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推动作用初现。然而,在对未来高速铁路的进一步建设和经济效应发挥抱有乐观态度的同时,也应同时正确认识和看待高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高速铁路 经济效应 挑战
一、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
铁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综合的交通体系中,铁路处于骨干地位,它已不单单只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国家的大动脉,铁路的发展程度从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高速铁路就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更替,对原有直线化、轨距标准化铁路线路进行改造,使得运营速率达到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或者专门修建的新“高速新线”,运营速率超过250公里/小时。世界高速铁路从1964年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64年到1990年,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企业效益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阶段从1990年到90年代中期,大部分欧洲国家进行大规模高速铁路投资建设,高速铁路更多的满足了国家对能源、交通和环境政策的需要;第三个阶段从90年代中期至今,全世界多数国家都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中国从2004年开始积极投资建设高速铁路,国务院批准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到201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万公里,建成42条客运专线,总里程1.3万公里;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客运专线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的有效结合,中国目前已经迈入国际高铁技术研发的前沿阵营,掌握了时速可达350公里的成套技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超预期的完成了2012年的建设目标,客运专线已经形成“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辐射全国各个重点区域。“四纵”包括京沪高铁、京港高铁、沿海高铁、京台高铁,共18条子线路,连接了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华北和华南地区、东北和关内地区、长江、珠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四横”包括徐州到兰州、沪昆高铁、青岛到太原、沪汉蓉高铁等四大专线,共15条子线路,连接了西北和华东地区、西南和华中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华东和西南地区。未来的中国高速铁路将进入全面发展和收获时期,属于中国的高铁时代即将全面来临。
二、高速铁路应有的经济效应
1、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
高铁通过提高运营速率改变原来城市的区位优劣势,原来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性将得到提高,吸引科学园区、大学等落实,推动当地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大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会吸引大的生产企业或商贸服务公司落户,促进沿线中小城市经济发展;90年代曾有研究表明高铁网络的扩张将吸引大型开发项目,不少地方政府都将高铁网络视为经济繁荣的契机,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在铁路车站周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开发;最后,联系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突飞猛进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使得高铁沿线周边区域的房地产开发增多,房地产交易量价齐升。
2、高铁对沿线产业的影响
高铁可为沿线产业带来诸多产业机会。第一,旅游休闲业:高铁的建成和营运,大大缩短人们的旅行时间,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开发和旅游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年京津高铁对天津市旅游产业收入的增长贡献率高达35%,选择乘坐高铁的外埠游客总体旅游消费中有33.5%属于购物消费。第二,商务商贸业:沿线区域与大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被缩短,联系加强,商务旅客增多,流动频率加大,促进当地商贸业的发展。第三,高科技产业:大量的知识、人才等要素资源从核心城市流动到沿线城市,促进当地人才素质的提高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第四,促进沿线产业带的形成,借助于高铁线路运输的便捷性,不少具有投入产出关联关系的产业依托高铁专线而建设,长期便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带。第五,促进沿线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从单条线路来看,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带动和加快沿线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这一点在前文已述及。从多条线路交错所形成的高铁网络来看,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主要表现在:促进跨区域城市圈的形成,引导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高铁在缩短城市之间通行时间的同时,也大大消除了城市间的物流障碍,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制造业不断向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均较低的内陆城市扩张,东部沿海城市则可集中精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和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高铁还可缩短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城乡间信息、劳动力等要素的加速流动。
三、高速铁路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实际上,高铁经济效益的实现还存在许多障碍因素,高铁在大大缩短了交通的时间成本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成本或更优选择。(1)区域内交通条件落后,增加高铁出行隐性成本:不少城市在高铁线路修建了新车站,但新车站附近的交通设施配套在短时间还难以完备,增加乘客的金钱和时间成本。(2)高铁票价相对较高,一时还难以成为主要出行工具:目前,铁路部门为了实现收支平衡,所制定的高铁票价是普通铁路票价的三倍左右,高铁的票价与普通火车票、机票、尤其是特快列车票的价格相比还不能形成强吸引力。(3)其他因素:目前中国地区间住房、户籍、投资等政策上的差异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跨区域经济活动也有一定约束;高铁沿线上的城市发展水平残次不齐,小城市极有可能流失其优势资源,当地企业发展反而受到挑战;大量的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小城市转移,会给当地经济发展留下环境和生态建设隐患。
参考文献:
[1] 牛万春,董书慧.京津城际高铁的经验及效应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 2011,(11) .
[2] 唐俊忠,吴群琪.发展高速铁路的经济学前提条件[J].兰州学刊,2011,(07).
[3] 荣朝和.如何科学统计高速铁路的载客水平与运营效率[J].综合运输2010,(09).
