识,对有限的直觉也半信半疑,不能从整体上驾驭问题,也就无法形成自信。
  二、直觉思维的培养
  1、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进发出思维的火花的。阿提雅说:"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一样东西,而且你通过大量例子以及通过与其它东两的联系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对此你就会产生一种关于正在发展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直觉。"阿达玛曾风趣的说:"难道一只猴了也能应机遇而打印成整部美国宪法吗?"
  2、渗透数学的哲学观点及审美观念。直觉的产生是基于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把握,而哲学观点有利于高屋建邻的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些哲学观点包括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转化、对称性等。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提高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数学事物间所有存在着的和谐关系及秩序的直觉意识,审美能力越强,则数学直觉能力也越强。狄拉克于1931年从数学对称的角度考虑,大胆的提出了反物质的假说,他认为真空中的反电子就是正电子。他还对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质疑,他曾经说,如果一个物理方程在数学上看上去不美,那么这个方程的正确性是可疑的。
  3、重视解题教学。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择支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设置直觉思维的意境和动机诱导。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以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直觉思维的悟性。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自己的直觉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跟着感觉走"是教师经常讲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里已蕴涵着直觉思维的萌芽,只不过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思维观念。教师应该把直觉思维冠冕堂皇的在课堂教学中明确的提出,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特征;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诸如:换元、数形结合、归纳猜想、反证法等,对渗透直觉观念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稗益。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同等重要,偏离任何一方都会制约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伊思.斯图尔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直觉和严格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美感的逻辑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学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以现有文本为基础,在作文的拟题、立意、技法、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写作范式,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为一体,既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又解决了作文教学的痼疾。促使学生重视课文,乐于写作,提高了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从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活用教材  笔者认为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从现成的教材中学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
期刊
摘 要 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备好每节课,把握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师生互动,同时把课改新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 生物 教学法 思考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多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备好每节课  对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谈了几点看法: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提问设计要“巧”;提问设计应有“度”。  关键词 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思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
期刊
摘 要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地理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目前的 大气候条件下,中学地理却出现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学习兴趣  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地理,自觉地学好地理。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只
期刊
摘 要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只有认认真真地过了识字这一关,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才不会有障碍。我们相信:只要有我们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有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识字教学一定会取得成功。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动探究 创造中识字  一、在情境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识字的主渠道,在课上,我们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如教学
期刊
摘 要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结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  语文课教学追求的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
期刊
摘 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人才, 因此,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也承担着这一使命,培养社会所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道,对促进高中学生物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  关键词 初中地理 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言训练有被削弱的严重倾向,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新课标的精神,阐述了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 》 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 探究”、“开放
期刊
摘 要 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部分一直为许多学生的造成障碍,有效地扩大和巩固词汇量,培养语感,为写出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理解是考查考生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是考查考生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它要求考生既能掌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又能掌握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细节;既能理解具体事实,又能理解抽象概念;既能理解字面意思,又能理解深层含义;既能理解单个句段意义,又能理解通篇逻辑关系。  关键词 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