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芯片人才荒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ohu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基石和心脏(图源SIA)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并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内核,半导体行业的人才正日益成为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群体。
  随着人工智能工程化进程和智能网络汽车加速发展,人工智能芯片、车载芯片以及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截至 2020 年,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54.1万,而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左右,人才缺口高达20余万,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人才结构明显失衡。
  无处不在的小小芯片,牵动着全球产业神经。如何发力“芯人”培养,让中国在高尖端技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研发为重


  在新冠疫情催化下,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推进,人们对各类数字产品和生产工具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国际权威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10.7%,全年出货量达到2.75亿台,同比增长4.8%,是十年来的最高增长率。
  半导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物资。全球各国不断加强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审查,积极引导相关产业回流,美国、日本等方面更是为此投入大量资金鼓励企业回流。
  半导体产业的分工模式属于典型的“美国研发、亚洲生产、全球协作”。在全球产业链分布格局中,美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核心IP、芯片设计等产业链前端领域、韩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存储和材料领域、日本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设备、材料、芯片设计(DAO)等领域、欧洲企业主要集中在EDA、核心IP、芯片设计(DAO)、制造设备等领域,中国企业则主要集中在组装测试、材料、晶圆制造等产业链末端领域。

  掌握核心技术能力的顶尖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最为稀缺,复合型人才、国际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也较为紧缺。

  美国企业长期处于半导体产业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个顶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美国半导体产业以年均50%的市场占有率领先全球。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也使美国能够在研发设计领域投入更多资金,进而使美国半导体产业实现创新的良性循环。
  半导体产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设计活动在产业附加值中的占比高达53%。2021年9月24日,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发布的《2021年美国半导体产业状况》显示,过去20年,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研发支出以每年约7.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8.6%,远高于其他产业。2020年,美国半导体产业在研发方面的总投入达到440亿美元。

供需矛盾


  美国半导体产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拥有活跃的创新生态和庞大的创新人才。截至202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共提供了185万个就业岗位,并且,拥有超过27.7万名专业工程师从事研发、设计和制造等活动,具备全球规模最大的芯片设计人才队伍。此外,美国半导体行业每雇用一名工人,就会有5.7个工作岗位在美国整體经济中得到支持,2020年,该行业在美国创造了1608亿美元的收入。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美国在半导体人才供给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中国在这一领域则显著落后于主要半导体制造国。当前产业里,掌握核心技术能力的顶尖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最为稀缺,复合型人才、国际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也较为紧缺。
  自 2019 年以来,我国半导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企业上市融资能力和人才投入力度显著提升,但仍有80%以上的集成电路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并未进入本行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规模在21万左右,其中仅有13.77%的毕业生选择进入本行业就业。其根本症结在于,现行人才培养体制供给的人才难以满足产业的现实需求。

协同培养


  国家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人才短期紧缺问题。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加强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支持产教融合发展。
  此后,2020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并在该门类下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两个一级学科。
  各地高校积极响应,纷纷成立集成电路相关学院。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在内,全国已有10余所高校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
  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企业协同开展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2021年8月,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同比增长30.8%,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对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该领域人才储备和政策布局应及早考虑。

全球半导体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



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制图
其他文献
上海陆家嘴  早上9点,一批又一批的上班族不断从北京国贸地铁口涌出,面色匆忙地疾步行走。他们的目的地是国贸商圈的写字楼。  每一个工作日,城市白领的足迹都在住处和写字楼之间往复。  作为承载、传递和催化经济增长的平台,我国写字楼市场的故事与改革开放同轨,也遵循着社会经济转型的规律。  大浪涌动,将一幢幢气派的写字楼托了起来。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牵引着写字楼的进化史,楼宇经济成为一种新型城市经济形态。
期刊
2020年2月10日,深圳第一高楼、位于福田CBD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工作人员使用测温红外热像仪对进入写字楼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梁旭/ 摄)  “上班迈入方形大楼,踏入方形电梯,走入方形办公室,坐在方形格子间里面,面对着一台方形电脑。”2011年拍摄的电视剧《北京青年》如此描述在写字楼里上班的生活。  10年過去,更多的写字楼出现在了城市当中。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商办”行业发展
期刊
出于防疫需要,人们被迫居家办公。久而久之,有些公司意外地发现,居家办公并没有明显降低效率,有些员工也体会到了居家办公的舒适。  其实,在新冠疫情发生以前,各种有利于居家办公的因素已悄然涌现。  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和5G通信技术赋予了网络终端更强大的功能、更快的网速、更大的存储空间,提升了远程办公的质量与稳定性。大量个体化、专业化职业的出现也淡化了公司组织的意义。视频网站上涌现出来的UP主如雨后春笋,
期刊
顾客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朵云书院内阅读(刘颖/摄)  一座城市的代表性写字楼集群,就像城市的封面。当写字楼组成的钢筋丛林出现在电影、城市宣传片里,总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写字楼也是城市经济活动的舞台,承载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梦想与雄心:在2018年和2019年,诸多城市持续发力楼宇经济,以期催生行业聚合效应,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因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发展潜力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同,中国各
期刊
“双减”政策后,有些教育培训机构搬离了北京海淀黄庄银网中心写字楼(何欣/摄)  “宇宙补课中心”进入了一个望不见尽头的假期,空荡荡的课桌和椅子散乱摆放着,白板上还残留着不知何时写下的公式与单词。  在北京海淀黄庄的银网中心、理想大厦和海淀文化艺术大厦,街上来来往往的补课学生不见了踪影。“双减”政策下,集聚于此的教培机构纷纷撤离,留下整层的空房间。  不过,附近那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租户的写字楼,
期刊
2020年4月1日,海南生态软件园一家企业的员工在办公(郭程/ 摄)  经历疫情影响后,写字楼市场正面临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命题。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复苏起势的开端,城市应如何定位写字楼的功能,发挥楼宇经济的引领作用?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旅游地产委员会秘书长蔡云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写字楼市场处于全新的宏观发展环境中,迸发出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未来,写字楼应当主动求变,通过科技
期刊
香港北部将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     深圳河两岸迎来新风口。  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本届特区政府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涉及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可容纳250万人居住,就业岗位增至约65万个,并在北部都会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同日,特区政府公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下简称《发展策略》)。  《发展策略》提出未来将形成深港两地“双城三圈”的空间格
期刊
10月15日,第130届广交会现场(刘大伟/摄)  2021年10月19日,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顺利闭幕。新冠疫情发生之后,这是广交会首次恢复线下展会活动,也是全球率先恢复的最大规模线下展会。  在本届广交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广交会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
期刊
8月31日,胶州市李哥庄镇双京新村村民在夜校学习中式面点制作( 李紫恒/摄)     提升思想、学习技能、增长本领、表达诉求、参与治理,作为农村教育培训的一个老法宝,乡村夜校正在青岛胶州市焕发出新活力。  2021年,胶州市依托现有村级活动场所,先后在75个村打造村党组织领办的乡村夜校。夜校课程设置全部由村民投票选出,包括育婴师、面点师、电焊工、叉车、传统秧歌、法律知识讲堂等培训班次。  “缺什么
期刊
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标杆,是乐清在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  随着综合实力不断积累、发展动能不断积蓄,乐清电气产业成功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25个入选集群中唯一一个以县域为主导命名的集群;  工业总产值迈上2150亿元新台阶,上市企业突破两位数,市场主体突破18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达近800家、居全省17强前三;  规上企业亩均税收54.6万元,居浙江省各县市第一;工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速居全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