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资料得知,产后时间在2h之内达到产后出血标准(500ml~1000ml)的产妇54例,占总体比例的77.14%;2h至24h之内达到产后出血标准的产妇10例,占总体比例的14.28%;产后出血量在1000ml~2000ml标准的产妇6例,占总体比例的8.57%;所有患者在采取对症处理,使用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后均痊愈出院。
  结果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的因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结论采用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产妇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降低产妇的不良情绪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产后护理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3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99-02
  产后出血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且在我国经济、卫生条件均发展落后的山区与农村,产妇分娩的死亡率无疑会更高。产后出血一般发生的十分紧急,会在很短的时间范围内造成大量出血进而对产妇与胎儿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分析临床的具体案例,提高护理工作措施,从而降低产妇产后发生大量出血的情况,是当前临床中的主要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某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资料得知,产妇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26.9岁)。产妇在在入院之时,均无精神病史,无神志不清,无智力障碍以及沟通障碍,在分娩之时的身体状况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方法。所有产妇均采用质量计算法,即在产妇与胎儿完成分娩之前便可以对产妇分娩时所需用使用的辅助工具例如:会阴垫、产包以及纱布等进行质量称重,根据血液的比重1∶1.05完成单位换算,计算公式为:产妇产后失血总量等于容积法所测量的血量加上称重法所测量的血量。常规状况下,产妇与胎儿完成分娩之后的24小时之内,产妇经阴道所流出的血液容量大于或等于500mL。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选用SAS 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1]。
  2结果
  产妇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为62例,占据产后出血原因的88.57%;因产道裂伤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为5例,占据产后出血原因的7.14%;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为3例,占据产后出血原因的4.28%。如表1所示,子宫收缩乏力属于产妇产后发生大量出血的主要因素。
  3讨论
  初产妇以及高危产妇在进行生产之前,往往会伴有过度紧张,焦虑的临床表现,而正是由于这种不良情绪所导致的儿茶酚胺分泌开始不断的上升,进而产生子宫收缩乏力的表现,最终导致产妇产程的时间,极大的增加了产妇产后出血的状况发生。针对此种症状,护理人员必须时刻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产妇实时的心理特征,帮助产妇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从而瓦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化等不良的负面情绪。在产妇进行分娩之前,护理人员可以向产妇解释不同产程可能发生的不同临床表现,让产生及时的设下心理基础的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向产妇解释克服这种临床表现的具体方法等,从而帮助产妇分娩之时的紧张情绪。在产妇进入到产程之后,始终陪伴在产妇身边,给予产妇精神的支持与精神寄托[2]。
  根据研究结果统计,产妇发生产后大量出血的时间大多为产后的二小时之内,对此,护理人员更应当密切的观察产妇的身体特征,监测范围包括血压、脉搏以及子宫收缩能力等,护理根据产妇的身体特征,提前预估产妇的出血量,对产妇产后出血进行及时的治疗。一旦发生产妇大量出血的临床症状时,护理人员应当提醒产妇采取平卧位的体味,快速的对产妇进行静脉输血,尽早完成血容量的补充工作,防治产妇因失血过多导致的休克。倘若,产妇属于宫缩乏力者,护理人员可以帮助产妇按摩子宫底部,以此来对子宫收缩能力进行刺激,也可以通过使用宫缩剂的作用促进产妇的子宫收缩能力。如果判定产妇为产道损伤,护理人员应迅速对产妇的伤口进行正确的缝合,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属于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可以按照医嘱的进行常规的输血治疗处理。
  综上所述,产妇产后出血和产妇的子宫收缩乏力、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相关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准确的找出产妇出血的原因,并且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以此来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爱宝.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03(07):124
  [2]劉静.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2,10(14):16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病因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  结果掌握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病因及特点,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积极配合治疗及预防护理措施,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采取科学预防及护理方法,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预防及护理  Doi:10.3969/j.issn.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36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  结果除1例医护沟通不当造成医疗纠纷外,其余均未发生褥疮和护理不当。  结论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残程度的关键。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3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药物、仪器、护理对突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理想的治疗与护理。  方法对本科室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仪器治疗,心理护理的干预,达到治愈的效果。  结果三者合一是突聋患者的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预防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2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定期门诊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降糖的疗效。  方法100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每月1次门诊护理进行干预,1年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指标并与干预前比较。  结果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低于干预前,并且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定期门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降糖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疗效  Doi:10.3969/
期刊
摘要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使其功能尽早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急性期康复护理、恢复期康复护理、功能训练。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3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201-02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康复的效果影响。  方法根据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方式将我院治疗的82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干预组采用整体护理辨证施护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照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范围内进行两组治疗比较,干预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7.14%。  结论在常规护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本次实验,我们将我科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收治的20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对照组只单纯运用常规护理。经护理后,对比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服药依从性、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等情况。以此来具体探究健康教育的重大应用
期刊
摘要: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应用细节护理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影响,为手术室细节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1年2月到2013年2 月来我院就诊的140例手术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患者家属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手术室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140例手术患者在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提高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  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法。  结果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
期刊
摘要伴随生活节奏、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大,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高血压这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终身性,需患者长期性的治疗,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名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调非药物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