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题作文的创新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36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在给出材料之后,又引出一个话题,让考生在话题内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容易入手,但怎样在话题作文中创新,在考场上出“新”制胜呢?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呈现给同行,仅供商榷。
  
  一、标题的创新
  
  要做到新颖别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一)引用、化用法
  即引用或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使文章的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如:
  1.诚信话题——《众里寻她千百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环保话题——《其实我不想走——一只小鸟的心声》
  (二)洋为中用,中西结合法
  即引用或音译一些人们熟悉的外语短句或者再加一点汉语作为题目。这种标题具有幽默色彩,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如:
  1.科技话题——《How are you,Email》(面对科技,我心从容)
  2.电脑话题——《Internet,my love》(网上风情,神奇无限)
  (三)借用算式法
  即巧妙运用数学算式来设计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而精当。如:
  1.学习话题——《8-1>8》
  2.团结话题——《1 1>2》
  (四)巧用修辞法
  即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显得生动、鲜明。如:
  1.环保话题——《还我家园——鸟类的控诉》
  2.生态话题——《老鼠给猫的挑战书》
  (五)用矛盾修饰法
  类似于矛盾修辞,可以是句子或短语,前后相反或相对,构成矛盾。这类标题引人深思,给人留下悬念。如:《富有的乞丐》、《痛苦并快乐着》、《残缺也是一种美》等。
  
  二、立意的创新
  
  话题作文,人们总以为它范围宽,易立意,甚至有学生还认为可以模仿所读的范文来写。殊不知,这恰恰是掉进了陷阱。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深刻并富有个性呢?
  (一)要抓住话题立意对象的深层内涵
  作者要多方面考虑事物表面和深层次意识,充分抓住话题内容的深层内涵来写。例如以“镜子”为话题,若立意定位在其表面层次——实物“镜子”上,很明显它的层次不高,思想不够深刻,写出来的文章个性也就不突出,若是立意定位在“镜子”的比喻义上,写出“以高尚的品格作镜子照出卑劣的灵魂”等深层内涵,那无疑是高人一筹的。
  (二)要找准话题立意角度的最佳切入点
  话题作文仅仅是规定了写作范围,但它的选材范围广,常呈现出立意角度多的特点,从而有利于学生自我发挥,写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独特感受。方法非常多,可以将它与社会热点、时代特点联系进来,也可以打破常规思维,写一些常人想不到的主题。
  
  三、语言的创新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就是指语言的文采。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文采,读起来就淡而无味,在考卷中也无法脱颖而出。所以,一篇作文不仅要在命题立意上创新,更要在语言中创新。
  (一)巧用修辞,追求音韵美
  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若能在文章中,适当地插上几枝,那就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巧设比喻,以求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铺陈排比,以增奔腾宣泄之势;设问,以求启迪思维;反诘,以求加强语气,增强效果,发人深省;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二)倾注真情,文采斑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在写作中是最活跃的因素,饱含感情的文章最具艺术魅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提高情商,凡事应有同情心、责任心、关爱心,自己没有流泪的就不要在作文中写自己流泪,拿到话题先要用全身心的情感去关照它,使叙述饱含深情,使描写闪耀动人的光芒,使议论张扬真、善、美的激情,使抒情高扬人格的魅力。在使用材料的时候,最好是边议论边抒情,边转述边引用。对于材料最闪光的地方还要注意情感渲染与升华。同时注意在行文中适当地穿插歌词、诗句等,从方法和技巧上强调情感,使整篇文章具有表情达意、情感宣扬的双重魅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真正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上乘之作,还需从日常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的积淀做起,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打破常规,方能信手拈来,妙笔生“新”!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由于电能计量装置设计、安装和管理不好,造成电能量的错计、漏汁、少计,损害了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利益。本文分别从高压电能计量与供电所电能计量两方面中各自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
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构想、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双师团队”建设等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路径,以其增强课程实效性。
德育主题活动教学是针对传统德育教学的改革,它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启迪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发挥德育主题活动课的最大实效性?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为此本文专门对中职德育主题活动进行了探讨。    一、前言    中职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多年来,学生“说”的能力始终未能得到满意的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怎样才能真正摆脱“哑巴”英语
岩溶地层的存在,岩石地基持力层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影响桥梁桩基承载力,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桩径的大小对钻孔嵌岩桩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提出岩溶地层桥梁桩基设计中把握的原则和应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融合的具体模式,并提出了二者
以石油物探工程预算定额计价为前提,分析探讨了物探工程造价所需人工、材料及各类机械设备价格的收集、整理、修订完善和发布的管理过程,为规范石油勘探市场定额计价行为提供可
“作文批改”和“作文修改”仅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批”带有点评的性质,“修”却是整理之意。然而,传统的作文批改却一再强调教师的精批细改,结果就把本应是学生自己应做的工作,揽到了教师的工作范围之内,教师完成批改的工作,实际上是越俎代庖,替学生修改了作文,干得苦不堪言。若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苦中也算有乐,也值得了;但现实是,教师很苦,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却没有提高,写作能力也不见长。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广泛、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自然界的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而物体间的种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仅反映了物质间的必然联系的规律性,而且还反映了事物间存在的许多偶然性,这就使得我们所研究的问题相当复杂、多元化。举个简单的事例: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往往有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等情况相互交叉,致使问题不容易上手。为了让问题能变得清晰、自然、有条理,我们常常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