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小说理论之变迁

来源 :学术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盾在20年代末提出了交出时代性的“新写实主义”。相应地,他对鲁迅小说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由此,他的文学观与后期创造社所提倡的普罗文学观就趋同了。其时,写实倾向大大地压过了表现自我的倾向,第一人称的写法遭到了批评。文学界展开了对于浪漫谛克及庸俗现实主义的批判,现实主义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这股更新了形态的现实主义潮流中,又有着以茅盾为代表的重视艺术表现和以阳翰笙为代表的注目于转换立场与克服旧意识的两种不同倾向。鲁迅则以一种面向新时代的态度,并且以他深刻的经验,指出了当时小说创作的正确途径,解决了作家与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我国也进入矛盾凸现期,新的矛盾不断出现,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显现。这些利益上、政治上及思想上的矛盾冲突极易诱发群体性的争吵、
鲁迅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与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都有密切关联,他既以面向西方思潮大幅度的开放姿态出现,叉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现奏与时代需求,显示出世纪初一代文化巨子
当代教育新课程改革规定了新的物理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是说课程设计要以知识为载体,立足于培养能力而促
巴音布鲁克羊,羊头为黑色,身体为白色,而又得名巴音布鲁克黑头羊,主要出产地位于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中国境内第一大亚高山高寒草甸草原),品种主要起源于1771年蒙古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