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少教多学”的几点看法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少教多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也在教学上倡导“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这是因为对于我们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少教多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是“多教少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一堂语文课下来,常常是教师神采飞扬,自我感觉良好,学生不知所云,收获甚少,甚至是一无所获。这样的课堂模式,效率极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学习能力极弱,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都很差等,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我们不仅会失去下一代,而且会失去民族的未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有效的教学,正如著名教育家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新课程实施的改革中,我们广大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有效地建构有生命的课堂教学,从而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少教多学”就是这样一个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的途径。
  二、“少教多学”实现的可能性
  虽说“少教多学”是泊来品,但一方面少教多学”并非新潮的教学思想,中国早已有之。《学记》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句话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而不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以便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智慧和思维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則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我国另一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由此可见,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想,它的提出并不是偶然,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土壤。另一方面是新加坡推行“少教多学”的确成效显著,为我们实现“少教多学”提供了成功的先例和参考。
  从理论到实践到成功先例,我们都应该对“少教多学”有足够的信心,这样一种教学理念的研究和推广是大有可为的。
  三、如何有效实现“少教多学”一点建议
  很多研究都提出“少教多学”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课堂教学一般分五环节:一是出示该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要求;二是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是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学困生优先);四是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是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从理论上看来,这样的方式比较完美,但推广之后就变味了,“先学”主要变成了强调课前用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后教”就成了做练习、讲练习,学生的负担反而重了,学生苦不堪言。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少教多学”呢,走出这种怪圈呢?我认为在“先学”上要精选教学内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少教多学”之“少教”不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更不是弃学生于不顾,把所有的问题都丢给学生,而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精选教学内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如我在编写高中语文必修4《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时,对教材内容就没有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处理。当时所在班级共有八个学习小组,每一句的文意、用法及情感都要求学生自主分析,课堂展示效果很好,但学生却要在课下花两节自习课的时间才能完成,并且课后收获并不大。在后面讲授李清照词两首时,我吸取经验,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筛选,减少了学习容量,通过两首词的共同意象作为学习的切入点编写学案,并提前介绍学习时的方法,这样学生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就能完成预设目标,所有问题在课堂上就能完成,所掌握的知识也是学生真正感兴趣和需要的。
  所以“少教多学”课堂教学重点必须从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向对教与学质量的高度重视上来。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缩减冗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构建一个扎实稳定的知识基础。语文教师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造、删减,增加学生选修的空间,开发优良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多学”有趣、有用的课程。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应多鼓励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其他文献
2008年6月29日上午10时,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该省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一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涉嫌诈骗犯罪的周正龙已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陕西省林业厅和镇坪县13名官员受到处理。至此,争论了8个多月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一出“正龙拍虎”的闹剧也临近剧终。然而,一条“华南虎照”的假新闻,留给人们的却不止这些。  一篇假新闻将会对社会、对
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合理的教育方式、教育途径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法治理念上升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实现其双重信仰的和谐
舆论是公众对共同关心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舆论表达了人心的向背,它是一种精神的、道义的力量,对社会具有调节失衡的作用。舆论的载体或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古代民谣、清议、谏、公论、檄文、揭等,实质上,就是一个“言路”问题。长久以来,舆论被认为是政治变化的先兆和晴雨表,可预测社会动荡、政权的更迭……下面就社会舆论  在我国古代历朝兴废的更替中,表现的催生作用做一些浅析。    先秦两汉时期
班级管理一直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不仅关乎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习惯的养成等有很重要的影响。优秀的班级管理不是让学生像“小绵羊”一样听话,而是将其优点放大,缺
技工院校新生入学时总会遇到各种不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分析了技工院校新生入学适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策略,以为技工院校新生入学适应工作
期刊
推理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体式、样式、体制。它是作者对现实世界洞察把握下建立起的自己的表达模式,既是作者思想可感性的载体,又是作者把握世界方式,同是也是作者连接受者的中
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数学科目特有的科目观念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创新认知环境,探讨并选择使用可用的授课方法,以此变革旧的教学方法
阐述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及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在阅读欣赏中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在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