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的三个突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lmmtt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审视材料,细读要求,明确任务指令”是突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的前提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审视材料、细读题目要求,根据命题者提供“任务驱动”,也就是发出“写作指令”的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因此,审视材料,细读要求,明确任务指令应成为突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的前提。可以说,任务确定,是定位器,是罗盘;任务不确定,就会千辛万苦劳而无功。
  比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有三个主要写作任务指令:①“选取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②“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③“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阅卷时,评分标准是这样把握的:
  1.明确地回答了任务指令,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了合理的结论,分析有一定条理,说理清晰,内容和表达有一定亮点,给48分以上(二类上)。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表达流畅的作文50分以上(一类上)。
  2.明确地回答了任务指令,有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了合理的结论,内容和表达属于中档,为符合题意。一般给42分以上。(二类下)
  3.明确地回答了问题,但是对材料解读不准确,内容和表达有欠缺的,37-39分。(三类上)
  4.仅以材料为由头,过度引申话题,判基本符合题意,34-36分。(三类下)
  5.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的作文,判偏离题意,30分以下。(四类卷)
  6.主要部分符合题意,部分内容游离、引申、泛化的适度降低档次评分。
  我们在高考作文閱卷中发现,考生不根据题目指令要求作文这种情况十分严重:
  (1)一些考生选择角度与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无关或选择角度与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只是沾边,但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时发生了严重偏差,如只选择一个关键词“共享单车”,通篇论述使用共享单车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没有体现考生对中国的认识,也没有读者意识。
  (2)也有很多考生对关键词之间的“有机关联”理解不准,把握不透,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密切,写作内容结合松散。
  (3)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写作中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读者意识表现得不明显。
  考生写出的这样“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得分当然就可想而知了。
  二、“权衡选择,旗帜鲜明,立意胜人一筹”是突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
  “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权衡性、选择性,考生要在“大是大非”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明确的看法。但观点的获取,必须“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整个事件所反映的意义和问题,还要思考材料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价值。只有作深层次的分析,我们所提出来的观点才能与众不同。而考生作文的优劣,审题立意是其分水岭,这也正是命题者匠心所在,也是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要求。这里的区分度取决于考生立意构思的能力。要想得高分,唯思想深刻,立意高人一筹。
  再以“2017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为例,这道作文题材料提供的“中国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多个领域,每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这些来华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关键词”,在自由灵活的搭配组合中可呈现丰富的意蕴,给考生提供多元选择角度和极为广阔的立意空间。可以进行二元选择与发掘,如长城 京剧,讲述古老文明的中国;可以进行多元组合与创造,如大熊猫 空气污染 美丽乡村,谈中国的环境保护,既可以展示中国文化的悠久厚重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优势,写成以“歌颂”为主题的文章,又可以运用批评思维,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体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继承与创新”“发展与隐患”等关系视角,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多样、立体的中国。
  然而,要胜人一筹就要在“有机关联”上求新求妙。有的考生独出机杼,选择“一带一路” “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这三个关键词,用“国际担当精神”和“大国责任”这深刻的主旨将他们有机串联起来——“一带一路”彰显了“大国责任”和“国际担当精神”,“空气污染”的治理表达了国家对人类地球环境的国际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食品安全”方面国家重拳出击,果断治理的行为体现了政府对国民健康的负责担当精神。
  这样高远的立意当然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言必有据,设立运思,彰显行文标志”是突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的保证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要言必有据,理性思辨,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关联词或表层次的“路标”词指示文脉,推进说理,让全文结构严谨,内容“一目了然”,这是突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并获得高分的保证。
  考场作文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决定了阅卷老师只能泛读,不能全部精读细看。适应这种阅卷特点,考生就必须特别注意在说理阐述的过程中设立运思标志,注意扣题点睛——一定要在开头将文章所要传递的主要观点、见解、主张等呈现给阅卷老师,以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主旨、观点一目了然;同时,在文章内容流转交汇之处,还要不失时机的运用特色语言标志显示自己的运思,这些点题句、扣题句、主旨句、段首句如一面旗帜在高高地飘扬,大大加深阅卷老师对此份作文中心突出、说理透彻、论证有力、结构匀称、行文严谨的印象,从而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
  作者通联:福州市闽清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梭子蟹人工育苗基础上,进行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特别是对亲蟹培育、Z1变Z2、Z5变大眼幼体及大眼幼体变稚蟹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管理上更为成熟,如Z1变Z2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
文本细读,作为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最早是由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的。其实我们古人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比如孔子读《易》的“韦编三绝”,汉唐的经学家注释经传,明清的评点家,在字里行间的浓墨重彩,乃至古代蒙学的背诵抄默,无一不是文本细读的具体应用。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郑小伟教授在长期的教学与临床中认识到,中医所论之气,不仅有它物质性的一面,同时还具有功能性的一面。而在气理论中,脾尤为关键,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是诸气之本,元气之充。
一、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  1.手语的地位  由于生理缺陷,聋人无法通过听觉获取有声语言,手语自然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手语是聋人以手的动作、身体姿势和表情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手语是否能算得上是一种语言,人们历来都争议不休。1996年12月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聋教育研讨会上通过的《吉隆坡宣言》确定手语为聋人第一语言。确立了手语的独立语言地位。  2.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异同  自
关于海藻产业的市场化、一体化的研究,已引起我国水产界海藻部门极大的关注。作者着重围绕加快海藻产业市场化、一体化进程,是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迫切需要,加快海藻产业市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习作的核心就在于引导学生对生活和社会建立一种不同的人生体验,借助笔端将这种体验自由的表达出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约束,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确保最终目标得以落实。  一、高考作文备考常见问题  在高考作文备考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整个备考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只有强化学生的备考意识,才能确保备考工作有序进行。但是,这个过程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
本文报导用激光对接触被加工材料的液体进行热气蚀来加工和切割透明材料的方法。用氩激光器切割玻璃的切割精度可以达到1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