[4] 刘继广,沈志群.高铁经济:城市转型的新动力[J].广东社会科学,2011,(03).
关键词:高速铁路 经济效应 挑战
一、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
铁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综合的交通体系中,铁路处于骨干地位,它已不单单只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国家的大动脉,铁路的发展程度从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高速铁路就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更替,对原有直线化、轨距标准化铁路线路进行改造,使得运营速率达到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或者专门修建的新“高速新线”,运营速率超过250公里/小时。世界高速铁路从1964年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64年到1990年,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企业效益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阶段从1990年到90年代中期,大部分欧洲国家进行大规模高速铁路投资建设,高速铁路更多的满足了国家对能源、交通和环境政策的需要;第三个阶段从90年代中期至今,全世界多数国家都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中国从2004年开始积极投资建设高速铁路,国务院批准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到201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万公里,建成42条客运专线,总里程1.3万公里;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客运专线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的有效结合,中国目前已经迈入国际高铁技术研发的前沿阵营,掌握了时速可达350公里的成套技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超预期的完成了2012年的建设目标,客运专线已经形成“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辐射全国各个重点区域。“四纵”包括京沪高铁、京港高铁、沿海高铁、京台高铁,共18条子线路,连接了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华北和华南地区、东北和关内地区、长江、珠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四横”包括徐州到兰州、沪昆高铁、青岛到太原、沪汉蓉高铁等四大专线,共15条子线路,连接了西北和华东地区、西南和华中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华东和西南地区。未来的中国高速铁路将进入全面发展和收获时期,属于中国的高铁时代即将全面来临。
二、高速铁路应有的经济效应
1、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
高铁通过提高运营速率改变原来城市的区位优劣势,原来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性将得到提高,吸引科学园区、大学等落实,推动当地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大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会吸引大的生产企业或商贸服务公司落户,促进沿线中小城市经济发展;90年代曾有研究表明高铁网络的扩张将吸引大型开发项目,不少地方政府都将高铁网络视为经济繁荣的契机,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在铁路车站周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开发;最后,联系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突飞猛进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使得高铁沿线周边区域的房地产开发增多,房地产交易量价齐升。
2、高铁对沿线产业的影响
高铁可为沿线产业带来诸多产业机会。第一,旅游休闲业:高铁的建成和营运,大大缩短人们的旅行时间,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开发和旅游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年京津高铁对天津市旅游产业收入的增长贡献率高达35%,选择乘坐高铁的外埠游客总体旅游消费中有33.5%属于购物消费。第二,商务商贸业:沿线区域与大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被缩短,联系加强,商务旅客增多,流动频率加大,促进当地商贸业的发展。第三,高科技产业:大量的知识、人才等要素资源从核心城市流动到沿线城市,促进当地人才素质的提高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第四,促进沿线产业带的形成,借助于高铁线路运输的便捷性,不少具有投入产出关联关系的产业依托高铁专线而建设,长期便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带。第五,促进沿线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从单条线路来看,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优化当地资源配置,带动和加快沿线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这一点在前文已述及。从多条线路交错所形成的高铁网络来看,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主要表现在:促进跨区域城市圈的形成,引导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高铁在缩短城市之间通行时间的同时,也大大消除了城市间的物流障碍,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制造业不断向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均较低的内陆城市扩张,东部沿海城市则可集中精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和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高铁还可缩短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城乡间信息、劳动力等要素的加速流动。
三、高速铁路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实际上,高铁经济效益的实现还存在许多障碍因素,高铁在大大缩短了交通的时间成本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成本或更优选择。(1)区域内交通条件落后,增加高铁出行隐性成本:不少城市在高铁线路修建了新车站,但新车站附近的交通设施配套在短时间还难以完备,增加乘客的金钱和时间成本。(2)高铁票价相对较高,一时还难以成为主要出行工具:目前,铁路部门为了实现收支平衡,所制定的高铁票价是普通铁路票价的三倍左右,高铁的票价与普通火车票、机票、尤其是特快列车票的价格相比还不能形成强吸引力。(3)其他因素:目前中国地区间住房、户籍、投资等政策上的差异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跨区域经济活动也有一定约束;高铁沿线上的城市发展水平残次不齐,小城市极有可能流失其优势资源,当地企业发展反而受到挑战;大量的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小城市转移,会给当地经济发展留下环境和生态建设隐患。
参考文献:
[1] 牛万春,董书慧.京津城际高铁的经验及效应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 2011,(11) .
[2] 唐俊忠,吴群琪.发展高速铁路的经济学前提条件[J].兰州学刊,2011,(07).
[3] 荣朝和.如何科学统计高速铁路的载客水平与运营效率[J].综合运输2010,(09).
[4] 刘继广,沈志群.高铁经济:城市转型的新动力[J].广东社会科学,2011,(03).