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时代是科技不断进步及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先进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方式融合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微课作为新型信息化教学的产物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将之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起来,能够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及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使数学教学更具灵活性和趣味性。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根本参考,针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讲解概念;讲解例题;课后复习
微课的出现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更新提供了可能。相比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来说,微课更加便利、灵活,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征。将之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为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此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枯燥的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一、运用微课讲解数学概念,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学生才能更好地解答习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然而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微课便有了用武之地。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来讲解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生动、直观的微课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为例,随着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变动,随之也产生诸多概念,如相交、割线、相切、切点、切线、相离等,概念众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混淆。鉴于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直线与圆位置的变化过程,利用动态演示的形式,将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的过程展示过来,并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个概念进行着重的讲解,如什么是切点,切线等,给学生造成一种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认识空间图形运动过程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这些概念。如此,通过运用微课讲解数学概念,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优化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打好了基础。
二、运用微课讲解典型例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例题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借助典型例题的讲解,学生能够对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实现自身解题能力的提升。因而习题的选取和讲解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所在。而微课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将这一内容呈现出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讲解数学中的典型例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例题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以“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为例,勾股定理的验证一直以来是数学中的典型习题。为了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解答相关习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如何用面积法来验证勾股定理,将具体的解题步骤和思路直观的呈现出来。大致的思路是:首先任意确定两条线段a、b,并以a、b为直角边画8个直角三角形,斜边设为c;分别以a、b、c为边长画正方形;然后将这8个直角三角形与3个正方形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两个大的正方形,并通过验证这两个大正方形面积相等来验证勾股定理。在微课中,将图形的拼接过程、具体的运算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如此,通过运用微课讲解典型例题,提高了学生对具体解题过程和方法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地推动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又如,以“二次函数”这部分内容为例,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典型习题是喷泉的规划设计问题。这类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考验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及图象特征的掌握情况。为了增强学生对这类习题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详细的解题过程,比如,某公园在圆形的喷水池中央安装了一个喷水的柱子,柱子顶端的喷头向外喷水,并且水流在各个方向以相同抛物线的形状落下,已知柱子的高度、水流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及最大高度与柱子的距离,如何设计水池的半径,保证喷出的水流不会落到池外?将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进行解题的详细过程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认识,也能使学生对这类习题有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如此,便使学生对典型习题的解题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了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运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更好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复习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流程和环节。然而这一环节往往也是令教师比较头疼的环节,因为复习面临一个透彻讲解的问题,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细致、透彻讲解的问题。然而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而微课的运用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复习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微课再给予适当的现场讲解即可,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例如,以“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为例,完成相关知识的讲解活动后,在复习环节,我制作了关于本课知识的微课,让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在微课中,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如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如何用平行线的性质来验证相关的习题等,利用微课直观的展示出来,并配备具体的习题对平行线性质的运用进行了介绍,使学生通过观看不仅能够回忆起所学知识,还能加深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此,通过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优化了学生的复习过程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总之,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产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摆脱以往灌输式、机械化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枯燥的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电化教育,2016
[2] 葛余常.运用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七坊街校区)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讲解概念;讲解例题;课后复习
微课的出现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更新提供了可能。相比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来说,微课更加便利、灵活,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征。将之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为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此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枯燥的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一、运用微课讲解数学概念,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学生才能更好地解答习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然而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微课便有了用武之地。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来讲解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生动、直观的微课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为例,随着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变动,随之也产生诸多概念,如相交、割线、相切、切点、切线、相离等,概念众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混淆。鉴于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直线与圆位置的变化过程,利用动态演示的形式,将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的过程展示过来,并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个概念进行着重的讲解,如什么是切点,切线等,给学生造成一种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认识空间图形运动过程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这些概念。如此,通过运用微课讲解数学概念,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优化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打好了基础。
二、运用微课讲解典型例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例题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借助典型例题的讲解,学生能够对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实现自身解题能力的提升。因而习题的选取和讲解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所在。而微课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将这一内容呈现出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讲解数学中的典型例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例题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以“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为例,勾股定理的验证一直以来是数学中的典型习题。为了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解答相关习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如何用面积法来验证勾股定理,将具体的解题步骤和思路直观的呈现出来。大致的思路是:首先任意确定两条线段a、b,并以a、b为直角边画8个直角三角形,斜边设为c;分别以a、b、c为边长画正方形;然后将这8个直角三角形与3个正方形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两个大的正方形,并通过验证这两个大正方形面积相等来验证勾股定理。在微课中,将图形的拼接过程、具体的运算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如此,通过运用微课讲解典型例题,提高了学生对具体解题过程和方法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地推动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又如,以“二次函数”这部分内容为例,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典型习题是喷泉的规划设计问题。这类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考验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及图象特征的掌握情况。为了增强学生对这类习题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详细的解题过程,比如,某公园在圆形的喷水池中央安装了一个喷水的柱子,柱子顶端的喷头向外喷水,并且水流在各个方向以相同抛物线的形状落下,已知柱子的高度、水流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及最大高度与柱子的距离,如何设计水池的半径,保证喷出的水流不会落到池外?将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进行解题的详细过程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认识,也能使学生对这类习题有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如此,便使学生对典型习题的解题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了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运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更好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复习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流程和环节。然而这一环节往往也是令教师比较头疼的环节,因为复习面临一个透彻讲解的问题,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细致、透彻讲解的问题。然而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而微课的运用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复习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微课再给予适当的现场讲解即可,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例如,以“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为例,完成相关知识的讲解活动后,在复习环节,我制作了关于本课知识的微课,让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在微课中,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如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如何用平行线的性质来验证相关的习题等,利用微课直观的展示出来,并配备具体的习题对平行线性质的运用进行了介绍,使学生通过观看不仅能够回忆起所学知识,还能加深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此,通过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优化了学生的复习过程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总之,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产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摆脱以往灌输式、机械化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枯燥的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电化教育,2016
[2] 葛余常.运用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七坊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