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由近百家国内知名企业参加的“中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信息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个《中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宣言》。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构建和谐企业,而和谐企业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全面建设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企业和谐文化。根据国资委对146家中央企业的调查,84%的企业初步确立了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
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和谐文化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反映。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确立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更要确立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战略,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依赖于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的不断增强。知识、智慧、审美、生态价值等文化因素广泛渗透到商品的设计、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包括价值观、社会声誉、形象、品牌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这不仅使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具有根本性意义。
另外,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企业协调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代发展理论在反思传统发展观念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导的经济、科技、文化与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协调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观念变革和文化创新,使发展超越单纯的经济增长层面而提升为文化创造和人自身的发展过程,赋予发展以明确的人文价值导向,从而不仅使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危机”得以解决,而且使发展过程的社会问题和精神文化“困境”也得到缓解或消除。所以,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企业的价值要求。
如何构建企业的和谐文化
如何构建企业的和谐文化?必须确立和强化文化战略意识,把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与文化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和谐文化的实现途径。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交织、文化交融的时代,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大范围、大力度地在职工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以提高职工素质和推动科技进步、知识创新为重点。必须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网络,强化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开发和发挥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这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同时要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高技术、高科技含量和持续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经济增长。为此,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并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教育全体职工树立创新意识,建立企业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知识、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环境。
要以体系建设为主攻方向整体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要大力培育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的企业精神。要重视制度行为文化的建设,把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之中。同时善于总结提炼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把握以上三个层次,整体推进,积极引导本企业职工参与到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来,以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山东东营胜利日报社)
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和谐文化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反映。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确立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更要确立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战略,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依赖于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的不断增强。知识、智慧、审美、生态价值等文化因素广泛渗透到商品的设计、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包括价值观、社会声誉、形象、品牌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这不仅使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具有根本性意义。
另外,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企业协调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代发展理论在反思传统发展观念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导的经济、科技、文化与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协调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观念变革和文化创新,使发展超越单纯的经济增长层面而提升为文化创造和人自身的发展过程,赋予发展以明确的人文价值导向,从而不仅使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危机”得以解决,而且使发展过程的社会问题和精神文化“困境”也得到缓解或消除。所以,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企业的价值要求。
如何构建企业的和谐文化
如何构建企业的和谐文化?必须确立和强化文化战略意识,把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与文化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和谐文化的实现途径。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交织、文化交融的时代,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大范围、大力度地在职工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以提高职工素质和推动科技进步、知识创新为重点。必须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网络,强化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开发和发挥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这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同时要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高技术、高科技含量和持续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经济增长。为此,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并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教育全体职工树立创新意识,建立企业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知识、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环境。
要以体系建设为主攻方向整体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要大力培育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的企业精神。要重视制度行为文化的建设,把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之中。同时善于总结提炼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把握以上三个层次,整体推进,积极引导本企业职工参与到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来,以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山东东营胜利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