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 :中医健康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n7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在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过程中CT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62例胸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X线片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使用CT诊断的方法进行诊断,两组患者在诊断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以及诊断错误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检出胸部外伤的情况,但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91.6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诊断错误率1.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错误率10%,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CT诊断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诊断检出率更高并且诊断错误率更低,在临床对胸部外伤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胸部外伤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胸部外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胸部外伤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极为重要[1]。但在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实际胸部外伤的种类以及严重程度等进行相应的诊断。在此过程中,常规的诊断方式效果往往不佳。我院在读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CT诊断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5月-2014.5月间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为22-85岁,平均年龄为45.56±1.32岁。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确诊为胸部外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22-83岁,平均年龄为45.06±1.3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为25-85岁,平均年龄为45.98±1.4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需要使用常规的X线诊断的方式进行诊断,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的CT型号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sensation64排螺旋CT,X光机型号为PHILIPS数码X光机,所有患者需要使用站立位或仰卧位。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CT诊断的方式进行诊断。从患者的胸廓入口指导患者的肋弓下缘进行相应的扫描,同时需要使用螺旋容积的扫描模式,参数设置为240Ma,120KV,扫描的层厚为10mm,层距需要设置为10mm,扫描的速度为27.5mm/r,需要在12s内让患者完成所有的扫描,在扫描完成后需要重建层厚的间距为0.625mm。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均有检出肺部肿瘤和转移瘤的情况,但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诊断错误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错误率12%。
  3、讨论
  胸部外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主要指的是由于车祸、摔伤、挤压伤等原因造成的损伤,由于暴力性质的不同,胸部外伤往往能够分为钝性伤以及穿透伤,同时根据损伤是否会造成胸膜腔和外界沟通,能够分为闭合伤以及开放伤。在胸部外伤的种类上,往往能够分为胸部挫伤、裂伤、肋骨以及胸骨骨折、气胸、血胸、气管以及支气管损伤和心脏损伤等。由于胸部外伤的特点,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极易造成对患者的重要器官例如心脏以及肺部的损害,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X线诊断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CT扫描诊断的方式进行诊断。两组患者在诊断完成我们发现,两组患者均有检出肺部肿瘤和转移瘤的情况,但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91.6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诊断错误率1.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错误率10%,所有的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使用CT扫描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避免X线诊断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观察不清晰等情况的发生,在诊断后的准确率更高,能够更好的避免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出现的诊断错误情况,在临床对胸部外伤患者诊断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卞柳利,姚利华.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2,18(11):1541-1544.
  [2] 黄崇权,张丽敏,斯洋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3):278-281.
  [3] 韩京军,利焕廉,吴志华等.钝性胸部外伤早期诊疗中胸部CT检查的影响力评估[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2):9993-9996.
  [4] 代少武.X线胸片检查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胸部外伤中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5):183-18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观察与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4例患者治愈,占50%,2例好转,占25%,1例中途使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占12.5%,1例患者病情恶化死亡,死亡率为12.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变化快,致死率较高,详细观察患者病情,并及时
期刊
【摘 要】目的:运用中药清热祛湿方剂治疗湿热型湿疹进行期,进行疗效观察。方法: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其中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以内服中药为主,对照组以内服西药为主。结果:运用中药内服组无论从皮损症状、EASI评分、瘙痒评分都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清热祛湿方剂对湿热型湿疹进行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清热祛湿方剂
期刊
【摘 要】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加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CSEA)与传统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局麻药用量和对产妇下肢肌力、产程进展以及新生儿活力的影响。方法 将条件相近的200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A组和对照B组,A组采用CSEA;B组采用PCEA;观察指标: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及局麻药使用剂量;对产妇产程进展及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中产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
期刊
【摘 要】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高危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病也渐渐呈现年轻化。当今研究冠心病的热点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联合评估CHD心脏风险,而对预防心血管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是对冠心病(CHD)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它们分别“捕获”心血管的功能信息和解剖信息,利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现更多异常信息,打破了单一影像的局限性,实现
期刊
【摘 要】目的 进一步探讨静脉输液中的操作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日常为患者静脉输液时的操作方法和技术,通过临床实际操作,更加进一步提高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结果 通过认真观察、探索及实践操作,积累了很多静脉输液操作技术的经验。结论 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操作,不断总结、更新操作技术,才能总结出先进的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  【关键词】静脉输液;掌握 操作技术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
期刊
【摘要】男性性成熟后的一生中,生殖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一个男人的生活质量(包括性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影响到家庭幸福。为了维持正常的性生活、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防止性功能障碍和不育,重视和防治生殖器官感染是非常重要的。男性生殖健康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无器质性疾病、无性功能障碍。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官感染有睾丸炎、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有阳痿、早泄。  【关键词】男性;生殖疾病;预防  1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纳豆胶囊是否具有润肠通便功能。[方法]120例受试者按其便秘症状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组服用纳豆胶囊受试样品,连续服用14天,对照组不服用样品,试食组和对照组均正常饮食,观察两组在试食前后的排便次数、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的变化,采用自身及组间两种试验设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食后试食组与对照组比较,排便次数、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 要】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7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而对照组给予DHS内固定术治疗,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应的控制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骨外科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9例,详细分析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引发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在患者发生感染后通过科学处理感染切口观察效果。经过仔细分析得出,引发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因素有患者的年龄、患者受伤类型、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实施季节等。经过精心呵护后59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