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生命都能自主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管理哲学,说起来就是一句话:让每个生命都能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指生命个体在教育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影响下,其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个性发展的活动过程;自主发展也是一种管理思想,它“以尊重生命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生命个体的内在动力为先导,以挖掘生命个体的发展潜能为重点,以促进生命个体形成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1985年8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20多年中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到乡镇,不管是任普通教师还是做教育的行政领导,我始终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即教育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但什么样的发展才是最有效、最有意义的发展呢?我一边在阅读有关教育学、教育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经典书籍,一边在实践中思考着摸索着……2002年7月。我非常幸运地走进了新安小学,到这样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任校长。淮安市新安小学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实验性学校,是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在这所学校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新旅这个革命团体成功实践的经验深深地启迪着我,让我豁然开朗。教育就是要让人能完全自由地、主动地、个性地、和谐地发展,教育就是要让每个生命都能自主发展。为落实自主发展的目标,我们不断探索着自主发展的教育途径,着力通过解放师生的思想、手脚和时空,来实现每一个生命的自主发展。
  解放师生的思想。自主发展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学术的力量,更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引导师生阅读校史,了解校史,走进校史。陶行知先生为新安小学老师们题写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联,永远是全校师生自主发展的精神源泉,新旅成功育人经验永远是每个生命自主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学习新旅精神,开展新时期‘三个生存”’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全体师生不仅要学会自我生存,还要帮助他人生存,更要像新旅前辈那样关心民族生存,把对他人对祖国的爱落实在平时的生活中,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上。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思想素质好有追求,知识功底厚有潜力,业务能力强有特长,科研基础实有创见”。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放眼长远,要让每个学生“新安六年,受益终生”。“强调自主、注重激励、着力内化”是我们确定的自主发展教育的三大原则。“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在引导学生实践上着力,为每个生命的成长去奠基”是学生德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前提,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为重点,以培养每个生命个体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努力通过师生思想的大解放,实现生命质量的大提升。
  解放师生的手脚。学校是师生生活的家园,也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乐园,师生在学校里都应享受职业的尊严和成长的快乐。在解放师生思想的基础上我想方设法充分解放师生的手脚,挖掘师生潜能,努力让教师乐其教,学生乐其学。理论业务学习让教师根据自己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提倡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参与、去经历、去感受、去体验;课外活动,让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去承担辅导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因此,爱岗爱生乐于奉献已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自主自立学会学习已成为学生们的良好习惯。
  解放师生的时空。在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同时,通过开展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的教师基本功竞赛、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师成长一体化考核等活动去拓展教师自主发展的时空,从而引导教师自主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自主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少先队在学生中成立若干个自主管理小队,给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在校内设立多个自主发展的阵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寻找一个“岗位”,选择一个“职业”。扮演一种“角色”,得到一份体验;组织学生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军营等,让学生的发展从课内走向课外:“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则为学生尽情展示才华搭建了又一宽广的平台,同学们参与其中尽情地享受着成长的充实与快乐。师生发展的时空拓展了,师生生命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与获取,更在于用智慧去点燃生命。解放师生思想、手脚和时空,把精神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师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使校园充盈生命的活力,使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从而促进师生生命的自主发展。
其他文献
片刻凝滞之后,人们突然间清醒过来,在摇晃的教室里争先恐后地、甚至踏过孩子的身体冲下楼去。1755年的一天,瑞士苏黎世发生了地震。惊魂甫定,人们才感觉冷了、饿了,可他们谁也不敢再上楼拿东西。也许无知者无畏,一个外表柔弱的小男孩主动跑上了楼,给同学和老师们取回了衣物。这个发育不良、性格内向的男孩的举动让所有的人感到震撼,他就是裴斯泰洛齐,那年他9岁。    一    苦命的裴斯泰洛齐5岁的时候就失去了
有学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传统课堂的主要弊端是课程价值观的扭曲,主要表现为选拔与发展的尖锐对立。一个基本的教育命题是教学即发展,教学为了发展,教学促进发展,教师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但就是这个看来毫无争议的真命题,到了日常的课堂,到了具体施教的层面。往往被一只无形的手操纵歪曲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弱化“过程与方法”,虚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
[摘 要] 苏州市平江中学校数学组在“以生为本、精讲精练、注重思维、发展潜能”的课改理念下,依据数学学科“工具品格”和“文化品格”的特点,认真开展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研究,逐步形成了“思练结合,学教融评”课堂范式.  [关键词] HPM;课堂文化;课堂教学范式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精辟地叙述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
高考不仅让我们能在四年后拿到一张烫金的文凭,它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方法,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品质。它们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未来的人生。    竞争与友情    记得无数个伴随着昏黄灯光下满教室沙沙声的辛苦夜晚,那时的我独自面对着难题,心中挫败沮丧,但是在前后左右桌的共同探讨和努力下,一道道的变态题被我们一同闯过。更记得高考前春末夏初的某个夜晚。我们一同爬到一座高楼的顶层。静默地看着漆黑的
我是一个有点懒散的人,因为懒散,即便是读书也会选择慵懒的方式,比如暖阳下斜靠在沙发里;因为懒散,也会避开大部头的理论书籍,小说随笔杂文就是我的钟爱。一次参加了南通市首届“名师之路”沙龙,得到一本冯卫东老师的《幸福的“芭蕾步”》,国庆两天里看得乐不可支:呵呵,原来涉及教育理论的书也可以这么好看。我仅用“好看”形容这本书,足以说明我依然是抱着消遣的态度读完了这本书。然而读完之后,我确实伸了一个懒腰,期
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像李庾南老师那样屡获殊荣的人并不多见,她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十大女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得主。客观地说,主要是数学教学方面卓尔不群的成就为她赢得这些殊荣的:但她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班主任,从教50年,担任班主任50年,也许是新中国历史上“班主任龄”最长的一位老师。正如朱永新先生所
《牛津小学英语》采用板块结合的安排方式,每一单元第一部分Read and say(A)是情景对话板块。该板块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以提高会话能力,同时还呈现新的词汇和句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交际情境。并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部分
随着影像、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视觉文化时代也随之到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像信息形式丰富、题材多样,充斥着我们的视觉感知,而对图像的感知是小学生最易认可也是最早的学习形式之一。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利用,享受视觉艺术,而且对于他们审美、思维、绘画能力的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美术课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的课程,就有必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来应
[校长档案]  周世东,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多年来,他遵循教育本真实施教育管理改革,追求博大恢弘的学校气质和精深的管理境界,提出了“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的管理哲学,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    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  周世东    我的管理哲学是: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敞开”是一个宽度,“精深”是一种目标。“管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体——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追求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儿童数学”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它基于儿童生活,在儿童的生活中,引领儿童的生活;它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从自我经验出发,在活动中自主建构,进而理解数学本质,同时达到儿童本质力量的全面解放与舒展!  关键词:儿童数学 数学教育 课程    一、“儿童数学”的内涵诠释    1.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